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歷代從各個角度吟詠王昭君和親的詩詞】古詩詞介紹七十二

           上篇博文寫完后意猶未盡。而且博友在留言中也各抒己見,觀點不一。這是很正常的,也是我寫上篇博文時就有思想準備的。為什么呢?并不是我自視高明,其實兩千年來,人們對于王昭君和親事件,各抒胸臆,說法多多。

           據(jù)前人統(tǒng)計,兩千年來,關(guān)于詠王昭君的詩詞就有七百多首,小說戲曲約四十種,涉及到的著名文人約五百余位。其中有正面歌頌的、稱贊的;也有很多人認為她紅顏薄命,非常同情她的悲慘遭遇;有的用詩詞代王昭君抒發(fā)自已在匈奴怨恨的;有的感嘆王昭君自恃美貌,不肯賄賂畫師,結(jié)果釀成悲劇的;有的是感嘆元帝時國力薄弱,保護不了老百姓,從而釀成王昭君的悲劇的;有的更把矛頭直指皇帝和封建的嬪妃制度的;還有為毛延壽翻案的;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這里,就我涉獵過的一些關(guān)于詠王昭君的詩詞,作一些簡略的介紹。

           最早詠王昭君的代表作為西晉石崇所寫的《王明君辭》,全詩是這樣的:

                       我本漢家子,將適單于庭.

                       辭決未及終,前驅(qū)已抗旌.

                       仆御涕流離,轅馬為悲鳴.

                       哀郁傷五內(nèi),泣涕沾朱纓。

                       行行日已遠,遂造匈奴城。

                       延我于穹廬,加我閼氏名。

                       殊類非所安,雖貴非所榮。

                       父子見凌辱,對之慚且驚。

                       殺身良不易,默默以茍生。

                       茍生亦何聊,積思常憤盈。

                       愿假飛鴻翼,棄之以遐征。

                       飛鴻不我顧,佇立以屏營。

                       昔為匣中玉,今為糞上英。

                       朝花不足歡,甘與秋草并。

                       傳語后世人,遠嫁難為情。

           石崇在詩中猜度了王昭君遠嫁的悲怨與哀傷,認為在匈奴雖作了閼氏(相當于皇妃哦)也不足貴,甚至比作鮮花插在牛糞上。最后還警告后人:“傳語后世人,遠嫁難為情”!他的這首詩時離漢代不久,因此就為后世大多數(shù)吟詠王昭君的詩詞定下了基調(diào)。

           當然,也有不少的人是贊頌王昭君和親的功績的。早在唐代就有張中素在他的《王明君》中這樣寫道:

                           仙娥今下嫁,驕子自同和。

                           劍戟歸田盡,牛羊饒塞多。

          對昭君和親的歷史意義作出了中肯的評價。

          元末的詩人趙介認為,王昭君的功勞不亞于霍去病。在王昭君的墓碑上這么題著:

                     一身歸朔漠,數(shù)代靖兵戎。

                     若以功名論,幾與衛(wèi)霍同。

         明代高壁的《昭君曲》也贊揚了王昭君為國赴難的獻身精神。詩是這樣寫的:

                     奉昭事和親,從容出禁宸。

                     緣知平國難,猶勝奉君身。

         特別可敬的是清代有幾位女子,也為王昭君大唱贊歌。下面舉兩個例子吧。如葛秀英《題明妃出塞圖》寫道:

                     絕塵揚兵賦《大風》,旌旗依舊過云中。

                     他年重畫麒麟閣,應(yīng)讓娥眉第一功。

          郭漱玉的《詠明君》寫道:

                     竟抱琵琶塞外行,非關(guān)畫圖誤傾城。

                     漢家議就和戎策,差勝防邊十萬兵。

          贊揚王昭君“差勝十萬兵”,“應(yīng)讓第一功”。          

          當代的董必武同志本著民族大團結(jié)政策的精神,也寫了一首七言絕句《謁昭君墓》,贊頌王昭君和親的偉大功績:

                 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漢和親識見高。

                 詞客各抒胸臆懣,舞文弄墨總徒勞。

          關(guān)于頌揚王昭君愛國主義的詩詞還有很多。怕引起審美疲勞,就介紹這么幾首。

          歷代來,寫得更多的是非常同情昭君的遭遇,抒寫她的離愁別恨,哀嘆她的紅顏薄命。以這為主題的有幾百首之多,這里我只舉兩個唐代詩人的詩為例。先看看詩仙李白的吧:

                                  《王昭君》

                                        其一

                        昭君拂玉鞍,上馬啼紅顏。

                        今日漢宮人,明日胡地妾。

                        漢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

                        一上玉關(guān)道,天涯去不歸。

                                         其二

                   漢月還從東海出,明妃西嫁無來日。

                   燕支長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沒胡漢。

                   生乏黃金枉圖畫,死留青冢使人嗟。

         李白對昭君“憔悴沒胡漢”“厄留青冢使人嗟”表示了深深的同情與憐憫。

          杜甫詠昭君的詩,也是從同情的角度寫的?!短圃娙偈住防镉校@里就不引了。

           唐代另一位著名詩人盧照鄰是這樣寫的:                 

                     昭君怨》

             合殿恩中絕,交河使?jié)u稀。

            肝腸辭玉輦,形影向金微。

            漢地草應(yīng)綠,胡庭沙正飛。

            愿逐三秋雁,年年一度歸。

       他說王昭君但愿化作大雁,可以一年一度回到漢庭。

       同情、憐憫、悲嘆的詩詞實在太多了,都大同小異,就不多舉例了。

       下面這首《解昭君怨》是唐代詩人王睿寫的,他一改人們同情的立場,把矛頭指向封建的嬪妃制度:

                       莫怨工人丑畫身,莫嫌明主遣和親。
                       當時若不嫁胡虜,只是宮中一舞人。

           他說其它什么都不用怪,怪只怪冷血的嬪妃制度。即使當時“不嫁胡虜”,王昭君也“只是宮中一舞人”而己!

          而白居易在他的《琴曲歌辭昭君怨》中,更把矛頭直指皇帝:

                       明妃風貌最娉婷,合在椒房應(yīng)四星。

                 只得當年備宮掖,何曾專夜奉幃屏。

                 見疏從道迷圖畫,知屈那教配胡庭。

                 自是君恩薄如紙,不須一向恨丹青。

          他把王昭君的悲慘遭遇,一股腦兒都歸在“君恩薄如紙的頭上。

          白居易十七歲時曾寫過一首《昭君詞》,后來被人們推為詠王昭君的絕唱。他是這么寫的:

                 滿面胡沙滿鬢風,眉消殘黛臉消紅。

                 愁苦辛勤憔悴盡,如今卻似畫圖中。

                 漢使卻回憑寄語,黃金何曰贖蛾眉?

                 君王若問妾顏色,莫道不如宮里時!

          在年青的白居易想像中,悲苦的王昭君在胡中巳是憔悴盡,丑得已如毛延壽的畫圖中。但是她哀告回漢的使節(jié),要求漢帝快贖蛾眉,千萬不能說我己不如來時的美貌。把王昭君嘗盡苦辛寫得那樣鞭入里,把急于回歸中的心寫得那么形象生動。白居易對王昭君的同情心和盤托出,我認為的確是首好詩 。  

 

           也有的人譴責漢朝庭用美女去和邊,是出于國力薄弱,國無良將。金國王元節(jié)的《青冢一詩就是這么說的:

                  環(huán)佩魂歸青冢月,琵琶聲斷黑山秋。

                  漢家多少征西將,泉下相逢也合羞。

           當然,也有人認為都是王昭君自已不好,倚杖自已的美貌,不肯賄賂畫匠,最后自食其果。這詩卻是唐代響當當?shù)膭㈤L卿。讓我們來看一看他是怎么寫的。

                                 《王昭君歌》

                    自矜驕艷色,不顧丹青人。
                那知粉繪能相負,卻使容華
翻誤身。

                  上馬辭君嫁驕虜,玉顏對君啼不語。

             北風雁急浮云秋,萬里獨見黃河流。
                纖腰不復(fù)漢宮寵,雙蛾長向胡天愁。

                  琵琶弦中苦調(diào)多,蕭蕭羌笛聲相和。

                誰憐一曲傳樂府,能使千秋傷綺羅。

         認為是昭君“自矜驕艷色,不顧丹青人”,所以落得個“容華翻誤身”。這種識見實在有些不厚道,所以歷代來共鳴的極少。

              也有為畫工毛延壽翻案的。王安石在詠明妃的詩中寫道“意態(tài)由來畫不成,當時枉殺毛延壽”。當然,這看似翻案的,其實是在稱贊昭君美得不得了。關(guān)于王安石的兩首詠明妃曲,一出來就引起極大的爭論。要說清它,非用專文不可,這里就不討論了。我把這兩首詩附在文后,供大家參考。

        對于昭君和番的詩詞,可說的還有很多很多。你看,連曹雪芹也借薛寶琴之口寫上幾句。但今天必須打住了。

        總而言之,言而總之:“詩言志”。詩人們都是借昭君出塞的故事,來抒發(fā)自已的胸臆,澆心中的塊壘而已。因此我們后人才有幸能看到這么多五彩斑斕的詩詞!      (完)

 

 

 

附錄:

         《明妃曲》二首

              王安石

               其一

明妃初出漢宮時,淚濕春風鬢腳垂。

低徊顧影無顏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歸來卻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幾曾有?

意態(tài)由來畫不成,當時枉殺毛延壽。

一去心知更不歸,可憐著盡漢宮衣;

寄聲欲問塞南事,只有年年鴻雁飛。

家人萬里傳消息,好在氈城莫相憶;

君不見咫尺長門閉阿嬌,人生失意無南北!

             其二

明妃初嫁與胡兒,氈車百輛皆胡姬。

含情欲語獨無處,傳與琵琶心自知。

黃金桿撥春風手,彈看飛鴻勸胡酒。

漢宮侍女暗垂淚,沙上行人卻回首。

漢恩自淺胡恩深,人生樂在相知心。

可憐青冢已蕪沒,尚有哀弦留至今。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歷代詠王昭君的詩詞
28首昭君詩詞‖ 這個女子,盛開了一世,芬芳了古今
歷代詠王昭君的詩歌賞析
詠美女詩詞2---昭君241首①
《才色無雙》之——王昭君“漢恩自淺胡自深,人生貴在相知心!”
[轉(zhuǎn)載]詩話昭君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wù)
分享 收藏 導(dǎo)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