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詩的三仄角和三平調(diào)
桂林 胡自立
律詩和絕句中的三仄角和三平調(diào)在寫作中如何把握,是初學(xué)者必須弄明白的規(guī)則。針對這問題,我作如下歸納。
七言律詩和絕句的基本句型只有下面四種:
(1)平平仄仄平平仄。(3)仄仄平平平仄仄
(2)仄仄平平仄仄平。(4)平平仄仄仄平平
五言律句的基本句型只需取消前面一個音節(jié)即可(以下不再重述)三仄角的出現(xiàn)和拗救分兩種情況。
(一)(3)式 仄仄平平平仄仄第五字由平用仄時就變成變例,仄仄平平仄仄仄這樣就出現(xiàn)三仄角了。例如:(注:黑體表仄聲,“—”表平聲)
浮云一別后,流水十年間。(韋應(yīng)物《淮上喜會梁川故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常建《題破山寺后禪院》)
親朋盡一哭,鞍馬去孤城。(杜甫《送遠(yuǎn)》)
端居不出戶,滿目望云山。(王維《登裴迪秀才山臺作》)
微升古塞外,已隱暮云端。(杜甫《初月》)
春歸定得意,花送到東中。(李嘉祜《送張惟儉秀才入舉》)
幸因腐草出,敢近太陽飛。(杜甫《螢火》)
妖氛擁白馬,元帥待雕戈。(杜甫《觀兵》)
孤城向水閉,獨(dú)鳥背人飛。(劉長卿《馀干旅舍》)
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兩三人。(杜甫《南鄰》)
悵望千秋一灑淚,蕭條異代不同時。(杜甫《詠懷古跡)》
爽氣遙分隔浦岫,斜光偏照渡江人。(李嘉佑《晚登江樓有懷》)
初遇重陽惜殘菊,行看歸浦識群鷗。(李嘉佑《游徐城河》)
回首青山獨(dú)不語,羨君談笑萬年枝。(李嘉佑《晚發(fā)咸陽》)
朝罷須裁五色詔,佩聲歸到鳳池頭。(王維《和賈舍人早朝》)
老子猶堪絕大漠,諸君何至泣新亭。(陸游《夜泊水村》)
從上面的例子看到,對于(3)式的變例引出的三仄角古代詩人認(rèn)為是合律的(拗句)。對句一般是不救的。否則對句(4)式就會出現(xiàn)三平調(diào)。律詩應(yīng)該極力避免與古風(fēng)的句式相混。
當(dāng)然也有拗救的例子:
可憐白雪曲,未遇知音人?。f應(yīng)物《簡盧陟》)
蕭蕭古塞冷,漠漠秋云低。(杜甫《秦州來詩》)
故人越五嶺,旅雁留三湘。(賀鑄《登烏邊柏子岡》)
草色全經(jīng)細(xì)雨濕,花枝欲動春風(fēng)寒。(王維《酌酒與裴迪》)
這是特少的例子,因?yàn)椤爸羧?、秋云低、留三湘、春風(fēng)寒”是三平調(diào),與古風(fēng)句式混淆。但是今人提出專用名詞出現(xiàn)三平調(diào)可以入詩,后學(xué)者應(yīng)記住。因?yàn)橛辛恕皩S妹~”這一概念之后,就可以與一般古風(fēng)句式區(qū)別開來了。
(二)當(dāng)(1)式平平仄仄平平仄中的第五和第六應(yīng)平而用仄時,變例為平平仄仄仄仄仄,又出現(xiàn)三仄角。例如:
(甲)士有不得志,棲棲吳楚間。(孟浩然《送友東歸》)
草木歲月晚,關(guān)河霜雪寒。(杜甫《送遠(yuǎn)》)
孤雁不飲啄,飛鳴聲念群。(杜甫《孤雁》)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杜牧《江南春絕句》)
水真綠凈不可唾,魚若空行無所依。(樓陰《頃游龍井》)
(乙)對酒不覺暝,落花盈我衣。(李白《自遺》)
致此自避遠(yuǎn),又非珠玉裝(杜甫《蕃劍》)
待月月未出,望江江自流。(李白《掛席江山待月有懷》)
高閣客竟去,小園花亂飛。(李商隱《落花》)
腸斷未忍掃,眼穿仍欲歸。(李商隱《落花》)
閑賞步易遠(yuǎn),野吟聲自高。(許棠《野步》)
數(shù)里踏亂石,一川環(huán)碧峰。(蘇舜飲《獨(dú)輞川)》
之子固絕俗,少年甘寂寥。(周孚《贈蕭光祖》)
素月自有約,綠瓜初可嘗。(周孚《贈蕭竄祖》)
畎畝意不適,山門聊散優(yōu)。(陳與義《晚步》)
宦游何啻路九折,歸臥恨無山萬重。(陸游《桐廬縣泛舟東歸》)
馬蹄踐雪六七里,山觜有梅三四花。(方岳《夢尋梅》)
一身報國有萬死,雙鬢向人無再青。(陸游《夜泊水村》)
顯然,(1)式的變例引出(2)式的拗救式有甲、乙兩類之別。
甲類例中,(2)式是仄仄平平平仄平。第五字原來是仄而用平,是對(1)式變例三仄角拗救。
而乙類例中,(2)式是仄仄仄平平仄平。就不但對(1)式變例的三仄角拗救,而且本句也進(jìn)行了避孤平的拗救。這類拗救只能在律詩和絕句中允許,排律中不行,因?yàn)榕怕傻钠截埔?guī)則比普通律絕更嚴(yán)。
我在初學(xué)詩的時候,總聽到一些詩友說:“寫詩最好不要拗救?!边@種觀點(diǎn)是不對的。怎樣說服這些同志呢?現(xiàn)摘錄王力先生的一段話著為勸語:“談律詩必須兼談拗救,這等于法律上的‘但書’;‘但書’應(yīng)認(rèn)為法律的一部份,并非法律以外的東西?!珪窃黾臃傻膰?yán)密的,不是泯滅法律?!保ㄗⅲ旱珪峭ǔV阜蓷l文中用以規(guī)定例外情況或附加一定條件的文字。因以‘但’或‘但是’引出故稱但書)。 2004.12.20
中華國粹論壇 http://www.zhgc.com/bbs/dispbbs.asp?BoardID=2&ID=157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