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保證學習狀態(tài)呢?很多學生一直在苦苦地尋求著答案,但卻“枉以執(zhí)著而不得征”——其實,學習狀態(tài)并不是直接靠學習來保證的。
一、要遵規(guī)守紀。
對于一名學生來說,守紀是根,求知是本,根不扎實,本就會搖擺不定。試想,作為一名學生,如果三天兩頭的惹事生非,隔三差五的上差下錯,哪里還能有穩(wěn)定的心態(tài)專注于學習。其實,很多錯誤本就是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問題不在于克服的難度上,而是在于克服的態(tài)度上——不服管教,對老師“無所謂”;不聽叮囑,對家長“不在乎”。歌德講:“只有敢于宣稱自己是受限制的,才會感到自己是自由的。”掙斷線的風箏不僅得不到自由,反而會一頭栽地。我們知道,NBA中很多球員的薪金都是遠遠高于教練員的,但是他們也要服從教練員的管教,否則,只能要么被雪藏冷凍,要么被交易走人,因而他們會更加樂于配合,以便發(fā)揮出自己的最大潛能。所以,“謹慎比大膽要有力量得多”。
二、要融入集體。
“一個人像一塊磚砌在大禮堂的墻里,是誰也動不得的;但是丟在路上,擋人走路是要被人一腳踢開的。”當今社會是競爭空前激烈的時代,要坦然地應對競爭,就要決然地進行合作。合作中,可以給人幫助,體驗充實感,也可以得人幫助,體驗歸屬感;團隊中,自己不放棄,相互不拋棄,這樣就能促使你以更樂觀的態(tài)度去面對挫折,以更堅定的信念去迎接挑戰(zhàn)。
三、要懂得感恩。
“恩”淺顯的理解就是別人的好意,也許你正在享受,卻還不曾感受到其所帶來的好處,但你至少應該懂得這是一種真心的付出,比如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也許你正在收受,卻還沒能體驗其所帶來的好處,但你至少應該懂得這是一種真誠的付出,比如老師的教育之恩。感恩父母,至少那是因為是孩子在煩他們的時候,而他們卻仍然不煩孩子,叮囑時刻;感恩老師,至少那是因為學生在怨他們的時候,而他們卻仍然不怨學生,教導始終。作為孩子和學生,至少應該自知孩子和學生畢竟純摯,需要呵護和指引,否則就可能會因為自己的任性而錯過現(xiàn)在、錯失將來。記住吧,感恩之情猶如疏通劑,能讓你茅塞頓開;感恩之情猶如抗磨劑,能讓你堅韌不折;感恩之情猶如潤滑劑,能讓你風馳電掣!
四、要明確自信。
自信是一種狀態(tài),然而這種狀態(tài)需要用一個明確的目標來有效維持,也就是說,一定要搞清楚你憑什么自信,自信于什么?比如說,我一直教導學生一定要憑進步自信,要自信于進步!不要因為“慢”而自卑,挑山工負重登階,盡管慢,但每前進一步都有新高度,只因為他們目標明確而堅定,不為閑景流云而留戀,因而他們總會“又悄悄地超過了我們”。所以,只要有進步,哪怕慢,也會慢走快到!這才是實實在在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