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說:
“心無外物,物以心生。”
意思就是說我們對外界的一切感知,都是源于自己的內(nèi)心,帶著怎樣的心態(tài)去看待萬物,萬物就會呈現(xiàn)一種什么樣的狀態(tài)。
我們對人生是何種態(tài)度,你的人生就會過成什么樣子。生命長河里,總是此起彼伏,起起落落,走過了很長一段路之后才發(fā)現(xiàn),人生最好的狀態(tài),不在于忍一時榮辱,而是在把握好這三個“度”。
01說話有度
《一生的游戲規(guī)則》中說:
“語言的力量影響巨大,絕非僅僅是說話的問題,人們太忽視語言的力量了。”
的確,語言的能量太大了。有些人,開口的那一刻,就贏了,而有些人,開口那一刻,就輸了。
因為,一個人的嘴,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他的發(fā)展。
一位事業(yè)算比較成功的朋友曾跟我過這么一個故事,有一次他和一家公司的老總談合作,那位老總對他十分熱情,親自開車接送,十分有禮貌。
這個合作項目價值上百萬,兩個人也聊得很好,朋友也打算跟這家公司合作,預(yù)備簽合同了。
那時正值中午,他們就想先去吃飯,下午再簽合同。
結(jié)果到了餐廳,那位老總好像換了一副面孔,也不知道哪里來的優(yōu)越感,點餐的時候?qū)Ψ?wù)員呼來喝去,說話毫不客氣。而且中午是用餐高峰期,上菜慢一點,那位老總就很不耐煩地對服務(wù)員說:“你們怎么這么慢,信不信我投訴你?!?/p>
看他那個架勢,朋友本能的不想再搭理他了,用餐結(jié)束后朋友便告訴那位老總,自己在項目上還有一些考慮的地方,需要回公司跟其他合伙人商量一下,之后再做決定。
隨后朋友便離開了,至于合作嘛,也就沒有下文了。
聽完朋友講的這個事情,我很疑惑地問他:“你們明明在業(yè)務(wù)上可以很好的合作啊,為什么就因為他對人說話的態(tài)度而選擇放棄合作呢?”
朋友說:“因為從一個人說話的方式就能判斷出一個人的人品,很多人自以為自己高人一等,于是便囂張地用語言傷害別人,現(xiàn)在是我公司做得比他好,所以他尊重我。要是我需要找他合作,那他眼睛指不定放在哪里呢?!?/p>
的確,就像梁曉聲曾說的:
“文化可以用四句話表達(dá):根植于內(nèi)心的修養(yǎng),無需提醒的自覺、以約束為前提的自由、為別人著想的善良。”
我們每個人在生活中肯定都希望別人可以對自己稍微客氣一點,哪怕對方是陌生人,那也應(yīng)該要禮貌待人,對比你強(qiáng)的人有禮貌是一種本能,但是對比你弱的人禮貌,那就是一種修養(yǎng)了。
把握好自己說話的尺度,是根植在骨子里的修養(yǎng),同時也會決定你的人生高度。
02交往有度
三毛說:
“朋友之間,分寸不可差失?!?/p>
每一段關(guān)系之間,都有一把看不見的尺,一旦越界,就是得寸進(jìn)尺,所以我們心里不僅要擺好一桿秤,還要有一把關(guān)系尺。
與人交往,就要把握好這個尺度。
以前小時候總覺得兩個人關(guān)系好,就一定是什么話都可以說,什么玩笑都可以講。后來長大后才慢慢懂得,人們?yōu)槭裁凑f君子之交淡如水。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和各自的人生軌跡,無論是跟誰交往,都不應(yīng)該強(qiáng)求對方跟自己有完全一致的想法,那是不可能的。
不輕易去評價別人,不僅僅是自己的修養(yǎng),也是守好自己底線的表現(xiàn),尊重別人也尊重自己。
我們的生命當(dāng)中一定出現(xiàn)過很多所謂聊得來的朋友,但親密接觸之后發(fā)現(xiàn),你們彼此也有很多不合適的地方,往往那些以很快速度進(jìn)入你世界的人,也會以很快的速度消失在你的生命里。
周國平先生說:
“分寸感是成熟的標(biāo)志,人際交往要懂得遵守人與人之間必要的距離?!?/p>
不越界,把握交往的分寸,才是一段關(guān)系長久的秘訣。
03做人有度
有句話說:
“一個人來到世上,從懂事起,就有了一把尺子。尺在心中,量人也量己;尺在身內(nèi),量得又量失?!?/p>
這把尺就是規(guī)范,做人要知道什么可為,什么不可為,要有尺度。一個人的一言一行,都需要被度量。
只要量一量,就能看得出是否符合規(guī)范。
我們每個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人生呢,什么都可以放棄,但卻不能丟失做人的底線,什么也都可以輸?shù)?,但唯一不能輸?shù)糇约旱牧夹摹?/p>
對待別人,要懂得七分愛自己,三分愛別人,無需過度奉獻(xiàn),但也不能失去自己的本心;
說話做事,可以直爽,但不要口無遮攔,懂得什么話可以說什么話不應(yīng)該說。人有兩個耳朵一張嘴巴,有些事聽聽就好,但有些話就不要多說。
能說的話好好說,能做的事好好做,其他的就順其自然吧。
人生有三度,說話有度,真話未必你說了別人就愛聽,好話也不一定能直說,而嘲諷他人的話,更不應(yīng)該強(qiáng)加在別人身上。
說話有度,話不要太直,留三分余地給別人,也是留幾分空間給自己,這樣才能張弛有度、進(jìn)退自如。
交往有度,與人交往要保持邊界感,分寸也不僅限于情字,也不單純是一個理字。任何的交往交流都有它應(yīng)有的分寸,真正掌握分寸才能讓一段關(guān)系長久發(fā)展。
說話、做事、做人有度,不輕易評價別人,也不刻意迎合別人。
做好自己,才是高級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