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手握幾百萬現(xiàn)金,每月退休金過萬,名下還有價值數(shù)百萬的房產(chǎn)。
這樣優(yōu)渥的條件,本可安享富足晚年,可她的生活卻每天只能花 10 塊錢,有時候幾個饅頭就是她的三餐。
老太太穿著毫無講究,只求干凈整潔,極少有多余的開支。
人們深入了解后發(fā)現(xiàn),原來老人將手中所有的積蓄都捐了出去。
她還賣掉了自己上海市區(qū)的唯一房產(chǎn),為好幾個貧困山區(qū)建起了現(xiàn)代化學(xué)校。
被媒體采訪時,伍麗天老人對記者說:“只要身體允許,我會堅持下去。”
這位 “吝嗇” 的老太太,用一顆無比慷慨的心溫暖了無數(shù)人心。
古語有言:“為善最樂,為惡最苦?!?/span>
真正的快樂從不是堆砌無數(shù)的金銀財寶,而是把溫暖遞出去時的那份心安。
懷善心、行善事,不僅照亮他人的路,也讓自己的生命滿是光亮。
《三字經(jīng)》有言:“人之初,性本善。”
人的本性都很善良,但能讓善良貫穿一生,卻并不容易。
善良不是一時興起的沖動,而是日復(fù)一日的堅持。
它需要我們在漫長的歲月里,始終心懷他人,克制自己。
真正善良的人,不會因為自身處境的好壞而改變初心,無論貧富,始終懷著一顆悲憫之心。
北宋名臣范仲淹,用一生詮釋了“達則兼濟天下”這句話。
范仲淹自幼家境貧寒,深知民間疾苦。
后來他官至副宰相,俸祿豐厚,便把大部分收入都用來救濟他人。
他在家鄉(xiāng)蘇州購置良田千畝,設(shè)立“范氏義莊”。
他規(guī)定義莊必須無償資助范氏族人,尤其是那些貧苦無依的孤兒寡母。
此外,義莊內(nèi)的田產(chǎn)收入分毫不得用于自家。
更難得的是,范仲淹還為此制定了詳盡章程,要求子孫將其延續(xù)下去。
此后,范氏子孫世代恪守祖訓(xùn),經(jīng)營義莊八百余年,救活了無數(shù)鄉(xiāng)民族人。
古人云:“千日行善,善猶不足。”
善良是一種選擇,更是一場漫長的修行。
它不需要你傾盡家財,但需要你持之以恒。
日行一善,功滿三千。
每天做一點好事,日子久了,你的生命自然會變得厚重而充滿光輝。
修行,在每一天的起心動念之間。
《管子》有云:“道德當(dāng)身,故不以物惑?!?/span>
真正品德高尚、有修養(yǎng)的人,是不會為身外之物所迷惑的。
而一個人最高級的修養(yǎng),就在于根植于心的善良。
有修養(yǎng)的人,懂得體諒別人的難處,愿意放下身段去成全他人。
他們待人真誠,做事有度,心中始終裝著別人。
東漢時期有一位清官叫劉寵,擔(dān)任會稽太守時,為官清廉。
到任時,他看到當(dāng)?shù)匕傩彰鎸辆桦s稅,民不聊生。
劉寵便頂著巨大的壓力,“簡除煩苛,禁察非法”。
他還派人去深山老林將不堪苛政煩擾的百姓接回,許其安居樂業(yè)。
后來他被調(diào)任,當(dāng)?shù)?/span>鄉(xiāng)親特意趕來,想要送錢給他。
劉寵不受。
老人們流著淚說:“我們是山野小民,無以為報,這點心意請您收下。”
劉推辭不過,不忍百姓傷心,便象征性地取了一文錢收下。
走出地界后,他便將這錢投進了江中,以明心志。
從此,這條江被稱為“錢清江”,當(dāng)?shù)匾惨虼说妹板X清鎮(zhèn)”,流傳至今。
《孟子》有云:“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
最高級的修養(yǎng),是骨子里的善良。
不在乎你是否身居高位、是否坐擁財富,只在于你如何對待更弱勢的人。
若你心懷善意,看到別人的不幸,就會生出的憐憫和助人之心。
比起外在的光鮮,發(fā)自內(nèi)心的善,更為難得。
也正是這樣的善,才能照見一個人靈魂的高貴。
老話常說:'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福氣不是求來的,而是修來的。
你付出的每一份善良,都會在未來的某一天,以某種方式回饋給你。
善良的人,內(nèi)心是充實的,生活是安寧的。
一生心安,本身就是一種莫大的福氣。
著名作家巴金先生,一生筆耕不輟,寫出了大量溫暖人心的作品。
他不僅用文字溫暖人心,更用行動踐行善良。
晚年的巴金先生雖然享有崇高的文學(xué)地位,但生活十分簡樸。
他把絕大部分稿費都捐了出去,用于慈善事業(yè)和文化建設(shè)。
最令人感動的是,他對讀者的深厚情誼。
曾經(jīng)有一位讀者給巴金寫信,說自己身患重病,對生活失去了信心。
巴金先生親自回信鼓勵他,還寄去了自己的著作和稿費。
這樣的事情數(shù)不勝數(shù)。
他總是認真對待每個人,盡可能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也正是因為對他人的關(guān)愛和牽掛,支撐他走過了101個春秋。
古語有言:“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
你會發(fā)現(xiàn),身邊那些善良的人,往往不會過得太差。
不是因為他們命運格外好,而是他們的善良,為他們吸收了很多福氣。
你怎樣對待世界,世界就會怎樣對待你。
越善良,世界越溫柔,日子越安穩(wěn)。
守住善意,也就守住了生活里最踏實、最長久的福氣。
▽
《禮記》有言:“君子貴人而賤己,先人而后己。”
有德行的人總把自己看得很輕,凡事總先想到別人。
這樣的人或許不求回報,卻會不經(jīng)意收獲信任與溫暖。
比起占有物質(zhì),幫到人的滿足感,往往會讓人心更富足。
正如伍麗天老人家門上的那九個大字,人生的意義,莫過于此。
“先人后己”的善念,不僅讓生命更厚重,還讓世界有了溫度。
點亮“愛心”,讓我們一起傳遞善意,愿世界因你我的存在,而更加溫暖美好。轉(zhuǎn)發(fā)分享弘揚中華傳統(tǒng)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