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時霞 王時霞省級優(yōu)能工作站 2022-10-05 20:28 發(fā)表于陜西
現(xiàn)實有多孤傲 夢境就有多狂放
《夢游天姥吟留別》李白
夢游天姥(mǔ)吟留別1
李 白2
海客談瀛(yíng)洲,煙濤微茫信難求3;越人語4天姥,云霞明滅或可睹。天姥連天向天橫5,勢拔五岳掩赤城6。天臺(tāi)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7。
我欲因8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9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shàn)溪。謝公10宿(sù)處今尚在,淥(lù)水11蕩漾清13猿啼。腳著(zhuó)謝公屐(jī)14,身登青云梯15。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16。千巖萬轉(zhuǎn)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17。熊咆龍吟殷(yǐn)巖泉18,栗深林兮驚層巔19。云青青兮欲雨(yù)20,水澹澹兮生煙。列缺21霹靂,丘巒崩摧。洞天石扉,訇(hōng)然中開22。青冥23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24。霓為衣兮風(fēng)為馬,云之君25兮紛紛而來下?;⒐纳恹[(luán)回車26,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動,恍(huǎng)27驚起而長嗟(jiē)。惟覺(jiào)28時之枕席,失向來29之煙霞。
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別君去兮何時還?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qí)訪名山30。安能摧眉折腰31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翻譯】
海外航行之人談起瀛洲,大海煙波渺茫,瀛洲確實難以探尋。吳越之人談起天姥山,在或明或暗的云霞中有時尚能看見。天姥山接連天際,橫向天外。山勢高過五岳,遮蓋了赤城山。一萬八千丈高的天臺山,對著這天姥山像要向東南傾斜拜倒一樣。
我根據(jù)吳越人之語夢到了天姥山,夢中的那個夜晚,我飛渡過明月映照下的鏡湖。鏡湖的月光映照著我的身影,送我一直到了剡溪。山水詩人謝靈運游歷天姥山的住所如今還在,清澈的剡溪水波蕩漾,山中的猿猴的啼叫凄清。我穿上謝公當(dāng)年特制的木鞋,在直上云霄的山路上攀爬。在半山腰就看見了從海上升起的太陽,半空中傳來天雞報曉的聲音。無數(shù)的山巖重疊,山路曲折,無法辨別方向。我迷戀奇花,又依倚著石頭休憩,不知不覺,天色已晚。巖中的泉水的震響,像熊在怒吼,又像龍在長鳴,使幽靜的森林戰(zhàn)栗,使層疊的山巖驚顫。黑色的云層,像是要下雨,水波蕩漾,升起縷縷煙霧。電光閃閃,雷聲轟鳴,山峰好像要破裂毀壞了似的。仙府的石門,轟隆一聲從中間打開。洞中黑色一片看不到盡頭,日月的光輝照耀著金銀做的神仙的宮闕。神仙們用彩虹做衣裳,將清風(fēng)作為馬,一個接一個從云端降落。老虎彈奏著琴瑟,鸞鳥駕著車馬。仙人們成群結(jié)隊,密密麻麻。猛然間我魂魄驚懼,心跳不已,神情恍惚,一驚而起,禁不住長久嘆息。醒來時只有枕頭、床席,夢中所見所聞煙消云散。
人世間的歡樂也像這夢幻一般,自古以來萬事都像東逝的流水一去不復(fù)返。告別諸位朋友,我離開(東魯)不知何時才能回來?暫且把白鹿放牧在青青的天姥山崖間,等到遠(yuǎn)行時就騎上它探訪名山。我怎能卑躬屈膝去侍奉權(quán)貴?讓我沒有了舒心暢意的笑顏!
1. 《夢游天姥吟留別》:選自《李白集校注》。唐玄宗天寶三年(744),李太白在長安受到權(quán)貴的排擠,被放出京。第二年,他將由東魯(現(xiàn)在山東)南游越州(紹興),寫了這首描繪夢中游歷天姥山的詩,留給在東魯?shù)呐笥眩砸差}作《夢游天姥山別魯東諸公》。夢游:說明內(nèi)容的虛實。天姥山:所夢內(nèi)容。在今紹興新昌縣東五十里,東接天臺山。傳說曾有登此山者聽到天姥(老婦)歌謠之聲,故名。吟:本詩是一首七言古詩。七言古詩簡稱“七古”?!肮旁姟庇址Q“古體詩”,是相對于格律嚴(yán)格的“近體詩”而言?!捌哐浴狈謨煞N,一種是以七字句為基礎(chǔ),雜用四、五、六、九言而構(gòu)成了形式自由的長短句,這樣長短交錯,換韻自由,富于變化,也稱為“歌行體”。留別:說明本詩寫作目的。
2.李白: (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唐代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的樂府、歌行絕句成就為最高。他的詩風(fēng)雄奇豪放,想象豐富,瑰瑋絢爛,達到盛唐詩歌藝術(shù)的巔峰。對后代產(chǎn)生了極為深遠(yuǎn)的影響,代表作有《蜀道難》《行路難》《靜夜思》《早發(fā)白帝城》等,有《李太白集》傳世。
3. ??驼勫蓿瑹煗⒚P烹y求:???經(jīng)常出海航行之人。瀛洲:傳說中的東海仙山之一(另兩山為蓬萊、方丈)。煙濤:波濤渺茫,遠(yuǎn)看像煙霧籠罩的樣子。茫:看不清楚。信:確實。求:探尋。
4.語:說,談?wù)摗?/p>
5.橫:本以為門前的柵欄或橫木。引申為橫向。
6.勢拔五岳掩赤城:拔:高出。五岳:東岳泰山,西岳華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赤城:山名,在今浙江天臺縣北,為天臺山的南門,土色皆赤。掩:遮蓋,隱蔽。這句的意思是,山勢超過五岳,遮蓋住了赤城山。
7.對此欲倒東南傾:傾,歪、斜。這句意思是,對著(天姥)這座山,(天臺山)就像要傾倒在它的東面一樣。意思是天臺山和天姥山相比,就顯得更低了。
8.因:因,依據(jù)。
9.鏡湖:鑒湖,在紹興,唐時最有名的城市湖泊。
10.剡(shàn)溪:水名,在今浙江紹興嵊州市南,曹娥江上游。
11.謝公:指南朝紹興山水詩人謝靈運,他游天姥山時,曾在剡溪居住。
12.淥:清澈。
13.清:這里是凄清的意思。
14..謝公屐:謝靈運(穿的那種)木屐.謝靈運游山時穿的一種特制木鞋,鞋底下安著活動的鋸齒,上山時抽去前齒,下山時抽去后齒。
15.青云梯:指直上云霄的山路。
16.天雞:古代傳說,東南有桃都山,山上有棵大樹,樹枝綿延三千里,樹上棲有天雞,每當(dāng)太陽初升,照到這棵樹上,天雞就叫起來,天下的雞也都跟著它叫。
17.暝:日落、天黑;黃昏。
18.熊咆龍吟殷巖泉:熊在怒吼,龍在長鳴,山巖和泉水殷殷。殷,象聲詞,形容協(xié)聲。
19.栗深林兮驚層巔:栗,顫動、發(fā)抖,這里詞使動用法,使深林戰(zhàn)驚,觸動,使受到振動。
20. 云青青兮欲雨:青,黑色。雨,下雨。
21.列缺:列,通“裂”,分裂。缺,指云的縫隙。列缺,閃電。電光從云中決裂而出,故稱“列缺”。
22.洞天石扉,訇(hōng)然中開:洞天:神仙所居的洞府,意謂洞中別有天地。石扉:即石門。訇然:形容聲音很大。仙府的石門,訇的一聲從中間打開。
23.青冥:黑色的天空。
24.金銀臺:金銀筑成的宮闕,指神仙居住的地方。郭璞《游仙詩》“神仙排云出,但見金銀臺”。
25.云之君:泛指駕乘云彩的神仙。
26.鸞回車:鸞:傳說中的神鳥?;?,旋轉(zhuǎn)。鸞鳥駕著車旋轉(zhuǎn)。
27.恍:突然醒悟。
28.覺:睡醒。
29.向來:原來。
30.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暫且把白鹿放在青青的山崖間,等到要走的時候就騎上它去訪問名山。須,等待。
31.摧眉折腰:摧眉,即低眉。低頭彎腰,即卑躬屈膝。陶淵明曾嘆“我豈能為五斗米向鄉(xiāng)里小兒折腰!”
韓愈說:“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
李白生活在人人自強不息,渴望建功立業(yè)的“盛唐時代”。盛唐詩人樂觀進取,樂于建功立業(yè),在詩歌中多有表現(xiàn):
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醪g
愿得此身長報國,何須生入玉門關(guān)?!魇鍌?/p>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鹾?/p>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王維
漢家煙塵在東北,漢將辭家破殘賊?!哌m
愿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畎?/p>
亞相勤王甘苦辛,誓將報主靜邊塵?!瘏?/p>
……
詩仙李白的身上,就集中體現(xiàn)了盛唐氣象和盛唐氣質(zhì)。
他早有大濟蒼生的政治理想,要“申管晏之談,謀帝王之術(shù)。奮其智能,愿為輔弼,使寰區(qū)大定,??h清一?!保ā洞鷫凵酱鹈仙俑莆臅罚┘由纤熨Y聰穎(“五歲誦六甲,十歲觀百家”“十五觀奇書,作賦凌相如”“十五好劍術(shù),遍干諸侯。三十成文章,歷抵卿相。雖長不滿七尺,而心雄萬夫?!保揖掣辉?,因而自信、樂觀、進取。他25歲“辭親遠(yuǎn)游”,仗劍出蜀,游歷天下以求實現(xiàn)夢想的機會。
天寶元年(公元742年),李白經(jīng)友人推薦,終于得到唐玄宗召見。他興高采烈地來到了長安,認(rèn)為實現(xiàn)“濟蒼生”“安社稷”的時機已經(jīng)到來。但到了長安,得到的是翰林供奉,任了個侍御閑職,不能施展政治才干。當(dāng)時的最高統(tǒng)治集團昏庸腐敗,李白“糞土王侯”不甘趨炎附勢,招致了權(quán)貴的讒毀。一年多后,(公元744年)唐玄宗以“賜金還鄉(xiāng)”為名,把他趕出了長安。冷酷的現(xiàn)實粉碎了他的幻想。李白在極度悲憤惆悵的心情下,離開了京城,重新繼續(xù)他的漫游生活。
天寶四年秋(公元745年),他離家南下準(zhǔn)備再游吳越時寫下這首詩留贈給友人,借以排遣內(nèi)心的悲憤,表現(xiàn)對黑暗現(xiàn)實的不滿,對世俗權(quán)貴的蔑視,對理想世界的追求。
李白的一生是復(fù)雜的,他兼有游俠、隱士、道人、策士、酒徒等類人的氣質(zhì)和行徑。他一方面接受儒學(xué)“兼濟天下”的思想;另一方面又接受道家尤其是莊子遺世獨立的思想,追求絕對自由,蔑視世間萬物;他還接受游俠思想影響,所以敢于蔑視封建秩序,打破傳統(tǒng)。但在現(xiàn)實面前,李白的人生理想始終未能實現(xiàn),但他又在追求。這種矛盾、沖突及遭打擊后的憤懣,就讓狂放產(chǎn)生了。
《夢游天姥吟留別》,以記夢為由,反思往昔,灑脫狂放,抒寫了對光明、自由的渴求;對黑暗現(xiàn)實的不滿,對世俗權(quán)貴的蔑視,對理想世界的追求。是贈友留別,也是排遺悲憤、表述心志:將遠(yuǎn)離廟堂,寄意林泉,縱情山水,放浪江湖。
天下的名山甚多,李白見得也不算少,詩人卻獨獨傾情于天姥山。為了寫天姥山,他不惜拿聞名的眾山來做比較。詩的第一節(jié)先從古代神話東海上的三座神山(蓬萊、方丈和瀛洲)的瀛洲寫起,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無法到達;而天姥的“或可睹”,這種可能性其實是一種巨大的誘惑。以虛襯實,讓天姥山神秘又美妙,自然勾起了詩人對天姥的神往。神山的陪襯還不夠,現(xiàn)實中巍峨崢嶸的名山也很多,五岳、赤城山和天臺山,但天姥山高聳入云、峻拔雄偉,在氣勢上高出五岳、遮蓋赤城山;在高度上,四萬八千丈高的天臺山,對著天姥山也到拜倒,這都是為了反襯天姥山的巍峨高大,進一步勾起了詩人神游天姥的強烈愿望。這一節(jié)中,用了有“連”、“橫”、“拔”、“掩”、“倒”、“傾”等幾個生動傳神的動詞,在對比、襯托、夸張中,或直接描寫,或側(cè)面描寫或?qū)嵒蛱?,為下文詩人的夢游作鋪墊。同時天姥山已不是實際意義上的山,而是詩人的藝術(shù)創(chuàng)造,是一座精神大山,是一種人格象征,是詩人追求的理想境界。
第二節(jié)“我欲因之夢吳越”是全文由現(xiàn)實轉(zhuǎn)入夢境的過渡句,從這一句開始,詩人就進入了夢境。
首先給我們描繪了一幅月夜渡湖圖。一夜之間,詩人“飛”過鏡湖;一輪明月,“送”詩人直到剡溪?!帮w”說明速度之快,既體現(xiàn)了詩人心情的急切,又見輕松、自由?!八汀边\用了擬人的手法,明月相伴、相隨、相送、相知,這種溫馨、浪漫,非夢難以實現(xiàn),充分體現(xiàn)了作者的浪漫主義情懷?!爸x公宿處今尚在,淥水蕩漾清猿啼?!?謝靈運曾經(jīng)游覽過天姥山這一情節(jié)的加入,增加了真實感,將夢境寫的真切具體。這幅圖里,有鏡湖、月、剡溪、淥水、猿啼 這幾個意象,幽靜澄潔的意境,有詩人的向往和歡愉之情。
“腳著謝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給我們描繪了一幅乘興登山圖。觀日出,聞天雞,景色壯美!暢游奇花異石、千巖萬嶺的天姥山,詩人流連忘返。這夢境將自然景觀和歷史人文景觀神話般的結(jié)合呈現(xiàn),謝靈運是南朝著名的山水詩人,仕途不順,李白此時境遇與其相似,選擇住在他曾經(jīng)的宿處,用他用過的工具,表示自己也想向謝靈運一樣遠(yuǎn)離黑暗、寄情山水,流連盛景,尋得精神解脫。
接著又給我們描繪了一幅山中夜景圖:“千巖萬轉(zhuǎn)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龍吟殷巖泉,栗深林兮驚層巔。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strong style="outline: 0px;;">千巖、花、 石、熊咆、龍吟、巖泉、深林、青云、水、煙 這些意象組合在一起,朦朧迷離,險怪奇絕,昏暗幽怖,滿含陰郁,又悸動驚恐。李白去吳越游歷的誘因是他遭受排擠,心中郁結(jié)憤懣。因此這里的“煙”、“水”、“青云”等都滿含陰郁,“栗”、“驚”又是恐怖至極,與現(xiàn)實的冷酷、與詩人的感情協(xié)成一體。
“列缺霹靂,丘巒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開。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霓為衣兮風(fēng)為馬,云之君兮紛紛而來下?;⒐纳恹[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边@是一幅仙人盛會圖。列缺、丘巒、洞天、石扉、青冥、日月、金銀臺、風(fēng)、馬、虎、瑟、鸞、車、仙人等意象,既是“夢境”又是“仙境”,仙境之門打開后,呈現(xiàn)了一個光明璀璨、繽紛熱鬧、神奇夢幻、壯麗非凡、自由浪漫的仙人濟濟一堂、相敬相愛、和諧融洽的極樂世界,詩人驚嘆艷羨、極度興奮和愉悅,這正是詩人所夢寐以求的,是夢游的高潮。
“忽魂悸以魄動,怳驚起而長嗟。唯覺時之枕席,失向來之煙霞。” 好夢不長,心驚夢醒,一聲長嘆,枕席依舊。在夢境最高點,急轉(zhuǎn)直下,猶如大潮沉落一般,由幻想轉(zhuǎn)到現(xiàn)實。作者與讀者的情緒隨之沉靜,在全文形成了起伏的波瀾。
這夢,到底是美夢,還是噩夢?
“煙霞”由于其美麗的色彩,而被文人美化成隱逸所在,是可留戀的景物,引申為美好之意。結(jié)合李白一生經(jīng)歷,夢境中的奇幻壯美是超越于現(xiàn)實的理想世界,是李白心中的“桃花源”,對理想世界的精神追求正襯托出詩人對現(xiàn)實世界的失望憎惡。夢境也暗含了李白的一生,從布衣到卿相,狂放到了極致,清醒也就到了極致,意識的清醒伴著的是理想與現(xiàn)實的巨大差距與失落。夢醒了,現(xiàn)實冰冷殘酷,表達了一種“人生如夢的凄涼” 。
“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別君去兮何時還?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這里體現(xiàn)了李白的矛盾與沖突。一方面,“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和“且放白鹿青崖間。”(“白鹿”在道教中是長壽的象征,因而常常成為仙人的坐騎)是作者對人生的傷感情緒和及時行樂、逃避現(xiàn)實生活的消極態(tài)度。 另一方面,又有積極的態(tài)度,“須行即騎訪名山”表明作者還有所追求,對未來還抱有希望;而“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則表明了作者與權(quán)貴決裂的堅決態(tài)度,是作者反抗精神和追求自由精神的提現(xiàn)。這是作者用遠(yuǎn)離現(xiàn)實的辦法表示對權(quán)臣貴戚的鄙棄和不妥協(xié)。
在封建社會,等級森嚴(yán),“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所有人才都擺脫不了依附封建王朝的屈辱地位,無所謂人的尊嚴(yán)。李白卻繼承了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敢于向權(quán)貴挑戰(zhàn),與權(quán)貴決絕,蔑視權(quán)貴,而追求自己的個性自由。這是李白的高貴品格,是他的偉大之處。
《夢游天姥吟留別》,李白生命的價值和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