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稱
薇
拼音
wēi
筆畫
16
部首
艸
【漢字】薇
【拼音】wēi
部首:艸部外筆畫:13總筆畫:16
五筆86:ATMT五筆98:ATMT倉頡:THOK
筆順編號:1223322521353134 四角號碼:44248Unicode:CJK 統(tǒng)一漢字 U+8587
漢字首尾分解:艸微
漢字部件分解:艸微
筆順編號:1223322521353134
筆順讀寫:橫豎豎撇撇豎豎折豎橫撇折撇橫撇捺
【申集上】【艸字部】 薇; 康熙筆畫:19; 頁碼:頁1060第21
【唐韻】【集韻】【正韻】𠀤無非切,音微?!居衿坎艘?。【說文】似藿菜之微者也?!驹姟ふ倌稀垦圆善滢??!緝x禮·公食大夫禮】鉶芼:牛藿、羊苦、豕薇皆有滑?!∮职邹保幟??!∮洲率?,一名薇蕪。【張衡·南都賦】薇蕪蓀萇。 又花名?!臼斑z記】元熙元年,詔民閑園囿皆植紫薇,以為壓勝?!咎茣ぐ俟僦尽恐袝坪?,開元號紫薇省?!∮炙N薇,見薔字注。 又【唐韻】武悲切,音眉。【爾雅·釋草】薇垂水。【注】生於水邊。 又薇銜,藥名?! 炯崱炕蜃?amp;#159080;。
[ 上古音 ]:微部明母,miu?i
[ 廣 韻 ]:武悲切,上平6脂,mí,止開三平脂B明
[ 平水韻 ]:上平五微
[ 粵 語 ]:mei4
[ 古文字詁林 ]:01冊,第12部,艸部,26
[ 故訓匯纂 ]:1975|2053.8
[ 說文解字 ]:編號0265,第01卷下,艸部第26字
1. 〔紫~〕a.落葉小喬木。開紫紅色或白色花,結球形蒴果。供觀賞;b.這種植物的花。均通稱“滿堂紅”。2.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結莢果,中有種子五六粒,可食。嫩莖和葉可做蔬菜。通稱“巢菜”、“大巢菜”、“野豌豆”。
〈名〉1. 草名,又名“大巢菜” [bush vetch,hedge vetch]。一種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 Vicia sepium ),花紫紅色,結寸許長扁莢,中有種子五六粒,可吃。又名“野豌豆”采薇而食之?!妒酚洝げ膫鳌凡赊倍痴?。——明· 顧炎武《復庵記》知君秉性甘薇蕨,暇日相思還杖藜?!轿摹对L姚若侯山中不值留此》 2. 又如:薇藿(薇,菜名,又名野豌豆;藿為豆葉。指貧者所吃的食物)3. 指薔薇 [rose]碧腦浮冰,紅薇染露?!巍?周密《天香》
薔薇
【別名】巫雨薇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又叫巢菜或野豌豆.花紫紅色.種子可吃.
草名
又名“大巢菜” [bush vetch,hedge vetch]。一種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Vicia sepium),花紫紅色,結寸許長扁莢,中有種子五六粒,可吃。又名“野豌豆”
采薇而食之?!妒酚洝げ膫鳌?/p>
饑食首陽薇,渴飲易水流。——晉·陶淵明《擬古九首(少時壯且厲)》
采薇而食者。——明·顧炎武《復庵記》
知君秉性甘薇蕨,暇日相思還杖藜?!轿摹对L姚若侯山中不值留此》又如:薇藿(薇,菜名,又名野豌豆;藿為豆葉。指貧者所吃的食物)
碧腦浮冰,紅薇染露?!巍ぶ苊堋短煜恪?/p>
薔薇,落葉灌木,莖上多刺,夏初開花,有紅,黃,白等色,可制香料,也可入藥.
《食物本草》:味甘寒無毒。主久食不饑,調(diào)中,利大小腸,利水道,下浮腫,潤大腸。
小雅 鹿鳴之什 《采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歸曰歸,歲亦莫止。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啟居,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歸曰歸,心亦憂止。憂心烈烈,載饑載渴。我戍未定,靡使歸聘。
采薇采薇,薇亦剛止。曰歸曰歸,歲亦陽止。王事靡盬,不遑啟處。憂心孔疚,我行不來!
彼爾維何?維常之華。彼路斯何?君子之車。戎車既駕,四牡業(yè)業(yè)。豈敢定居?一月三捷。
駕彼四牡,四牡骙々。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魚服。豈不日戒?玁狁孔棘!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行道遲遲,載渴載饑。我心傷悲,莫知我哀!
《伊勢物語》里面,“薇”字代表的是本命年
書中這樣記載:本命年,在風水學上也被叫做命犯太歲。簡單那說就是一個人出生時的屬相,恰好是和本年屬相相同就被叫做“太歲相同”,民間稱為犯太歲也稱作是本命年,詩曰:太歲當頭坐,無喜恐有禍。因此,在哪一年里出現(xiàn)犯太歲必定百事不順,事業(yè)多困厄,身體多病變,因此務必要化解保平安?;獗久晏珰q災難方法是女士佩戴藍絨晶飾品、橘子石飾品或石碑護身符(石碑護身符是由“緣金、四葉幸運石、云海石、蜜蠟石”以上4種制作而成的)。藍絨晶飾品、橘子石飾品、石碑護身符上面3個物品同時佩戴任何兩種都可以化解,男士佩戴紅竹石飾品和石碑護身符(石碑護身符是有影子石、緣金、橘子石制作而成)紅竹石飾品和石碑護身符同時佩戴才可以化解。
《本草綱目》里面,“薇”是一味中藥。
薇,也稱垂水、野豌豆、大巢菜。
【集解】[藏器說]薇生長在水邊。葉似浮萍,蒸來吃有利于人。[時珍說]薇生在在麥田中,中原沼澤里也有。所以《詩》中說“山中有蕨薇”。這里所說的不是水草,而是現(xiàn)在的野豌豆,蜀人稱之為巢菜。
【氣味】甘,寒,無毒。
【主治】久食不饑,調(diào)中,利大小腸,利尿,去水腫,潤大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