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孝惠帝二年(前193年),一代賢相蕭何離世。人們都很悲痛,獨一人興高采烈。高興的這位非別個,也是高祖劉邦的老伙計,蕭丞相的老同事,眼下正做著諸侯齊國丞相的,曹參是也。
蕭丞相死了,曹參為啥高興呢?因為給他騰出來位子,該他接班了!——這是邦哥當年閉眼時給老婆呂雉交待好的。所以遠在齊國的曹參一聽說蕭何歸西,立馬歡天喜地招呼家人為他準備行裝。家人不解,問他怎么來?曹參不耐煩告家人:我就要當漢丞相了!話音剛落,果然朝廷使者敲門,傳圣旨要曹參長安上任。
后世人都知道,曹參的丞相干得極其瀟灑,所謂蕭規(guī)曹隨者是也!——一切都照從前蕭丞相的那一套辦就是了。太史公《史記》里的原話是:“參代何為漢相國,舉事無所變更,一遵蕭何約束。”
有人因此而譏笑曹參水平低能力差不敢創(chuàng)新,事實果真如人們所以為的嗎?
初登相位,曹參特意從全國各地選拔了一批言語木訥老實巴交的人,安排進相府任職,而把那些伶牙俐齒能說會道又好表現(xiàn)的人,統(tǒng)統(tǒng)裁撤回家。曹參本人呢,則是“日夜飲醇酒”,不分晝夜美酒在手而不問政事。
有大臣和友人看不慣,前來提醒勸勸他,不等對方開口,曹相國強拉人坐下,一塊兒喝到昏天黑地,愣是讓你沒法正經(jīng)說話。相府的小嘍啰們有樣學樣,天天聚集在后花園吆五喝六狂飲不休。曹相得信,不僅不加斥責制止,反手拎酒壺加入到小嘍啰堆里,與之一起嗨皮。
漢相國如此行狀,百姓和下屬固然奈何不得,天子總收拾得了他吧?惠帝劉盈當然心里不舒服,暗想,朕即使再仁弱無能,老曹你也不至于如此拿我不當回事吧?!
這一日惠帝找來曹參的兒子曹笜,命他回去這樣問他爹:高皇帝去世不久,新皇帝年輕,身為相國你整天嗜酒貪杯,怎么個為國效力?惠帝還專門叮囑曹笜:你可別說是我問的,裝作是你自己問的。曹笜回家如此這般依照皇帝吩咐質(zhì)問父親,不料曹參聽后當即怒氣沖沖,狠狠地打了兒子二百板子。
第二天上朝,惠帝已聽說了事情全過程,決定不再掩飾,遂當面責曹參:相國你為何要對兒子動家法?那些話是我讓他問你的!曹參一聽慌忙摘冠跪地謝罪。惠帝接著問道:自擔任丞相以來,你為何一味照搬照抄蕭何而不做絲毫革新?曹參顯然胸有成竹,他反問起了皇帝:“陛下自察圣武孰與高帝?”陛下您認為比英明勇武您能勝過高皇帝嗎?惠帝忙說:“朕乃安敢望先帝乎!”我怎敢與先帝相提并論!曹參于是接著問:“陛下觀臣能孰與蕭何賢?”皇上您看我和蕭相國比誰能力強?惠帝實話實說:你差點。曹參要的就是皇帝這句話,他說:這不結(jié)了,高帝與蕭相國攜手平定天下,定法令立章程治理江山,一切井井有條,國泰民安,如今那些法令章程全在,僅僅是陛下您和我代替了他兩人的角色,你呢只管清閑高坐,我呢放手讓部下們?nèi)フ照罗k事,這不挺好嗎?!
惠帝一時被曹參問得有些懵,原是來斥責批評懶散丞相的,末了反倒給他豎起大拇指:“善,君休矣!”老曹你說得好,就這樣吧!
習慣上好講“新官上任三把火”,與其刻意地顯能耐,不如穩(wěn)妥地依舊行事,這就是曹參的為官哲學。蕭規(guī)曹隨是曾不斷遭人諷刺,但在當時的漢朝,即已被點贊,民謠歌之:蕭何立規(guī)矩,細致又周密,曹參接了班,嘛也不改變,諸事辦得順,國泰民也安!
話說回來,任何時候,創(chuàng)新總應(yīng)是得到鼓勵的,否則都因循守舊,歷史還怎么前進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