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善良下去,總會離幸福很近,你所給予的都會回到你身上。
凡你對別人所做的,就是對自己做,這是歷來最偉大的教誨。
不管你對別人做了什么,那個真正接收的人,并不是別人,而是你自己;同理,當你給予他人,當你為別人付出,那個真正獲利的也不是別人,而是你自己。
你若想被愛,就要先去愛人;你期望被人關(guān)心,就要先去關(guān)心別人;你要想別人對你好,就要先對別人好。這是一個保證有效的秘方,可以適用在任何情況。
如果你希望交到真心的朋友,你就必須先對朋友真心,然后你會發(fā)現(xiàn)朋友也開始對你真心;如果你希望快樂,那就去帶給別人快樂,不久你就會發(fā)現(xiàn)自己愈來愈快樂。我們所能為自己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去為他人多做點好事。
善良是修養(yǎng),也是一種品德。記得孔子在《論語。憲問》中曾經(jīng)說過這樣一段話:“君子道者三,我無能焉:仁者不憂,智者不惑,勇者不懼。”
如果一個人有了一種仁義的胸懷,他才能真正做到內(nèi)心的坦然和平靜,這樣的人就算仁者吧。個人最起碼的品德,體現(xiàn)一個人的內(nèi)在修養(yǎng)。善良的語言和行為就象柔柔的春風溫暖著人們的心靈,鼓起人們熱愛生活的信心和勇氣。
一個善良的人,就象一盞明燈,既照亮了周遭的人,也溫暖了自己,善良無須灌輸和強迫,只會相互感染和傳播。
所以,做人不一定要頂天立地,轟轟烈烈,但一定要善良真誠。我期待所有善良的人都能得到善良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