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藏在故宮 畫中古松(組圖)
 

     松樹以其堅忍不拔、傲霜斗雪的品格,為歷代畫家所喜愛。不論在山水畫中,還是在花鳥畫中,松樹都是常被描繪的景物之一。文人墨客常常借松樹的品格詠物言志,抒發(fā)情感。

    松樹除具有其品格上的象征意義外,其聳立參天,峭壁橫掛,多姿多采的形式美也是吸引畫家的一個重要因素。大自然中的松樹千姿百態(tài),或如虬龍飛鳳,或如仙人老叟,給畫家無限的想像空間和發(fā)揮筆墨的天地,所以才有蘇軾筆下“龍蛇百尺姿”的奇態(tài),鄭午昌筆下“奔騰過云彩”的雄姿。

松澗山禽圖頁

    《松澗山禽圖》頁,宋,絹本,設色,縱25.3cm,橫25.3cm。

    本幅無款。鈐鑒藏印“黔寧王子孫永保之”、“項墨林鑒賞章”、“神品”、“項元汴印”。

    圖中古松蒼勁,枯藤纏繞,怪石嶙峋,山泉奔流而下,水花飛濺。山鵲或凌空飛鳴,或棲止啄食于山澗之中、樹石之上,形象生動。松干用濃墨畫出,松針以花青勾染,竹葉采用嚴謹?shù)碾p鉤填色法描繪,而山石則用淡青加墨皴染,使之富有堅硬的質感。此圖畫風工整細膩,用筆蒼秀勁健,展現(xiàn)了自然界生機勃勃的景象。

 

公牧坐聽松風圖軸

    《公牧坐聽松風圖》軸,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沈韶、惲壽平合作繪制,紙本,設色,縱128cm,橫59.3cm。

    本幅右側中部沈韶款署:“辛酉瑞月華亭七十六叟沈韶。”下鈐“沈韶之印”。左上有惲壽平題詩一首,并識:“辛酉秋戲補松石流泉并為公牧先生題照。毗陵南田惲壽平。”下鈐“壽平”、“惲正叔”印,首鈐“南田小隱”印。

    此圖由沈韶畫人物肖像,惲壽平補繪山水樹石。圖繪一老者懷抱小童坐于松下石上,身旁兩小童侍立,身后一株屈虬古松斜向立于畫中。人物安排于松樹之下,似在靜聽松聲。此圖表現(xiàn)的雖是文人雅逸之態(tài),但多了些世俗的趣味。畫中主人公著白袍、朱履,戴儒巾,儼然是明代文人的典型裝束,面相慈善而不乏莊重,頜下有須,眉目傳神,頗具風彩。三名小童則略顯臉譜化,但其玩皮之態(tài)仍表現(xiàn)得非常生動,特別是懷中小兒手持撥郎鼓玩耍的形態(tài),刻畫得極為生動,使全圖于寧靜的氣氛中顯現(xiàn)出一絲動感。

    “辛酉”為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沈韶時年76歲,據此推知沈韶當生于明萬歷三十三年(1605年)。沈韶具體卒年尚未見記載,但此圖是目前所見其最晚的作品。惲壽平創(chuàng)作此圖時為48歲,正值其繪畫藝術創(chuàng)作鼎盛的時期,而沈韶此時已是晚年,其畫藝已臻頂峰。二人配合默契,珠聯(lián)璧合,通幅給人以清淡雅逸之感,實為一幅精美的山水人物肖像畫杰作。

 

李圖南聽松圖像卷

    《李圖南聽松圖像》卷,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禹之鼎、王翬合繪,紙本,設色,縱30.8cm,橫133.3cm。

    本幅繪李圖南肖像,卷首王翬隸書題:“聽松圖”。下鈐“耕煙散人”印??钍穑?#8220;廣陵禹之鼎寫照。”下鈐“禹之鼎”、“慎齋”印2方。末款署:“歲次丁丑小春上浣為簡庵先生布景。耕煙散人王翬。”下鈐“石谷子”、“王翬之印”印2方。左下角鈐禹之鼎“必逢佳士亦寫真”印。前后隔水鈐有“頤壽堂印”、“觶齋”、“范陽郭氏珍藏書畫”等收藏印多方。

    圖中人物出自禹之鼎手筆,山水補景為王翬所繪。山水清逸,玉樹臨風,湖山幽遠,李圖南坐于樹下石上,神態(tài)安詳寧靜。據圖上王翬題可知此圖創(chuàng)作于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畫中人面相清俊,年紀尚輕。禹之鼎在創(chuàng)作此幅肖像畫時年屆50歲,正是其創(chuàng)作高峰期。此圖主要以白描手法表現(xiàn),只是在人物面部用極淡的色彩略加烘染,衣紋用筆流暢,較好地表現(xiàn)出絲織品的質感。王翬補繪山水筆墨松秀,揖讓有度,既突出了山水清逸之景,又將人物寄情山水的文人特質怡如其分地表現(xiàn)出來。圖中人物與王翬的水墨山水相配合,相得益彰,清逸之氣溢于畫卷。兩位大師之筆融于一圖,構成了一幅古代肖像畫的藝術精品。

 

松柏雙鶴圖軸

    《松柏雙鶴圖》軸,近現(xiàn)代,徐悲鴻繪,紙本,設色,縱82.7cm,橫47.6cm。

    自題:“壬申初冬悲鴻寫于新都。”鈐“東海王孫”白文長方印。

    壬申年為1932年,徐悲鴻時年37歲。

    圖繪兩株粗細不等、高矮不同的松柏一正一斜地位于畫幅的中心。柏枝上立一仙鶴,展翅欲飛,樹下一鶴止步不前,抬頭仰視。二鶴形成動靜對比、高低呼應,極富情趣。

    徐悲鴻曾在一幅畫上自題:“樹木不難寫,但寫之不佳則類硬柴,故須具生意。其要點乃在枝干精確之深淺,樹皮滋潤。枝干四布,則必不致柴,雖落葉無礙也。”此圖較好地處理了樹干與枝、葉間的關系,將蒼松古柏表現(xiàn)得生機盎然。圖中松柏的針葉先以花青染底色,然后以縱向墨點寫其大意。

 

仿叔明長松仙松館圖軸

    《仿叔明長松仙館圖》軸,清,王鑒,紙本,淺絳,縱138.2cm,橫54.5cm。

    本幅自題:“丁未清和,仿叔明長松仙館圖,奉?;阝帜晡?0初度,王鑒。”此圖是王鑒為友人尤侗祝壽所作,圖中景物青松喻長壽,仙館喻雅適之意。款識下鈐“圓照”、“染香庵主”兩印。丁未為清康熙六年(1667年)。

    畫面下方近水的巖石與長松交錯,松濤陣陣似可聽聞,幽徑蜿蜒于松林之中通向山中館舍,山館四周碧樹環(huán)繞,其后丘壑萬千,青峰壁立,蒼郁秀潤,另有茅屋布于山腰處。整幅圖畫描繪出郁郁蔥蔥的青山峻嶺,清幽靜謐的山居茅舍,傳達了絕意仕途的士大夫情系山水之間悠然自得的意趣,此圖實為作者托物言志之作。

    王鑒的作品有三種面目,即水墨、青綠設色、淺絳設色。淺絳山水創(chuàng)自五代董源,成于黃公望,元末王蒙又略加變化,在水墨的基礎上以赭石勾填于局部,風神獨具。王鑒此作正是師法王蒙,在樹干、屋宇、山石、坡腳等處微染赭石,使畫面的層次豐富,也增添了靈秀的韻味。題款中言“仿叔明”,畫幅上不只在設色方面模仿王蒙,從構圖、山石皴法中亦能看到王蒙的影響。如圖中采用王氏慣用的重山復嶺的構圖形式,氣勢渾厚雄奇。再如山石多施王氏擅長的解索皴,把山石的質感刻劃得細致入微。同時,畫面也表現(xiàn)了王鑒的個人風貌,他那恬淡平緩的風格,雅致松秀的氣韻,使觀者靜意自生。

    此圖是王鑒晚年淺絳山水畫的一幅精妙作品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清代早期惲壽平二十七幅繪畫作品賞析(下)
清 惲壽平作品集 故宮博物院藏
清 沈韶畫選
古代工筆人物畫家巡禮81-----沈韶
清 惲壽平《古松疊嶂》
☆樹的畫法詳解(3)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