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海棠原產(chǎn)南美巴西,又名四季秋海棠、瓜子海棠、玻璃脆。
美人蕉
美人蕉的葉片也很秀逸,碩大光鮮,翠綠中顯著晶瑩。葉片初卷如筒,繼而漸行舒展,猶如打開一幅幅綠色彩絹,花莖之上孕育著成串的苞蕾。春天開花時,猶如一串串蝴蝶,紅的、黃的、橙的,在綠葉上蹁躚起舞,婀娜多姿,炫人雙目。一旦進(jìn)入夏季,就像被火燃起來似的,點(diǎn)綴著庭院。美人蕉的花顏色十分悅目,美的令人目不暇給。盛開的美人蕉猩紅似火,燦爛耀眼。“芭蕉葉葉揚(yáng)遙空,月萼高攀映日紅。一似美人春睡起,絳唇翠袖舞東風(fēng)。”含情帶笑,儼若美人,故名美人蕉。人們把美人喻為花,而直接用“美人”命名的花,只有美人蕉,直可見它那迷人的魅力。
晨光熹微,是美人蕉最美的一瞬,“帶露紅妝濕,迎風(fēng)翠袖翻”,開放的花蕊中心藏有液汁一滴,稱謂“甘露”,甜如蜜、甘如飴,不少人會摘下吮食之,清涼而又止渴。奇妙的是美人蕉的花的總覆蓋了一層白粉,如美人晨妝,淡施粉黛,極為嬌媚∶“芭蕉葉葉揚(yáng)瑤空,丹參高攀映日紅。一似美人春睡起,絳唇翠袖舞東風(fēng)。”
唐代以前,人們叫美人蕉為“紅蕉”,認(rèn)為是芭蕉的一種。北宋人宋祁《益都方物記略》說∶“紅蕉于芭蕉蓋自一種,葉小,其花鮮明可喜,蜀人語染深紅者謂之蕉紅。蓋傲其艷麗云。”以至到清人汪灝著的《廣群芳譜》這樣的名卉經(jīng)典都把美人蕉放到芭蕉欄目里了。王維有一幅畫《雪中芭蕉》,還引起后代很多爭論。其實(shí)王維畫的是雪中盛開的美人蕉?!陡裎锟傉摗吩啤?#8220;葉如扇柄,中心抽干做花,盛紅者如火炬,謂之紅蕉。其花開若蓮,其紅若丹,......花四時皆開,深紅照眼,經(jīng)月不謝。中心一朵,曉生甘露,其甜如蜜。”南方偶雪,雪中美人蕉開放當(dāng)然有可能。宋朝朱翌的《猗覺寮雜記》就說∶“右丞不誤,嶺外如曲江,冬大雪,芭蕉自若,紅蕉方開花,知前輩不茍。”
美人蕉,又名又名蓮蕉花、曇華、蓮召花、鳳尾花、小芭蕉、五筋草、破血紅、紅艷蕉、蘭蕉等,原產(chǎn)于中國南部及印度,西印度,南美一帶,花色有深紅、鮮黃、乳白、粉紅、大紅,其中以大紅色最為美麗,它色如紅榴,光艷照人。唐詩人徐凝的《紅蕉》詩把美人蕉描繪得十分生動∶“紅蕉曾到嶺南看,校小芭蕉幾一般。差是斜刀剪紅絹,卷來開去葉中安。”
美人蕉花期很長,從春天延及炎夏,甚至躍入頗帶寒意的深秋,是“百日之花”。美人蕉平易近人,隨地而安,把它栽到那里,就在那里生根、開花、結(jié)實(shí),是綿延下一代的高手,所以婚嫁常用q裹索ǎ“早生倨子”吉祥物。依照佛教的說法,美人蕉是由佛祖腳趾所流出的血變成的,曇華的名字就由此而來。
“照眼花明小院幽,最宜紅上美人頭。無情有態(tài)緣何事,也倚新妝弄晚秋。(清·莊大中·美人蕉)”耀眼靚麗美人蕉迎風(fēng)開放,更顯得小院清幽。頭上簪著美人蕉的美人,心頭是不是也簪著如花的欣喜?或者只能弄艷晚秋,孤芳自賞?
“雨勻紫菊叢叢色,風(fēng)弄紅蕉葉葉聲。北畔是山南畔海,只堪圖畫不堪行。(唐·杜荀鶴·閩中秋思)”夏夜雨來,臨窗小坐,美人蕉葉上沾風(fēng)滴雨,傳來淅淅雨聲,便生出了“蕉林聽雨”的情懷,其中是不是蘊(yùn)含著一絲惆悵?
難怪唐詩人李紳的《紅蕉花》說出了∶“紅蕉花樣炎方識,瘴水溪邊色最深。葉滿叢深殷似火,不唯燒眼更燒心”紅得好象燃燒的火,燒眼更燒心,是不是也象征著純潔的友誼和愛情?
“帶雨紅妝濕,迎風(fēng)翠袖翻,欲知心不卷,遲暮獨(dú)無言。(明·皇甫汸·題美人蕉)”花紅到極處,便會凋謝;女人最燦爛時,紅顏已在消融;情愛到深處,激動業(yè)將退潮,這實(shí)在是美人蕉給我們昭示的大道,我們應(yīng)該從中悟出點(diǎn)什么。
風(fēng)吹也好,雨打也罷;紅艷零落也好,美人遲暮也罷,那些都是詩人的感受,是詩人心境的幻影。其實(shí)永恒的美麗是心中永存著的那一份淡淡的心情。
千百年來,美人蕉依舊安安靜靜地開花,開了又謝,謝了又開,連綿不斷,讓秀色常駐人間。從春天到夏天,尤其在陽光下,酷熱的天氣中盛開的美人蕉,讓人感受到它美麗生動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