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一個做HR的朋友說起,她單位兩個同事A和B共事5年,3年前一起做一個能源項目時生出嫌隙,從此在單位勢如水火,凡有對方的場合,另一方絕不參加,實在避不開,兩人互視對方為空氣。A經(jīng)常在各種團隊會議或單位飯局上抱怨B尖酸刻薄,愛占小便宜,沒有團隊合作精神;B則常常說A性格強勢、狹隘,自以為是,好像全天下人都虧欠她似的。老員工都明了對方的關(guān)系,凡遇抱怨,皆找借口躲開,只剩新員工回應(yīng)不得,不回應(yīng)也不是,尷尬萬分,都害怕跟她倆打交道。我問朋友,她倆性格差異大嗎?同學(xué)不屑一顧地說,兩個人一樣難搞,不光性格相同,抱怨對方的內(nèi)容都差不多,現(xiàn)在連長相都越來越像了。
兩個人互相看不上、堅決要與之劃清界限的人,在其他人的眼里怎么會看起來是一樣的個性,連長相都趨近相似呢?
這是聽一位阿姨說起的。James和Lucy是她多年的鄰居。James是一名攝影師,然而在墨爾本的攝影圈內(nèi)并不出名,欣賞他的作品的人也屬小眾。但James自得其樂,偶爾投稿給雜志,賺取足夠養(yǎng)活家人的生活費。不拍片的時候,就是伺候伺候花草,給家里人做做飯。每天看他笑呵呵的,很開心,但Lucy很痛苦,看到之前還不如James的攝影師一個個都比他出名,家里人吃穿用度都跟自己家不是一個層級時,尤其地痛苦。Lucy很不甘心,在澳洲生活,開銷龐大,但丈夫卻只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她的痛苦和不甘來自于James,可是James過的很開心,也很知足。這痛苦到底來自哪里?
第三個故事,很多人都聽過的。蘇軾和佛印是好朋友,一個是大才子,另一個是有道高僧,兩人經(jīng)常一起參禪、打坐。佛印老實,老被蘇軾欺負(fù)。蘇軾占了便宜很高興,回家就喜歡跟才女妹妹蘇小妹說。
一天,兩人又在一起打坐。
蘇軾問:你看看我像什么啊?
佛印說:我看你像尊佛。
蘇軾聽后大笑,對佛印說:你知道我看你坐在那兒像什么?就活像一攤牛糞。
佛印什么也沒說,只是笑了笑。
蘇軾回家就在蘇小妹面前炫耀這件事。蘇小妹冷笑一下說,就你這個悟性還參禪呢,你知道參禪的人最講究的是什么?是見心見性,心中有,眼中就有。佛印看你像尊佛,說明他心中有尊佛;你說佛印像牛糞,說明你心里只有牛糞!
在澳洲的華人圈,我發(fā)現(xiàn)這樣的現(xiàn)象很普遍。有一種人際現(xiàn)象叫做“自我實現(xiàn)的預(yù)言”。簡單來說,你認(rèn)為自己是什么樣,你越會變成什么樣,你認(rèn)為對方是怎樣的,對方在你眼里越會變成那個樣子。還記得農(nóng)夫丟斧頭的故事嗎?農(nóng)夫丟失了一把斧頭,懷疑是鄰居的兒子偷盜,于是觀察他走路的樣子,臉上的表情、言行舉止,越看越覺得像偷斧頭的賊。后來農(nóng)夫找到了丟失的斧頭,再看鄰居的兒子,竟覺得小朋友真的很可愛,完全不像是會偷斧頭的樣子。
你喜歡的,你討厭的,讓你痛苦的,讓你快樂的,往往都是你的內(nèi)心世界。
-------------------------------
歡迎關(guān)注澳中集團官方微信:
微信搜索:aozhongjituan
澳中集團成立于1988年,目前涉及的主要領(lǐng)域有澳洲本土房地產(chǎn)開發(fā)項目。致力于為客戶提供“買房一條龍服務(wù)”和“幫客戶在澳子女找工作”的集團特色服務(wù)。希望讓更多的百家姓寫在澳洲的地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