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念外公
文|何志堅
在我看季羨林老先生寫的《大奶奶》時,禁不住想起了外公,一眨眼,外公離開我們已經(jīng)十年有余了。
印象中的外公高大俊朗,劍眉星目,儀表堂堂,棱角分明的國字臉,五官很和諧,總是理著干凈利落的平頭,外公給我的感覺渾身透著一股英氣和陽剛之氣,可以看出年輕時的外公必然是一英俊男子,四個舅舅長相也隨外公,個個一表人才,且聰慧絕頂。
聽親人說外公年輕時下南洋(現(xiàn)在的馬來西亞)打拼了幾十年,是馬來西亞的共產(chǎn)黨員。外公多年的顛沛流離,鍛煉得他體格健壯,性情堅韌,即便年逾望九,但仍行如風,坐如鐘。古稀之年的外公,還下河挑水,記得下河的路極為蜿蜒陡峭,全是半山開辟出來的泥沙小路,可是老邁的外公穩(wěn)穩(wěn)當當?shù)靥糁鴿M滿兩桶水,仍然健步如飛,滴水不漏。外婆因為生小舅時難產(chǎn)落下后遺癥,瘸腿加駝背,走路也變得異常艱難,所以家里的粗重活都是外公一手打理,包括種田、劈柴、挑水……
外公一輩子從來沒有對外婆說過一個愛字,可是他倆卻是相敬如賓,相濡以沫了一輩子。在外婆中風偏癱的那十年,都是外公不離不棄地守候在身邊陪伴照顧,也許正是外公至死不渝的深情,才讓外婆即便受盡病痛與苦難的折磨,仍然快樂得像個孩子,坐在輪椅上也常常捂著臉笑得前俯后仰,臉上紅撲撲的,總讓人感覺耄耋之年的外婆依舊羞澀甜蜜如少女。可不幸的是,外公比外婆先走了一年,外公走的時候,所有人都不敢告訴外婆真相,只道是老頭子出門遠行了。也許是心有靈犀吧,外公走后不到一年,外婆也跟著離開了。
聽家里人說,外公從南洋回來之后一直是靠著用自行車搭客和種田為生,也許是熟能生巧,外公的自行車車技一流,光用腳踩不用手扶車把,也可以靈活掌控車子,而且外公特別能吃苦耐勞,有時候把客人載去離我們鎮(zhèn)幾十公里遠的高州,來回要一整天的時間,可想而知外公的疲憊程度,回來還要幫助外婆料理家務(wù),砍柴、挑水、喂豬……,但外公從來沒有半點怨言。舅舅們也很懂事爭氣,后來外公一家還上了報紙,因為4個舅舅都考上了大學,在那個年代,一個家庭有4個大學生是很了不起的事情。我感覺更了不起的是外公和外婆,他們能含辛茹苦地把子女們拉扯成人,還培養(yǎng)成出色的人才。
外公說話總是那么慈祥溫和,唇邊總帶著和藹可親的微笑,因家境貧寒,外公文化程度并不高,只上過兩年私塾。但是生活的困苦并不能磨滅外公好學上進之心,他很喜歡看書,特別是《三國演義》。聽母親說外公經(jīng)常給他們講三國演義里面的故事。
而有一年,父母把我送到外公家療養(yǎng)身體時,我常常看到頭發(fā)花白的外公坐在低矮的泥磚房屋里,借著門外透進來的日光,瞇著眼用顫抖的像枯枝一樣的手,不斷在翻那本已經(jīng)殘破不堪的《三國演義》,且看得目不轉(zhuǎn)睛,津津有味,完全忘記了周遭的一切。有一次我趁外公不在,偷偷地把他那本四分五裂的《三國演義》翻了一下,我想知道到底是什么這么吸引外公,讓他讀了一輩子仍愛不釋手。雖然書好像年月已久,字跡模糊,但依稀還能看得到里面的內(nèi)容。
我想大約外公也是受了《三國演義》的影響,在人情世故方面總能處理得十分妥當。聽說外公的人緣和在村里面口碑都特別好。他凡事都先為別人考慮,懂得體諒別人的難處,總是專門利人,毫不利己。村里面誰有困難,只要能幫得上忙的,外公絕對無二話,他是“寧可天下人負我,也絕不允許我負天下人”。而他的善良博愛品格也深深影響了他的兒女們,所以個個都出類拔萃。從此可以窺見,讀書的確會讓人的格局得到提升,甚至整個家族命運都會改變。
外公寬以待人、嚴以律己與吃苦耐勞、勤勉好學的品行,像一道道永不磨滅的光芒,將代代相傳,生生不息。
作者簡介:何志堅,筆名水荷,廣東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一個長期被病魔折磨,卻不屈于多舛的命運,把文字活成生命之光的女子。作品見于《散文詩》《五月風》《新民晚報》《做人與處世》《中學生報》《??谌請蟆贰堕L沙晚報》《自學考試報》等多家報刊,曾獲首屆“希望杯〞全國文藝作品大賽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