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關于清康熙五彩祝壽圖插屏的藏品賞析和鑒寶檔案,包括和藏品相關的五彩,插屏,郭子儀,屏風等擴展內(nèi)容,還包括藏品的高清圖片,工藝,材質(zhì),來源,尺寸和詳細介紹。
藏品名稱:清康熙五彩祝壽圖插屏
所在藏館:北京故宮
估價價格:館藏文物,暫無估價。
文物來源:清宮舊藏。
文物類別:陶瓷
藏品年代:清康熙
材質(zhì):五彩
功能:插屏
款識:無
尺寸:瓷板直徑22厘米
清康熙五彩祝壽圖插屏檔案:
瓷板圓形,嵌于木框內(nèi)作插屏里心之用。畫面以五彩飾大、小人物24位,再現(xiàn)了郭子儀祝壽的場面。小童們的神情描繪得惟妙惟肖,生動活潑,整個畫面安寧祥和。
屏風原為遮擋風而作,西漢戴圣編纂的《禮記曲禮下》中有“天子當依而立”,“依”即為屏風。清康熙時除了實用的屏風以外,更多見的是插屏、掛屏,上面飾各種具有吉祥寓意的圖案或以戲劇小說題材人物故事,作為家居裝飾。
擴展閱讀:
五彩:彩瓷品種之一?!拔宀省币鉃槎嗖?,且一般來說,其中必含紅彩。在已高溫燒成的白瓷或已繪局部圖案的青花瓷上以紅、綠、黃、紫、黑、藍等彩描繪圖案紋飾,再經(jīng)彩爐低溫燒成。再配以其它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色彩。按生產(chǎn)工藝之不同,通常人們將五彩分為釉上五彩和青花五彩兩大類。五彩是在宋、元釉上加彩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明宣德時已有五彩,但明代釉上彩以紅、綠、黃三色為多,嘉靖、萬歷時期的官窯釉上彩瓷,以釉下青花和釉上多種彩相結(jié)合,稱青花五彩。清康熙朝發(fā)明了釉上藍彩、金彩和光亮如漆的黑彩,使釉上五彩成為彩瓷的主流。自雍正朝始,粉彩盛行,五彩只作為仿古瓷少量生產(chǎn)。五彩燒成溫度略高于粉彩,不如粉彩般有柔軟感,故又稱“硬彩”或“古彩”。
插屏:插屏屬于帶座屏風的一種,通常由屏框、屏心、站牙、立柱、絳環(huán)板和抱鼓墩組成。插屏的屏心分為正面和背面,正面多用木雕鑲嵌、牙雕鑲嵌、髹漆描金等裝飾手法刻畫山水、人物、風景等內(nèi)容,極為美觀,背面一般鑲嵌詩句,或為素板。這種屏風在明清兩代風行一時,在清宮帝王和后妃的寢宮中隨處可見。
郭子儀:郭子儀(697—781年),陜西華縣人。唐朝著名軍事將領。安祿山發(fā)動叛亂后任朔方節(jié)度使,在河北擊敗史思明。唐肅宗即位,任河東副元帥,率唐軍收復洛陽、長安(西安),任中書令,進封汾陽郡王。為唐朝平定安史之亂的重要功臣之一。
屏風:屏風是我國古代室內(nèi)的主要陳設器物。其最早的功能為擋風和遮避用。據(jù)《三禮圖》記載:“屏風之名出于漢世,故班固之書多言其物。”以后隨著工藝的進步,屏風逐漸由原來的實用品演進為實用性和裝飾性結(jié)合的工藝品,成為古人居室內(nèi)具有觀賞性的陳設家具。屏風在清代發(fā)展尤盛,無論是所用材料還是工藝技術都達到了歷史最高水平。
上述就是關于清康熙五彩祝壽圖插屏的詳細介紹,使用“鑒寶檔案”網(wǎng)站的頂部搜索功能可以查詢到更多類似文物、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