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第三十三頁
(2010-01-04 16:16:46) 身背反張,手足抽搐,面色發(fā)白,出絕汗,絕汗一出,就要死亡的。少陽經脈氣絕的時候,病人就會耳聾,遍體骨節(jié)松懈,目系就要斷絕,目系一斷,一日半就要死亡,死的時候,病上面上先現(xiàn)出青白色,接著就死了。陽明經脈氣絕的時候,病人就會口耳都張大,常常害怕,言語錯亂,面色發(fā)黃,假如手足二經脈再躁盛而不流行,就要死亡了。少陰經脈氣絕的時候,病人就會面黑,牙齒覺得變長,并積滿牙垢,腹部脹閉,假如上下不能相通,便要死亡了。太陰經脈氣絕的時候,病人就會腹脹閉塞,呼吸不利,常常嘔吐,嘔就會氣逆,氣逆就會面赤,假如不嘔吐了,就會上下不通,不通了,面色發(fā)黑,皮膚汗毛非??莞?,就要死亡了。厥陰經脈氣絕的時候,病人就會胸中發(fā)熱,咽喉干燥,多小便,心里煩燥,病重了,就會出現(xiàn)舌卷、睪丸上縮的情況,那就要死亡了。以上就是十二經氣敗絕的癥狀。
脈要精微論篇第十七
黃帝問:診脈怎樣去做呢?
岐伯答:診脈應當在平旦的時候進行,因為那時陽氣未曾擾動,陰氣還未散盡,又未用過飲食,經脈之氣不會亢盛,絡脈之氣亦很調和,氣血又未擾亂,這樣,才可以診出有病的脈象。
在診察病人脈搏的動靜變化的同時,還要看他的兩目瞳神,面部色澤,從而分辨五臟是有余,還是不足,六府是強還是弱,形體是盛還是衰,將這幾個方面加以綜合考察,來叛別病人的或死、或生。
脈是血液所聚的地方,而血的循行,是依賴氣的統(tǒng)帥。脈長說明氣機順達;脈短說明氣分有??;脈數說明心里煩熱;脈大是表示病熱進增;若見上部脈盛,是病氣塞于胸;若見下部脈盛,是病氣脹于腹;代脈是病氣衰;細脈是病氣少,濇脈是病氣痛;脈來剛硬過甚,勢如涌泉,這是病情加重,到了危險地步;若脈來似有似無,其去如弓弦斷絕,那是必死的。
面部的五色,是精氣的外在表現(xiàn)。赤色應該象白綢里裹著原砂一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