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璜,是一種佩戴飾物。在中國古代與玉琮、玉璧、玉圭、玉璋、玉琥等,被《周禮》一書稱為是“六器禮天地四方”的玉禮器。六器之中的玉璜、玉琮、玉璧、玉圭等四種玉器,歷史最悠久,早在新石器時代就已出現(xiàn)。
在良渚文化中,玉璜是一種禮儀性的掛飾。每當進行宗教禮儀活動時,巫師就戴上它,它經(jīng)常與玉管、玉串組合成一串精美的掛飾,顯示出巫師神秘的身份。且每一個上都刻有或繁或簡的神人獸面圖象。玉璜在國際藝術品市場上,與玉佩同樣贏得收藏家們的偏愛,尤其在臺灣、市場行情看好。
新石器文化時期玉璜
玉璜最早見于新石器時代中期的仰韶文化、大溪文化、崧澤文化遺址中,形制有扇面形、半環(huán)形、橋形、半月形、近半月形、近半圓形、條形等,不一而足,兩頭各鉆二孔,均為素面。
河南臨汝北劉莊仰韶文化遺址出土
半環(huán)形,素面,兩端各有一穿孔。
大溪文化玉璜
重慶巫山縣人民醫(yī)院大溪文化遺址2號墓出土
近似橋形,兩端各有一圓形小孔。
崧澤文化出土玉璜
浙江嘉興南河浜崧澤文化遺址59號墓出土
扁平半月形,兩端各鉆兩孔,孔緣有系掛繩索的磨勒痕跡,出土于墓主人的頸部。
凌家灘文化玉璜
春秋戰(zhàn)漢時期玉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