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管理中的八個如何?
目錄
影響力黃金表———如何系統(tǒng)地進行自我塑造
影響力效率手冊——如何提高行事效率
時間管理—————如何做好時間管理
最優(yōu)運籌管理———如何做出最優(yōu)選擇
T型分析—————如何深度分析問題
多杈樹——————如何系統(tǒng)思考
橄欖球定律————如何有效放棄
電梯測試—————如何快速推銷自己
作者:易發(fā)久
(一)如何系統(tǒng)地進行自我塑造?
行為科學研究得出結(jié)論:一個人一天的行為中大約只有5%是屬于非習慣性的,而剩下的95%的行為都是習慣性的。即便是創(chuàng)新,最終也可以演變成習慣性的創(chuàng)新。
由此,足見習慣的力量。
一切的想法,一切的做法,最終都必須歸結(jié)為一種習慣,這樣,才會對人的成功產(chǎn)生持續(xù)的力量。
另一個研究結(jié)論是:21天以上的重復會形成習慣;90天的重復,會形成穩(wěn)定的習慣。即同一個動作。重復21天就會形成習慣性動作。同理,同一個想法,重復21天,或重復驗證21次,就會變成習慣性的想法。
所以,一個觀念如果被驗證了21次以上,它十有八九已經(jīng)變成了你的信念。
習慣的形成大致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1-7天左右。此階段的特征是:刻意,不自然,你需要十分刻意提醒自己改變而你可能也會覺得有些不自然,不舒服。
第二階段:7-21天左右。不要放棄第一階段的努力,繼續(xù)重復,跨入第二階段。此階段的特征是:刻意,自然。你已經(jīng)覺得比較自然,比較舒服了,但是一不留意,你還會回復到從前。因此,你還需要刻意地提醒自己改變。
第三階段:21-90天左右。此階段的特征是:不經(jīng)意,自然,其實這就是習慣。這一階段被稱為“習慣的穩(wěn)定期”。一旦跨入此階段,你已經(jīng)完成了自我改造。這項習慣就已成為你生命中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它會自然而然地不停地為你“效勞”。
習慣構(gòu)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
沒有改變不了的習慣,只有你不怎么想改變的習慣。
沒有改變不了的性格,只有你不怎么想改變的性格。
沒有改變不了的命運,只有你不怎么想要做好的事情。
做一個計劃成功者,去有計劃地為自己塑造好習慣。
成功是因為習慣,一旦養(yǎng)成了成功者身上所有的好習慣,你會發(fā)現(xiàn)自己“不成功都很難”。
六年來,此表經(jīng)過我自己以及“影響力訓練”機構(gòu)成千上萬的學員無數(shù)次的實踐應用證明:簡單易行,效果顯著?!坝绊懥S金表”訓練法已被申請專利,被喻為“價值百萬的黃金訓練”。
“影響力黃金表”使用說明:
1、“訓練項目”是指你特別需要的某種觀念、心態(tài)、習慣等等。如:不說可能、準時起床、每天做俯臥撐、不訓斥下屬、贊美別人、傾聽……
2、此表每月一張,訓練項目一月更換一次。
3、表中每個方格左上角中,請你自己填上當月相應的日期。
4、隨時每天睡覺前,在方格中用“錯”或“對”記錄一天的執(zhí)行結(jié)果。
“對”表示已做到,包括刻意做的與不經(jīng)意做的;
“錯”表示未做到,包括沒有做好的與沒有做而事后意識到的。
5、每一個“錯”或“對”都會有一個古故事,你最好另加注明,以便強化。
6、你可以自己動手將此表結(jié)合在一年的每個月的月歷上,也可以把它結(jié)合在你每天都會使用的工作日記本上,如書本稍后會提到的“影響力效率手冊”;或者,將它做成單獨的卡片,擺放或張貼在床頭邊、辦公室屏風上,或者你每天都能很方便地看見并記錄的在方。
暢銷書《富爸爸,窮爸爸》有一著名觀點:窮人之所以窮是因為他按窮人的方式思考問題,養(yǎng)成了窮人的習慣;富人之所以富裕,是因為他按照富人的方式思考問題,養(yǎng)成了富人的習慣。
成功是因為習慣,失敗也是因為習慣。
那么,成功者的習慣是什么?許多著名書籍上曾告訴我們成功者應具備的好習慣,如美國著名訓練專家史蒂芬、柯維(Stephen Covey)就認為高效人士應該具備7個好習慣:
1、 操之在我
2、 確立目標
3、 要事優(yōu)先
4、 雙贏思考
5、 集思廣益
6、 設身處地
7、 均衡發(fā)展
現(xiàn)在,“影響力訓練”向您推薦日常生活工作中34個好習慣
1、不說“不可能”三個字。
2、凡事第一反應:找方法,而不是找借口。
3、遇到挫折對自己大聲說:太棒了!
4、不說消極因素的話,不落入消極情緒,一旦出現(xiàn)立即正面處理。
5、凡是先訂立目標,并且盡量制作“夢想板”。
6、凡事預先作計劃,盡量將目標視覺化。
7、六點優(yōu)先工作制。每一分,每一秒做最有生產(chǎn)力的事情。
8、隨時用零碎的時間(如等人、排隊)做零碎的小活。
9、守時。
10、寫下來。不要太依靠腦袋記憶,因為記憶的信息太容易因為更多新信息的覆蓋而產(chǎn)生“健忘”。
11、隨時記錄靈感。
12、把重要的觀念、方法寫下來,并貼起來、以隨時提醒自己。
13、走路比平時快30%。走路時,腳尖稍用力推進;肢體語言健康有力,不懶散、萎靡。
14、每天出門照鏡子、給自己一個自信的笑容,并向自己伸出一個大拇指:你真棒!
15、每天自我反省一次。反省方法如《成功一定有方法》書中介紹:清晨六問與靜夜六思。
16、每天堅持一次運動。如慢跑15分鐘,散步半小時,跳操,做俯臥撐且每天增加一個,打太極拳等等。
17、聽心跳一分鐘。指在做重要事前,疲勞量,心情煩躁時,緊張時。
18、開會坐在前排。
19、微笑。
20、用心傾聽,不打斷對方說話。
21、說話時,聲音有力。感覺自己聲音似乎能產(chǎn)生有感染力的磁場。
22、同理心,說話之前,先考慮一下對的感受。
23、每天有意識、真誠地贊美別人三次以上。
24、及時寫感謝卡,哪怕是用便箋寫。
25、不用訴斥、指責的口吻跟別人說話。
26、控制不要讓自己做出為自己辯護的第一反應。
27、每天多做一件“份外事”。
28、不管任何方面,每天必須至少做到一次“進步一點點”。
29、每天提前15分鐘上班,推遲30分鐘下班。
30、每天在下班前用五分鐘時間作一天的整理性工作。如整理辦公桌、整理文檔、檢查一天工作績效等。
31、定期存錢。
32、節(jié)儉。臺塑大王王永慶的名言:節(jié)約一塊錢,遠比賺一塊錢來得容易。節(jié)儉習慣的蝴蝶效應是:財富能被積累。
33、時常運用“頭腦風暴”。
34、恪守誠信,說到做到。
如果你愿意堅持用“影響力黃金表”針對以上34點作一個為期兩年共24個月的自我習慣訓練,你將擁有以上全部的成功習慣。
(注:有時候你一個月可以同時訓練2個以上相關習慣)
兩年之后,我們一定會發(fā)現(xiàn)自己“不成功也很難”因為我們已完全習慣成功。
(二)如何提高行事效率
效率管理的核心問題其實可以分為:目標管理、方法管理與時間管理。
目標管理:是指作對的事情。首先必須保證前進的方向是正確的。如果方向都錯了,跑得越快,錯得越遠。
方法管理:是指找到并使用對的方法。如果找不到最好的方法,或運用了錯誤的方法,一定創(chuàng)造不了最高的效率。
時間管理:是指用最短的時間或在預定的時間內(nèi),把事情做好。
所以,效率的定義可以簡單理解為:運用對的方法,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把對的事情做好。
關于如何進行目標管理,建議你參閱《成功一定有方法》一書因為該書用了整整一個章節(jié)的大篇幅作了最系統(tǒng)詳細的描述;關于如何找到方法,最高效的方法之一當然首推陳出新“頭腦風暴”(請參閱本書第160頁);這里僅分享時間管理的要訣。
·六點優(yōu)先工作制·
該方法被管理界喻為“價值2.5萬美金的時間管理方法”,幾乎集各類時間管理方法之大成美國伯利恒鋼鐵公司總裁曾因為公司瀕臨破產(chǎn)而向效率大師艾維利咨詢求助。近半個小時的交流中,前20分鐘艾維利耐心地聽完其焦頭爛額般的傾訴,最后請他拿出一張白紙,并讓他寫下第二天他要做的全部事情。幾分鐘后,白紙上滿滿記錄了總裁先生幾十項要做的工作。
此時,艾維利請他仔細考慮,并要求他按事情的重要順序,分別從“1”到“6”標出六件最重要的事情。同時告訴他,請他從明天開始,且每天都這樣做:每天一開始,請你全力以赴做好標號為“1”的事情,直到它被完成或被完全準備好,然后再全力以赴做標號為“2”的事,以此類推……
艾維利認為,一般情況下,如果人們每天都能全力以赴完成六件最重要的事,那么他一定是一位高效率人士。
他請伯利恒總裁自己先按此方法試行,并建議他,若他認為有效,可將此法推行至他的高層管理人員,若還有效,繼續(xù)向下推行,直至公司每一位員工。
如果你或您公司的每一位員工,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都在做最重要即最有生產(chǎn)力的事情,假以時日,可以想象,會有什么成就?
一年后,作為此咨詢的報酬,艾維利收到了一張來自伯利恒公司的2.5萬美金的支票。。五年后,伯利恒鋼鐵公司一躍成為當時全美最大的私營鋼鐵公司。
這一時間管理方法被管理學界喻為“價值2.5萬美金的時間管理方法”。根據(jù)這一著名的管理案例,“影響力訓練”將其提煉為“六點優(yōu)先工作制”。
人人都知道效率的重要,人人都想提高自己的行事效率,然而為什么難以計數(shù)的人們還是效率不高?
原因之一:不知“為何”提高效率,即沒有目標;
原因之二:苦于不知從何下手;
原因之三:方法不夠簡單方便,讓人難以輕松運用;
原因之四:不能堅持使用,沒有形成穩(wěn)定的習慣;
原因之五:缺少適當?shù)男使ぞ摺?/span>
針對以上問題,“影響力訓練”的解決方案是:影響力效率手冊。
它是“影響力訓練”依據(jù)多年實踐開發(fā)的,擁有專利技術的著名效率工具。它的主體是一本可隨身攜帶的行事筆記本。但它集目標管理、計劃管理、時間管理、習慣管理于一體,除擁有一般筆記本的全部功能外,它其中更包括了每一天“六點優(yōu)先工作制”的應用,12個月的“影響力黃金表”的應用,及一套基于潛意識學習理論應用的圖形化的成功理念插畫與高效率工作方法。
在“影響力效率手冊”的12個月的月行事歷中組合進了“影響力黃金表”。它既可以讓你一目了然地記錄每天的重要事務,同時亦可以幫助自己輕松地自我訓練12個以上的成功習慣。
另外該手冊中和每一項正文都融合進了“六點優(yōu)先工作制”時間管理表,這樣,使你既可以隨意記錄每天的工作筆記,同時亦可以使自己能極其方便地按照“價值2.5萬美金”的時間管理方法來管理自己每一天的全部事務與時間,系統(tǒng)在提高自己的行事效率。
如果你我暫時還無法使用上“影響力效率手冊”,你現(xiàn)在就可以自己動手,按照以下“影響力效率手冊”的精神內(nèi)涵改裝你現(xiàn)有的筆記本
按“影響力效率手冊”方法行事,輕松做到讓自己每一分、每一秒做最有生產(chǎn)力的事情。不知不覺中,你就成為高效率人士,你的團隊就已成為高效率團隊。
長此以往,試想,你或你的團除非將會擁有何等成就?
·小資料·
影響力效率手冊
專利號:02313558、1
●為您配備“價值2.5萬美金”的時間管理工具
●讓您輕松習慣每一分、每一秒做最有生產(chǎn)力事情的效率提升工具
●幫您潛移默化塑造12個成功習慣的自我訓練工具
●將“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系統(tǒng)分解為每一天行動計劃的目標管理工具
(三)如何做好時間管理?
首先申明,總是在“救火”表明你的時間管理已很成問題。
除了“六點優(yōu)先工作制”外,下列幾個“時間管理”的觀念可能會幫助您盡快從“救火隊員”的困境中解脫出來。
“汝欲學寫詩,功夫在詩外。”讓我們好好修煉下列這些“詩外功夫”,用以從根本上處理好“緊急事務”。
A緊急、重要的事情
B不緊急、但重要的事情
C不緊急、也不重要的事情
D緊急、但不重要的事情
1)比較事情的“緊急度”和“重要度”,可將事情劃分為A、B、C、D、四類:
A、比如救火等;
B、比如學習、做計劃、培育下屬、思考等;
C、比如打發(fā)光陰的閑事,沒有生產(chǎn)力的事;
D、比如有人閑來無事,為“三缺一”(打麻將、打撲克)而緊急召喚你處理原則是:
先做A;再做B;盡量放棄C,并盡量少讓C發(fā)生;D雖然該去做,但要學會說NO。
如果同時有幾件事都很緊急,當然先做重要的事情,尤其是核心重要的。考慮事情重要程度或優(yōu)先順序的最簡單的方法是:比較一下不做或不能按時做好這些事時,看看哪件事的后果更嚴重些。后果嚴重者顯然要先做。但比做“緊急重要的事情”更重要的事是知道如何將重要的事情變成緊急要做的事情。
2)、但是,比做“緊急重要的事情”更重要的是把重要的事情變成緊急的事情去做。
3)、每一分、每一秒做最有生產(chǎn)力的事情。
幾年來,在我用過每個記事本首頁上,幾乎都寫著這一句話。每當看到這句話時,我就會不知不覺地自問:什么事情對我來講是最有生產(chǎn)力的事情,我現(xiàn)在手頭的事情是最有生產(chǎn)力的嗎?如果不是,我該立即作何處理?
4)、一日之計在于昨夜。請勤于計劃。
農(nóng)業(yè)社會時代的時間管理觀念就已告訴我們:一日之計在于晨。發(fā)展到今天信息社會時代,強烈的節(jié)奏感已經(jīng)告訴我們:早上才開始計劃今天,已經(jīng)太慢了。在昨天晚上之前,你就得把今天計劃好。必要的情況下,你可能還得提前一周、一個月、一年乃至幾年、十幾年來計劃今天。
5)、好記性不如爛筆頭。
“寫下來”是一個好習慣。準備一本記事簿,詳細將每天要做的事情填寫在每天的位置上。每天上班前瀏覽一下當天的事務,這樣將確保不會因為遺忘而造成手忙腳亂。遺漏拖延常常使本不緊急的事情變得緊急。
6)、盡量將每天一件事情一次性作對。
快,并不代表成功;做錯,只會離成功更遠;敷衍,只會加重明天的負擔。我們有太多的時間其實都被子浪費在修改過去的錯誤上。
7)、必要時,分解授權(quán)。
為保證團隊的高效率合作。你應該將能由別人替代做的事情盡量分授權(quán)出去,而你將全力以赴去做那些別人無法替代你的更重要的事情。
(四)何做出最優(yōu)選擇?
他有一個老同學,原來在德國一家飛機制造公司工作,出入都是高級轎車代步,出差都住五星級賓館。后來自己當了老板,突然間似乎開始“省吃儉用”起來,出差來上海時同志也不住五星級賓館了,有時還會將就著隨便住在同學家了事。似乎人的整個行為都有變了。這件事令
運籌學中有一條基本原理,它認為“最優(yōu)抉擇”一般有兩大標準:“每一步最優(yōu)選擇”和“總體最優(yōu)選擇”。但該理論證明每一步最優(yōu)不等于總體最優(yōu),總體最優(yōu)不一定每一步最優(yōu)?!白顑?yōu)運籌原理”告訴我們,要創(chuàng)結(jié)果最優(yōu),應該每一步都按“總體最優(yōu)”標準行事。
當然,除了“每一步最優(yōu)”和“總體最優(yōu)”外,通常還有第三種抉擇標準,那就是順其自然,不作選擇。這種標準我們稱之為“運氣最優(yōu)”選擇。
人生就是一連串連綿不斷的選擇。
他認為,現(xiàn)實中絕大多數(shù)的打工者或經(jīng)理人都是這種心態(tài)。他們都渴望“總體最優(yōu)”但卻常常按照“每一步最優(yōu)”的標準選擇行事。表現(xiàn)為事事求穩(wěn),生活求安逸,不愿太冒風險,其結(jié)果最大的可能就是一生平平淡淡,或者即使是能夠“步步高升”,但相對于他們本身的巨大潛力而言,仍顯得平平庸庸,做不到“總體最優(yōu)”。
然而,絕大多數(shù)有成就的老板們的思維方式常常是追求總體最優(yōu),因此他們的每一步選擇在常人眼里似乎總不是最好,他們也會因計劃不夠周密或判斷不夠準確而常常大起大落。
許多人一開始堅持“總體最優(yōu)”的標準,敢闖敢干,但多次失敗后改變?yōu)椤懊恳徊阶顑?yōu)”的標準,變得平平常常;也有許多人一開始堅持“每一步最優(yōu)”標準,步步為營,后決定選擇“總體最優(yōu)”的標準,脫穎而出。
但對于那些“運籌最優(yōu)”思維者而言,現(xiàn)實的情況卻常常不像他們估計的那樣樂觀,靠運氣成功的結(jié)果使他們十有八九掉進失敗的陷阱。
在人生的“三岔口”,人們可能因為運氣而做出正正確的抉擇,但運氣絕不會幫他把每一次選擇都作對。人們常因抓不住某一次機遇而成功,也常常因抓不住下一次機遇而失敗。也就是說,作為“隨機成功者”,他相信運氣能幫他做出正確的選擇,但作為一個“計劃成功者”,他則堅信正確的選擇會幫他帶來好運氣。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背晒κ且驗橛媱潱∈且驗椴挥媱澆粔蛑苊??!翱傮w最優(yōu)風險決策”的風險可以被最大限度的降低,條件是你看得更遠些,并不可省略“周密計劃”這一關鍵性步驟。
人生的過程就是一連串綿延不斷的選擇過程。人生就是一連串的選擇,無論如何我們都得做出選擇,正確的選擇使我們通向光明,錯誤的選擇讓我們通向陷阱。無論我們喜不喜歡選擇,我們都得學會如何做出選擇。因此,我們要選擇一個好的標準來做為自己抉擇的依據(jù):每一步最優(yōu)?總體最優(yōu)?隨機選擇?
選定我們的抉擇標準。因為不同的抉擇標準商定我們有不同的生活方式。
古語云: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為了創(chuàng)造最優(yōu)的結(jié)果,讓我們按照“總得最優(yōu)”標準來謀劃每一步。
(五)如何深度分析問題?
當對一個問題要做出最終決策時,你常常面臨的是對最后所剩方案中的每一個方案的取舍選擇:“YES”或者“NO”。“選定”還是“放棄”的依據(jù)常常出自對這個方案自身的好處與壞處的對比,以及這個方案與其它方案之間優(yōu)秀的對比。
這種對比分析過程就是所謂的二元分析。為了更加直觀及應用更方便,我們可以將它表現(xiàn)為“T”型分析。
“T型分析”可以幫助我們深度分析對比每一個方案,并最終能夠清晰地幫助我們做出正確的選擇!
生活中,你每天都可能會遇到類似的問題,比如:
●這兩條件建議選哪一條更好?
●這份工作我到底要還是不要?與另一份比較,我該選擇哪一個?
●這兩件事都很重要,我該先做哪一件?
●這筆生意能不能做?
●我到底要不要嫁給他?是嫁給小張好,還是小李好?
此時,如果你習慣性地拿出五支筆、一張白紙,隨手畫一個“T”型分析表,也許就能幫你快速理清思路,做出你真正想要的那一個正確的選擇。
例:A方案與B方案比較,哪一個方案好?
A方案 B方案
缺點優(yōu)點 缺點優(yōu)點
1、1、 1、1、
2、2、 2、2、
3、3、 3、3、
4、4、 4、4、
5、5、 5、5、
……………………
例:這筆生意做還是不做?
不做 做
壞處好處 壞處好處
1、1、 1、1、
2、2、 2、2、
3、3、 3、3、
4、4、 4、4、
……………………
在營銷活動中著名的“SWOT”分析就是一個極好“T型分析的應用范例。
“T”型表中的“缺點、優(yōu)點、好處、壞處”等欄中盡可能多地列出相應的答案,確保你對該問題的思考能保持足夠的深度與廣度。
面對任何需要決策的難題時,請習慣性地拿出一張折紙,順手畫一個“T”型表,作一次“T型分析”。
詳盡的“T型分析”之后,你的選擇相對就比較容易了。
接下來,至于最后的取舍抉擇,我能給你的建議是:
1、兩害相權(quán),取其輕;兩利相權(quán),取其重。
2、或許解決這些問題的最終答案之間比較起來也沒有絕對的好壞優(yōu)劣之分,這時你得問自己:我到底想得到什么?我的價值取向是什么?我認為什么才是第一重要的事?
3、若此時,你仍然無法在兩者之間選擇,有必要提醒你,你也許應該考慮有沒有第三種方案了。你應該能找到令你毫不猶豫就能選擇它的“第三方案”,因為它能集合其他方案全部的重要優(yōu)點,而規(guī)避了他們所有主要的缺點。
關于能不能找到這樣的“第三方案”,請千萬別說不可能。我們應該記住一個信念:不是不可能。
這種更好的“第三方案”一定存在,只是我們暫時還沒有找到而已。
(六)如何系統(tǒng)思考?
在解決任何一個問題之前,一般都需要對這個問題深入系統(tǒng)的分析與思考。不應該說是讓事情出現(xiàn)“意外”情況,到最后只能看天吃飯,靠運氣成功。“意外”的潛臺詞其實就是分析不透,考慮不詳,計劃不周。
提高自己對問題系統(tǒng)思考與分析能力的又一高效訓練方法,就是習慣性地按“多杈樹”模式思考與分析問題。
“多杈樹法”是“影響力訓練”的一個著名的問題分析方法。它的靈感來源于我在大學的一門計算機專業(yè)課《數(shù)據(jù)結(jié)構(gòu)》。當遇到一個復雜的問題需要解決時,我的同事們(當然現(xiàn)在也包括我們的許多學員們)就會習慣性地說:“讓我們先來畫個多杈樹吧”。一棵大樹抽象一下,變成如下的“多杈樹”模型:
小目標
小目標
小目標
大目標小目標
小目標
……
“樹根”代表最終要解決的問題或解決該問題應該達到的總目標。
每一層“樹枝”代表要解決上一層樹枝所代表的目標的全部必要條件、充分條件以及輔助條件。
分解“多杈樹”同一層樹枝所代表的各個條件之間應滿足兩個核心條件:
一、彼此互相獨立。
每一個條件之間,盡量不要出現(xiàn)邏輯交叉。即同一層條件之間應該是并列關系,不同層次條件之間也不要出現(xiàn)重復或重疊現(xiàn)象。
二、條件完全窮盡。
檢查多杈樹分解是否充分、完全時,只需反過去,從“葉子”到“樹枝”再到“樹干”,不斷問:如果這些小目標均達成,那么大目標一定會達成嗎?若“是”,表示分解已完全;若“不一定”,則表明所列的知道還不夠充分,應繼續(xù)補充被忽略的“樹枝”條件。
以制定目標系統(tǒng)為例。在“多杈樹”中,大目標與小目標扔邏輯關系是:
1)小目標是大目標的條件;
2)大目標是小目標的結(jié)果;
3)小目標的實現(xiàn)之“和”,一定是大目標的實現(xiàn)。
下面,我們來演一下“多杈樹”的分析技巧。
寫下一個大目標,然后自問:要實現(xiàn)該目標的條件是什么?列出所有的必要條件及充分條件。這些條件,其實就是達成該大目標之前必須首先達成的小目標。畫出每一個小目標,它們就是大目標的第一層“樹杈”;繼續(xù)自問:要實現(xiàn)這每一個小目標的條件是什么?列出達成每一個小目標的所有必要條件與充分條件,變成各個小目標的第二層“樹枝”……
如此類推,直到畫出所有的“樹葉”(即時目標)為此被描繪成一棵“樹繁葉茂”的大樹。
“多杈樹”思考法極其廣泛的應用。稍加留意,不難發(fā)現(xiàn)現(xiàn)實中無數(shù)事例的內(nèi)在結(jié)構(gòu)都呈“多杈樹”分布。
案例一:一個公司的組織構(gòu)架。
部門崗位
科室崗位任務
部門科室崗位任務
公司部門
部門
……
案例二:一本書的大綱
章節(jié)1
章節(jié)2
書名章節(jié)3
章節(jié)4
……
還有許多案例,亦可畫出多杈樹。如:
▲ 一套目標計劃書;
▲ “如何升職”多杈樹;
▲ “如何激勵部屬”方案多杈樹;
▲ 一份市場策劃書;
▲ 公司檔案管理系統(tǒng);
▲ WLNDOWS軟件的文件窗口;
▲ 工廠車間流水線設計;
▲ 財務報表的結(jié)構(gòu);
▲ 一份報刊的結(jié)構(gòu);
……
(注:另外,與:“多杈樹法”有類似之處,值得參考的著名分析方法還有:龜背圖法、魚骨圖法、心靈地圖法、麥肯錫的“MECE”方法等。)
多杈樹的案例無處不在。
遇到任何需要解決問題,如果你覺得解決它比較復雜的話,你就可以習慣性地給這個問題畫一個“多杈樹”慢慢地,你會很習慣用這種模式思考問題,而且,你會發(fā)現(xiàn)自己做事的全面性、系統(tǒng)性、周密性、計劃性都已在不知不覺中變得越來越令人羨慕了。
(七)如何有效放棄?
“橄欖球”定律提示人們,有許多事物的分布規(guī)律呈如圖所示的橄欖球狀。其中,
A部分:是核心內(nèi)涵,具有關鍵影響力,占20%左右。
B部分:是對事情有相當影響力的內(nèi)容,占60%左右。
C部分:對事情有一些影響力,但它的作用比較有限,甚至小到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占20%左右。
“橄欖球定律”有些類似于“二八定律”,但它比“二八定律”更清晰地告訴我們?nèi)绾翁幚韱栴}。像“二八分布”現(xiàn)象一樣,現(xiàn)時中呈現(xiàn)“橄欖球”分布現(xiàn)象的事例也是隨處可見的:
●世界上20%最頂尖的有大約占80%的總財富,但是最低層的20%的人所占有的財富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你公司最優(yōu)的20%左右的業(yè)務員,會完成公司80%左右總業(yè)績,但最糟糕的20%左右的業(yè)務員,幾乎沒創(chuàng)造什么業(yè)績。
●選舉中,會有20%的人無論如何都鐵定支持你,但另外有20%的無論你怎么努力做工作都鐵定支持你的競爭對手,中間60%的選民才是你應努力爭取的對象,不要錯誤地把精力浪費在錯誤的對象上。
●影響你公司產(chǎn)品銷售的因素可能有好幾十種,但其中處于A部分20%因素是決定性的,B部分60%因素你也應該關注,而至于C部分20%因素,你就不能地它身上浪費太多的寶貴時間。
一件事情,你抓不住20%核心要素,你就有八成把握;要想獲得更大的把握,你可能要付出一倍以上的精力去照顧60%的關聯(lián)因素;要想計劃成功到100%的把握。你得為最后20%的一般因素付出數(shù)倍以上的努力。
工程師都非常清楚所謂的“計算平方率”的內(nèi)容。它說的是,對于系統(tǒng)的每一個組成部分(也就是問題中的每一個增加的方程),所要求解決的系統(tǒng)的計算量的增加至少要高于方程數(shù)的平方。換句話說,如果你的問題的復雜性增加了一倍,解決這個問題所要耗費的時間會達4倍,除非你進行了某種簡化。舉例來說,我們的太陽系由幾百萬個物體組成,所有的物體之間都有重力影響,但在分析行星運行時,天文學家是從忽略這其中絕大多數(shù)物體開始的。
就像大晴天出門逛街,雖然有突然下雨的可能,但如果你真的在行囊中裝上雨衣、雨鞋等什么的,人們是不是會認為自己有點問題?
計劃,非常重要;周密的計劃,更重要。所有的確良計劃百密一疏,等于沒有計劃。然而,也有人因此走向另一個極端,整天都在思考,整天都在追求完美,乃至舍本,而忘記自己的本來目的。
有時為了將事情做到萬無一失,你必須作好準備為任何一個看似無關緊要的細節(jié)付出艱辛的努力;而有些時候為了效率,你完全可以對那最后的20%因素忽略不計。
橄欖球定律并非告訴我們不要去周密計劃,而是提示我們在處理問題時,先解決關鍵性問題,而不是枝節(jié)問題。
比如,有人曾看見一只大雁在天上飛,于是開始思考大雁打下來的,是蒸著吃還是烤著吃,以及計劃請哪些朋友來分享。等一切都想好,抬頭看看天空,大雁已經(jīng)不見了,直接深入問題的核心,應該先把“大雁”打下來再說,至于怎么個“吃”法,那不是現(xiàn)在就必須考慮的事。
大部分時刻我們應該直接深入問題的核心,而不是將所有問題作同樣的考慮。尤其是可以暫時忽視那些作用不大的非關鍵性因素,避免走入死胡同。有時考慮過多會讓你承擔不必要的“負擔”。
學會有效放棄那C部分20%的因素,以節(jié)省你的時間,節(jié)省你的精力,發(fā)揮最大的效能。注意:你不能按照“二八定律”忽視80%的因素,但你完全可以按照橄欖球定律忽視20%的C部分因素。
要更明智地工作,而不是更辛苦地工作,別試圖分析所有的事情,跟你的問題相關的因素太多了。你也可以做出許多分析與努力,但這樣會無謂地花費許多時間和精力,“就像”為了一把鹽而去煮沸大海一樣。
(八)如何快速推銷自己?
想象一下,在摩天大樓頂層的豪華會議廳里,一家世界“500強”公司的十幾位在華高層主管已圍坐在會議桌旁邊。今天他們要從最后的三家咨詢機構(gòu)中選擇其中一家作為他們公司未來幾年在華業(yè)務發(fā)展的咨詢合作伙伴。你非常榮幸地被你公司推舉為在今天這個會議上的“竟標”發(fā)言人。現(xiàn)在一切準備停當,就等該公司的總裁了。這時會議室門被推開,總裁大踏步走進來說道:“伙伴們,非常抱歉,看來今天我已無法參加這個會議了。總部急電召我前去參加一個緊急會議,我現(xiàn)在就得動身?!苯又?,他轉(zhuǎn)過身來同你打了一個招呼,并問你:“不如我們一同下樓?電梯里我們還不錯點時間?!?/span>
你意識到這也是一是你在該公司決策之前,能見到總裁先生的最后機會了。
坐電梯大約需要30秒鐘的時間,這也意味著,在這30秒內(nèi)你必須將你的意圖說清楚,并且將你公司的解決方案推銷給總裁,你能行嗎?這就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咨詢機構(gòu)麥肯錫公司常要求他的咨詢顧問們必須做到的——“電梯測試”。
你必須對自己的產(chǎn)品、服務、建議、方案等十分了解,同時也要對你的客戶、投資者,或者是你希望能接受你建議的人等十分了解,以確保你能在30秒內(nèi)清晰而準確地將自己推銷出去。否則,就等你完全有把握做到的時候再去見你的客戶吧。
·劇作者在向好萊塢的制片人推薦自己的劇本時,常被要求“給我子彈”。30秒以內(nèi)這位制片人若能聽到自己感興趣的內(nèi)容,那么劇作者就有可能得到一個進一步交流的機會,也許就能做成生意。
·競標大會上,眾多投標者五彩繽紛的說明已使評委們都快麻木了。當你一走上臺,你是否有把握在30秒內(nèi)讓他們?yōu)橹徽瘢?/span>
·大師們在做方案之前,最關心的是“賣點是什么”。
·能否吸引記者的關注,取決于你能否在第一時間給他多多地“爆點料”,告訴你的“新聞點”。
·走進上司的辦公室,上司正在處理一大堆事情,看你一眼直截了當?shù)貑柲悖耗愕姆桨负迷谀睦铮?/span>
·好不容易接通一個你一直想見的客戶的電話,還來不及等寒暄完畢,對方已開始說:“請問,你有什么事?”
任何顧客都關心的首要問題是:“我為什么要你們的產(chǎn)品?”為了得到與顧客的一次面談機會,常常決定于開始3分鐘內(nèi)你能否打動他。為了使他耐心聽到你的30分鐘的解釋,30秒內(nèi),你能否引起他聽下去的興趣?
所有的一切,都由不得你啰啰嗦嗦一大通。你必須意識到,無論是制片人、評委、記者,還是策劃師、上司、客戶,都在對你作“電梯測試”你只有30秒!在30秒之內(nèi),說出對方真正感興趣的內(nèi)容,吸引對方的興趣接著往下聽。
如果你有很多建議,就盯住其中最重要的三個建議,乃至其中最最重要的一個建議。別去擔心支持性資料,等你有時間再去談它。如果你我有很多話要說,而又只有30秒鐘,那就說對方可能認為最重要的那句話吧。
當你站在電梯里面的時候,僅僅告訴總裁先生一點就可以了:“我們認為,如果你能按計劃公開公司產(chǎn)品的部分的接口技術資料,那將會吸引更多配套廠商加入,有利擴大市場。三年內(nèi),貴公司的業(yè)務量可以提升200%。關于細節(jié)問題我們可以隨后再討論。祝您一切順利?!?/span>
日本麥當勞大王滕田田曾接到一個來自美國的陌生人的電話:“我們發(fā)明一項游戲,如果您能采用,它可在一年以內(nèi)讓您的銷售業(yè)績提升16%。我們的收費是10萬美金。如果您有興趣,我們可以專程飛往日本給您解釋”。滕田田接受了拜訪采納了建議。這個游戲就是類似于今天的那個風靡全世界的“刮刮卡”有獎游戲。
如果有一份DM廣告,封面只有一小段話:“為什么有人會比自己成功十倍,收入多百倍乃至萬倍,難道是他們比自己聰明那么多倍,運氣好那么多倍嗎?顯然不是。那么,你想不想知道你我是如何做到的?”
這段文字是世界著名“紙上行銷大師”亞布翰為一家國際訓練機構(gòu)作課程推介時所擬的廣告名言。
當看到這段話,你是不是至少有興趣翻開這份DM看一看后面的資料,看看里面說的是不是真的?
許多公司都在采用“電梯測試”的方法或類似的方法,以訓練業(yè)務人員及公司的管理人員。試想一下,如果你的業(yè)務人員都在30秒以內(nèi)向客戶清晰并準確地介紹你們的產(chǎn)品,公司的銷售業(yè)績會不會在不知不覺中擴大?
·特別建議·
當你想向別人推銷自己時,先為自己作幾次“電梯測試”。如果我們能通過“電梯測試”,我們就能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輕松地把自己或自己的產(chǎn)品推銷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