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發(fā)布的第六版《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中,在醫(yī)學觀察期的推薦中成藥里,沒了防風通圣丸的蹤影。這是為什么呢?
第六版診療方案的醫(yī)學觀察期推薦用藥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防風通圣丸。首先,這個中成藥并不算是常用中成藥,與感冒清熱顆粒、連花清瘟顆粒比起來,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為什么不常用呢?就是因為它的功效主治,不太容易理解。
防風通圣丸(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luò))
在防風通圣丸的說明書上寫著“解表通里,清熱解毒。用于外寒內(nèi)熱,表里俱實,惡寒壯熱,頭痛咽干,小便短赤,大便秘結(jié),風疹濕瘡”。初看起來,有很多癥狀可以參考,比如頭痛咽干,比如大便秘結(jié),似乎只要是嗓子痛或者便秘的人就可以選。但是呢,同時還有這樣兩個詞,大家很可能看不懂,一個是“外寒內(nèi)熱”,一個是“表里俱實”。咱們都知道,感冒的中醫(yī)治療需要辨證,需要從風寒感冒和風熱感冒角度進行辨證,那么,“外寒內(nèi)熱”是個什么證?對了,就是我們說過的“寒包火”,平時熱性體質(zhì)或環(huán)境造成有內(nèi)火的人,在感寒觸冒之后,就會出現(xiàn)這種“寒包火”的表現(xiàn)。這種表現(xiàn)有輕有重,輕的患者可以選擇感冒清熱顆粒即可,而表現(xiàn)比較重的患者,出現(xiàn)“惡寒壯熱”(一般很怕冷,一邊發(fā)高燒)的患者,可以使用防風通圣丸。所以,簡單來看,防風通圣丸是一個治療比較嚴重的“寒包火”型感冒的中成藥,或者說,是一個治療比較嚴重的表里都有邪氣存在的中成藥。
既然是表有邪,那就要解表,所以防風通圣丸用到了麻黃、防風、川芎等辛溫解表藥,其中包括藥性峻烈的麻黃。既然是里有邪,那就要清里,所以防風通圣用到了大黃、芒硝、梔子、石膏等苦寒清熱藥,其中包括藥性峻烈的大黃和芒硝。所以,既然要治療比較嚴重的“寒包火”,那就要用藥性比較峻烈的藥物。
清熱瀉火中藥大黃
但是呢?藥性峻烈的藥物,對待重癥有良效,但對于輕癥,可能就有點猛了。所以,防風通圣丸其實并不適合輕癥患者使用,在患者自我藥療時,可能因為辨證不準而提前用了猛藥,造成的藥不對證,進而損傷脾胃功能。這種藥不對證的風險,在防風通圣丸的說明書也提到“服藥后大便次數(shù)增多且不成形者,應(yīng)酌情減量”。我想,這個大概是第六版診療方案里去掉防風通圣丸的原因吧。
所以,治療用藥的選擇,不但要考慮有效性,還需要考慮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