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炎尿頻尿急,小腹不適,如何用藥治療?
前列腺炎屬于中醫(yī)“精濁”、“淋證”等范疇,多因濕熱蘊結(jié)下焦精室或久病及腎,或氣血運行受阻而成,其病與肝、腎、膀胱等臟腑功能失常有關(guān),病位主要在精室。
從肺腑之間的整體關(guān)系來看,水液、氣血的吸收、運行、排泄,有賴于三焦的氣化作用和肺、脾、腎的通調(diào)、運輸、蒸化。故而小便的暢通依賴于肺的通調(diào)、脾的轉(zhuǎn)輸、腎的氣化、肝的疏泄共同完成。是以中醫(yī)理論中認為五臟的病變都可能造成前列腺炎,而與前列腺炎關(guān)系最密切的莫過于腎臟、脾臟、肝臟。
腎為水臟,為水之下源,與膀胱互為表里,膀胱的貯尿和排尿功能,依賴于腎的固攝與氣化。當腎虛,腎中陽氣不足、氣化失常、固攝無權(quán)時,膀胱氣化開闔失度,則出現(xiàn)病變。
脾乃后天之本,其能運化、升清,為氣機升降出入之樞紐,脾氣健運,則精血源源不斷,水液代謝輸布順暢;若脾胃虛弱,則精血生化不足,健運失司,水濕停滯,或封藏無力,故而出現(xiàn)小便不暢等現(xiàn)象。
肝主疏泄,具有疏通、舒暢、條達以保持全身氣機疏通暢達,通而不滯,散而不郁的作用,若肝氣郁滯,不能及時舒暢,則會影響三焦水液氣血的運化,使水道通調(diào)受阻,氣血運行不暢,形成瘀阻,致使氣滯血瘀之象,正如醫(yī)書所云:“氣滯則水不行,水不行則氣愈滯”。
李先生,45歲,主訴小腹不適,尿頻尿急。
患者訴其小便每日可高達10~13次,小便色黃,有異味。胸中郁悶不快,經(jīng)常喜歡長出氣,伴有腰痛,健忘,睡眠差,觀其舌脈,舌絳苔黃膩;脈弦。
四診合參辨證為肝郁腎虛,濕熱凝滯;治宜溫腎利濕,理氣解郁。
擬方:柴胡,赤白芍,萆薢,車前草,滑石,生杜仲,巴戟天,枸杞子,王不留行,醋延胡,遠志,磁石。
藥進14劑,患者尿頻減輕,胸悶較之前減輕,延用上方加減,進退1月左右,患者訴諸癥消失,無不適。
中醫(yī)云:肝腎同源,肝血不足則腎陰多虧,陰損及陽,腎陰不足則陽氣不化,腎氣封藏無力而腎水自溢。腎虛則腰府失養(yǎng),故而腰部酸痛,腦竅失養(yǎng),則容易健忘;患者胸中郁悶不快,經(jīng)常喜歡長出氣,情志不暢,可見其肝郁氣滯,疏泄失司;再看患者舌絳、苔黃膩、脈弦,可見患者體內(nèi)有濕熱,濕熱瘀阻下焦,膀胱氣化不利,故出現(xiàn)尿頻尿急等癥狀。是以此案患者,病機核心在于腎虛,肝郁,濕熱三個方面,腎虛、濕熱、肝郁兼而有之,治則三臟同治,予疏肝溫腎,清熱利濕之劑。
方中柴胡、白芍疏肝柔肝,條暢氣機,疏肝解郁;滑石清熱利濕,綿萆薢、車前子利尿通淋;王不留行、延胡索理氣通絡(luò),化瘀止痛。杜仲、巴戟天、枸杞子補腎填精;遠志祛痰安神,助益睡眠,增磁石以增重鎮(zhèn)安神之力。
#前列腺炎##慢性前列腺炎##中醫(yī)##男性健康#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