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韜引諺》一書中曾說:“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br>
普天之下的蕓蕓眾生,忙前忙后一輩子,也無非是為了利益奔走,即便再與眾不同,也很難跳出這個規(guī)律的束縛。
對于普通人而言,與自己關系最親密的人,除了父母便是兄弟姐妹,不僅有血脈上的天然認同感,還有一起成長的共同經(jīng)歷,可就是這樣親近的關系,也會因為利益而產(chǎn)生隔閡。
尤其是在各自成家以后,年紀越大才越明白,兄弟姐妹之間交往,也是有條件的。
兄弟姐妹,勿爭強,別攀比
網(wǎng)友們總結(jié)說:“生活的累,一半源于生存,一半來自攀比?!?/p>
如今的社會,本就有著很大的競爭壓力,與別人賽跑尚且如此疲憊,還要把手足也強行放在自己的賽道上,事事都要爭個先,件件都得拿來比,能活的不累么?
清朝康熙帝執(zhí)政期間,他的兒子們就因為皇位的事情,明爭暗斗了幾十年,康熙本人也非常厭惡皇子們結(jié)黨營私,所以暗地里爭權的八阿哥,最終失勢倒臺,反而是一向低調(diào)的四阿哥笑到了最后。
現(xiàn)實之中,也是有很多人,喜歡與手足比較財富,比較學歷,甚至比較孩子,總是害怕自己過得不如別人,結(jié)果往往是越比感情越差。
其實這樣的爭斗毫無意義,贏了得不到錢,也拿不上獎,反而傷了父母的心,不如去相互幫襯一下,彼此包容,才能讓關系長久穩(wěn)定。
兄弟姐妹,明算帳,少糾紛
老話常說:“親兄弟,也要明算賬?!?/p>
這句話乍一看,確實有點生硬不講情面,但是仔細想想,其實是沒有太大問題的,畢竟即使各自成家立業(yè),也難免會有來往,多少都會與金錢扯上關系。
比如兄弟姐妹中,有人出現(xiàn)了經(jīng)濟困難,其他人自然會出手相助,這是一種出于親情的本能反應,但被幫助的一方,若是把這當成了理所應當,那就真的會鬧出大矛盾。
就像電視劇《都挺好》中,蘇家三個孩子的舅舅,因為姐姐趙美蘭的關系,不僅一直欠著蘇家錢不還,甚至在趙美蘭去世以后,還想從幾個外甥身上撈點好處,絲毫不知道羞恥為何物。
畢竟現(xiàn)在誰掙錢都不容易,手足之間能施以幫助,已經(jīng)是很大的情分了,為了自己一時的貪欲,就去挑戰(zhàn)兄弟姐妹的底線,實在是不值當。
金錢上本就容易引發(fā)矛盾,手足之間更要謹慎,把賬算得越明白,彼此之間的感情才能越干凈,相處也會更和諧。
兄弟姐妹,懂珍惜,重親情
黃宗義曾說:“骨肉之間,多一分渾厚,便多一分天性,是非上不必太明?!?/p>
兄弟姐妹之間,本該多一些理解和善意,少一些猜忌與爭斗,即便是有矛盾,也應該各自退讓一步,沒有必要求個是非對錯。
若是真鬧到了不可調(diào)和的地步,最后再上演一場鬧劇,除了讓父母看了傷心難過,給別人的茶余飯后增加一些談資,對于家庭和每一個成員來說,沒有絲毫好處。
唐朝天下初定之時,唐高祖李淵的二兒子李世民,是建立功勛最多的人,但是太子卻是自己的哥哥李建成,李世民雖然通過“玄武門之變”贏得了皇位,但是他罔顧親情的做法,卻也被自己的子孫后代不斷效仿,皇室內(nèi)部爭斗不斷。
所以說,手足之間更應該珍惜這份情感,凡事尋求解決辦法,而不是單純的情緒宣泄,這樣才能讓彼此之間的關系更加牢固。
這輩子能成為兄弟姐妹,既是一種緣分,也是難得的福氣。
小時候是一起攜手的玩伴,長大后仍然可以并肩同行,即便組建各自的小家庭,也不要忘了時不時走動一下,給彼此一些溫暖和問候,親情就常在。
作者:凱撒,情感專欄作者,喜歡關注社會問題,用心記錄生活。這里有一個看問題超準的大叔,他的文章特別好看,你來了,就不會想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