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生菌?
內生菌在其生活史的一定階段或全程生活于健康植物的各種組織和器官的細胞間隙或細胞內,但不引起植物組織明顯癥狀的微生物。這些微生物有細菌、真菌、放線菌等。可通過組織學方法或從嚴格表面消毒的植物組織中分離內生菌,或通過從植物組織內直接擴增出微生物DNA的方法來證明其內生。植物組織培養(yǎng)中,由于內生菌不能被一般的表面消毒方法所清除,隨著植物材料帶入培養(yǎng)過程,從而引起組培中的污染,稱為內生菌污染。內生菌不僅包括互惠共利的和中性的內共生微生物,也包括那些潛伏在宿主體內的病原微生物。自1898年Vogl從黑麥草種子內分離出第一株內生真菌以來,植物內生菌作為一種新的微生物資源受到了廣泛的關注,從內生菌中尋找和發(fā)現(xiàn)新的活性化合物已成為國內外又一研究熱點。近年來,該領域的研究已取得一定進展,發(fā)現(xiàn)了一些有醫(yī)用、農用價值的菌株和化合物。
生物固氮?
生物固氮空氣中的分子態(tài)氮經固氮生物(如各種固氮菌)中固氮酶的催化而轉3個屬,包括細菌、放線菌和藍細菌(即藍藻),它們的生活方式、固氮作用類型等有較大區(qū)別,但細胞內都具有固氮酶。不同固氮微生物的固氮酶均由鉬鐵蛋白和鐵蛋白組成。固氮酶必須在厭氧條件下才能催化反應。固氮過程十分復雜,目前還不完全清楚。根據(jù)與高等植物的關系,固氮微生物可分為自生固氮菌、共生固氮菌以及聯(lián)合固氮菌。其所進行的固氮作用分別稱為自生固氮、共生固氮和聯(lián)合固氮
固氮菌?
固氮菌能夠將分子態(tài)氮還原為氨和其他氮化物的一類微生物。目前發(fā)現(xiàn)的固氮微生物包括藍細菌、放線菌和細菌等原核微生物。根據(jù)固氮機理,固氮菌可分為自生固氮菌和共生固氮菌。自生固氮菌,如圓褐固氮菌,能直接將空氣中的氮氣還原為氨等氮化合物。共生固氮菌有根瘤菌屬(Rhizobium)、弗蘭克氏菌屬(Frankia)等。由固氮作用所形成的氮素化合物是土壤中氮素的主要來源。
固氮的作用?
固氮作用將分子態(tài)氮還原成氨和其他含氮化合物的過程。自然界氮的固定有兩種方式:一種是非生物固氮,即通過閃電、高溫放電等固氮,這樣形成的氮化合物很少;二是生物固氮,即分子態(tài)氮在生物體內還原為氨的過程。大氣中90%以上被固定的分子態(tài)氮都是通過固氮微生物的作用被還原為氨。
共生固氮菌
共生固氮菌與植物共生情況下才能固氮或才能有效地固氮的一類微生物。其固氮產物可直接作為共生體的氮源。共生固氮效率比自生固氮體系高數(shù)十倍。主要有根瘤菌屬(Rhizobium)的細菌與豆科植物共生形成的根瘤共生體;弗蘭克氏菌屬(Frankia)與非豆科植物共生形成的根瘤共生體;某些藍細菌與植物共生形成的共生體,如念珠藻或魚腥藻與裸子植物蘇鐵共生形成蘇鐵共生體、紅萍與魚腥藻形成的紅萍共生體等。
自生固氮?菌
自生固氮菌自由生活在土壤或水域中,能獨立進行固氮作用的某些細菌。以分子態(tài)氮為氮素營養(yǎng),將其還原為氨,再合成氨基酸、蛋白質等。自生固氮菌包括好氧細菌,如固氮菌屬、固氮螺菌屬等;兼性厭氧菌,如克雷伯氏菌屬;厭氧菌,如梭狀芽孢桿菌屬的一些種;還有一些光合細菌,如紅螺菌屬、綠菌屬以及藍細菌(藍藻)。魚腥藻屬、念珠藻屬等也能進行自生固氮。
聯(lián)合固氮菌
聯(lián)合固氮作用近年來,在共生固氮和自生固氮兩個類型之間又發(fā)現(xiàn)一個中間類型,稱為聯(lián)合固氮,即固氮菌生活在某些植物根的黏質鞘套內或皮層細胞間,進行固氮作用。聯(lián)合固氮不形成根瘤,但固氮菌與植物之間有較強的專一性,如雀稗固氮菌與點狀雀稗聯(lián)合,生活在雀稗根的黏質鞘套內進行固氮。
根瘤菌?
根瘤菌能與豆科植物共生形成根瘤,并將空氣中的N2還原成氨供給植物的一類革蘭氏陰性需氧桿菌。通常以鞭毛運動,無芽胞。細胞內常含有折光性的聚3羥基丁酸顆粒,使得細胞不均勻而呈環(huán)節(jié)狀。能利用多種碳水化合物,并產生大量的胞外黏液?,F(xiàn)包括4屬10種。根瘤菌通過豆科植物根毛、側根權口或其他部位侵入,進到根的皮層,刺激宿主皮層細胞分裂,形成根瘤,并在根瘤中菌體發(fā)育為“Y”或“X”字形、棍棒狀、橢圓狀等多態(tài)細胞,稱為類菌體。類菌體執(zhí)行固氮功能,將分子氮還原成氨,分泌至根瘤細胞內,并合成酰胺類或酰脲類化合物,輸出根瘤,由根的傳導組織運輸至宿主地上部分供利用。根瘤菌與宿主形成良好的共生關系,宿主為根瘤菌提供良好的居住環(huán)境、碳源和能源以及其他必需營養(yǎng),而根瘤菌則為宿主提供氮素營養(yǎng)。根瘤菌常制成根瘤菌制劑在田間施用,作為豆科作物或牧草增產的一種手段。
資料來源:微信群聊《校企聯(lián)誼兄弟姐妹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