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高尚
一如即往高尚。
人窮志向高
你摘星星、我摘月亮。
兄弟你我歡聚一堂
談夢。
農忙時節(jié)、人民的汗水在流
耕地、播種
東奔西跑工作
跳進一條嗅水溝掏大便。
環(huán)保工人
是為了用正義、人類正義
建造我們的家園。
貧窮的時候要有著學無止境的學習渴望來突破
勇氣,有著博學高超的理想,有著對未來謀略
的成功方法和遠見。
<<自主、自強、自立、國民希望>>
有一位城市長大的孩子很有錢,站在農村長大
的灰姑娘面前,手上拿著一疊鈔票對灰姑娘說
嫁給我吧!灰姑娘回答“我不喜歡你”“我也
不稀罕這些錢”本姑娘手腳齊全,五宮端正,
錢以后可以慢慢想辦法。
有一位農村長大的青年,對在城市長大很有錢
的公主說嫁給我吧!現在我沒錢,但是我有上
進心,我對你也非常好。有錢有公主回答“我
相信你,我也喜歡你,再說本公主有的是錢,
不需要你以后養(yǎng)我,再說本公主養(yǎng)你也會覺得
生活有意思。家長們教育后代,教育出自主、
自立的兒女自強不息才是中國國民的一等幸事。
<<胡雪巖、德行定終生>>
中國人罵一個人,只會罵他沒有家教,從來不會罵他沒有接受良好的學校教育。可見,學校教育是教人才能和學識的,而一個人的基本修養(yǎng),要由家庭負責。胡雪巖只讀過兩年的私塾,并沒有受過高深的教育,其實做人做事,一些很基本的東西就足夠用了。胡雪巖從小就知道一點——讀書要明理。如果不明白其中的道理,讀了也等于白讀。背書是沒有用的,書讀了以后,要去想通其中的道理,然后照里面的道理去做。做人做事都按照道理,是胡雪巖成功的一大關鍵。
胡雪巖非常爭氣,但是他從來不跟別人比。這點是很多人沒有覺悟到的。胡雪巖跟誰比?他跟自己比。很多人跟他講別人如何如何,他總是說那是別人的事,我走我自己的路。我們都認為同業(yè)一定會競爭,胡雪巖卻不是這樣想。他覺得,對手怎么經營是對手的事,自己怎么經營是自己的事。自己把事情做好,不是為了把別人比下去,而是為了證明自己比以前有了進步。這一點,值得我們好好思考。
有一天,八歲大的胡雪巖在野外放牛,碰到很多小伙伴,于是他就把牛拴好,跟伙伴們一起玩了起來。其中有一個小孩子,一不小心掉進了山溝,其他的孩子一看情況不對,都嚇得跑回了家。只有胡雪巖沉著冷靜,他慢慢摸索著下去,把那個孩子拉了上來,然后扶上牛背送回家去。當時,所有的鄰里都贊揚他,說他機靈、勇敢,又有好心腸??戳诉@一段故事,我們應該想一下這句話,叫做“三歲看大,六歲看老”。我們看一個人,三歲的時候,大概就能夠看出他長大以后是什么樣子;到了六歲的時候,就可以想象他老了以后是什么德行。有人可能會問,現代社會千變萬化,人的一生也會發(fā)生很大的變化,難道六歲之前所形成的品德,真的能夠決定一個人的終生嗎?答案是肯定的。一個人三歲到六歲,我們根本看不出有什么本事,看不出有什么才能。否則的話,三歲就知道他長大會當工程師,會當科學家,那豈不是笑話嗎?我們三歲到六歲,是看人的品德,不是看他的才干。胡雪巖從小品德就非常高,正像鄰居夸他的那樣,機靈、勇敢、好心腸。胡雪巖一生的經歷,也正是對這句話最好的印證。
<<司馬光心神一直高尚>>
司馬光是宋朝的一位賢宰相,一個清官。是北宋河南夏縣人。他一生純忠純孝,有溫良恭儉讓的德行;他對人謙恭溫和,又能忍讓;生活儉樸,讀書勤勞,為人很正直,在宋仁宗時做丞相。司馬光政治上主張“取士之道當以德行為賢”的考核制度,反對王安石變法,神宗時曾退出朝廷,專心編寫了一部歷史史書《資治通鑒》。司馬光的父親叫司馬池,對子女管教甚嚴。在司馬光五、六歲時,有一次因為剝弄青胡桃,請才七、八歲的姊姊幫他去胡桃皮,但是姊姊也沒有法子去之,所以便徑自離去了。后來有一個婢女把核桃丟進開水一燙,拿起來就把青皮去了。他姊姊回來后就問:「是誰為你脫去胡桃皮的?」司馬光隨口打了妄語說:「是我自己除去的?!沟@件事前前后后都被坐在一旁的父親看得清清楚楚,便嚴厲的指責司馬光:「小孩子要誠實,怎么可以隨口說謊!」罵得司馬光面紅耳赤,再也不敢欺騙他人了,從此「以誠待人」便成為他的美德。他一生光明磊落,終身真言、實語、不妄語,晚年時自己也說:「我沒有什么過人之處,但一生所行所作,沒有哪一樣是不可對人說的。
--司馬光破缸救友-- 七歲時,有一件事使小司馬光名滿九州。有一次,他跟小伙伴們在后院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個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沒頂了。別的孩子們一見出了事,嚇得邊哭邊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馬光卻急中生智,從地上撿起一塊大石頭,使勁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來,被淹在水里的小孩也得救了。小小的司馬光遇事沉著冷靜,從小就是一副小大人模樣。這就是流傳至今“司馬光砸缸”的故事。這件偶然的事件使小司馬光出了名,東京和洛陽有人把這件事畫成圖畫,廣泛流傳。
--本有智慧,不假商量-- 破缸救友是司馬光本有的智慧。那么其它小孩有沒有這種本有的智能呢?也都有的。只是司馬光會用,其它的童子不會用,把它遮蓋得深了。這種救人的行為,是他本有的智慧,不假商量──不需要別人告訴他,也不需要向誰問一問:「我怎么辦???這小孩子淹到水缸里了,你想想法子??!」不需要的。不假商量,不假思索,不假造作,用一塊石頭把缸砸破,水放了,小孩就活了。
--儼然宰相,兒童之光-- 雖然這時候他還小,可是儼然有大智大慧、大謀大略,好像宰相處理國家大事,很鎮(zhèn)定、很平常的就把它處理好了。那么他小時就儼然有做宰相的那種智慧,這是所有兒童的光榮。因為一個小孩有這種智慧,表示各個小孩都有這種智慧,要是都能利用這種智慧,人人都可以做宰相。為什么其它小孩不能做宰相呢?就因為盡貪玩。司馬光那時候雖然也玩,可是他救人的思想還存在;其它小孩就因為玩心太重,所以把救人的這種智慧也都忘了。
司馬光手不釋卷,惜書如命,藏書萬卷,即使翻閱數十年,猶如新書。何以故?他曾訓其子:行商須積蓄本錢;讀書人須懂惜書,此乃讀書人之本錢。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