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兩世而亡:文武雙全的隋煬帝錯在哪

兩世而亡:文武雙全的隋煬帝錯在哪

2012年02月22日09:05騰訊讀書我要評論(15)
字號:T|T

  文章摘自:《不容青史盡成灰-隋唐宋元卷》
  作者:張嵚
  出版社:古吳軒出版社
  版次:2011年08月第一版
  本書簡介:《隋唐宋元卷》帶我們走進中國歷史上最密集的王朝更替,短命的隋朝為何說它那么牛,而逼迫盛唐的突厥是怎么回事,唐王朝建立精神導師隱匿在哪里,而玄武門之變的罪臣們?nèi)绾味蛇^他們的別樣人生?大唐王朝如何打出自己的威風,而歷史上第一個女皇帝是如何新鮮出籠的,開元盛世的功勞應該歸誰,安史之亂為何說可以避免,一個道士是如何再造了唐朝,而誰又最終毀滅了天可汗的王朝,宋朝是怎么建立的,為何宋軍沖不過幽州,王安石的變法失敗究竟在哪,而岳飛是怎么鑄成的,強大的元朝如何打下了大大的疆土,而強大的元朝究竟如何滅亡,這一切,都等待你的發(fā)掘。

如果要評選中國歷代帝王中的“敗家子”的話,隋煬帝楊廣恐怕會首當其沖。

千百年來,隋煬帝楊廣,在世人眼里,早就是與秦始皇嬴政齊名的暴君,甚至名聲比秦始皇還不如。秦始皇濫用民力,造成天下大亂,但這一統(tǒng)的江山,畢竟是他親手打下來的,最后打了多少賠了多少,最多只是個不賠不賺。但這位隋煬帝卻不同,他的父親楊堅留給他的,是一個經(jīng)濟繁榮、國力強盛、雄踞東亞大陸的世界第一強國——大隋帝國,卻被他僅用了13年時間,就搞得天下大亂,國破家亡,好好的大隋朝,反給盛唐做了嫁衣裳。這真好比一個人繼承了一筆豐厚的遺產(chǎn),卻用極快的速度敗壞光,不是敗家子又是什么?

所以多少年來,在文學作品影視形象中,這位暴君都是百分之百的反面角色。但是審視歷史,真相,真的是這樣嗎?

說起隋煬帝楊廣,現(xiàn)代人都說是昏君,而在隋文帝在位時期,相當長一段時間里,楊廣卻是個年輕有為,建功無數(shù),名聲相當好的皇子,甚至許多人把他看做人中之龍,締造盛世的希望。

現(xiàn)代人說得比較多的,是楊廣“裝蒜”的那些事。比如做皇子的時候,他厲行節(jié)儉,謙恭有禮,很得隋文帝的歡喜,最終使隋文帝廢掉了太子楊勇,立他為儲。但事實上,早在楊廣20歲的時候,他就名滿天下了,原因就是那場隋王朝的統(tǒng)一戰(zhàn)爭——滅陳戰(zhàn)爭。

公元589年,年僅20歲的楊廣就被任命為兵馬大元帥,率領50萬大軍平滅南方陳朝,這一戰(zhàn)的政治意義遠大于軍事意義,畢竟是統(tǒng)一天下的最后一戰(zhàn)。而從難度上說,彼時隋朝兵強馬壯,遠非茍延殘喘的南陳小朝廷可比,南征自然是摧枯拉朽。在這場戰(zhàn)爭里,楊廣也第一次讓世人認識了他,作為統(tǒng)帥,他制訂了兩路突破,直搗建康城的戰(zhàn)術,最大限度地減少了傷亡,而且隋軍所到之處紀律嚴明,對百姓秋毫無犯,繳獲的財物也悉數(shù)上繳,南陳的府庫更是“無所取”。楊廣本人更是以身作則,在軍中身體力行,恭行簡樸,滅陳之后他賞罰分明,殺掉了陳后主身邊的佞臣,贏得了南方百姓的民心。這時期的楊廣,活脫脫一個禮賢下士、勤政愛民的“好青年”,與他即位之后的形象,可謂天淵之別。

其實早在此以前,楊廣就不止一次顯露出他的才能。比如他精于詩詞歌賦,且博覽群書,談論起國家大事來,連父親楊堅都甚為驚訝。楊廣13歲的時候,就被任命為太原總管,可見從那時候起,楊堅就對楊廣悉心培養(yǎng),希望他將來能成大器。

而在平定南陳之后,楊廣又參與了隋朝的其他幾件大事件。一是平定了江南高智慧的叛亂,且在叛亂平定后安撫地方,撫恤百姓;二是在揚州輕徭薄賦,平反冤案。坐鎮(zhèn)揚州平亂的楊廣,可謂一心撲在工作上,一連十幾天衣不解甲,熬夜工作,白天指揮戰(zhàn)斗,晚上打理民事,當?shù)刈阅详愰_始積累了數(shù)十年的積案,被他在一個月內(nèi)全部處理完畢,結(jié)果“上下皆贊之”。公元590年,突厥大舉犯邊,楊廣受命統(tǒng)軍出征,他作戰(zhàn)勇敢,身先士卒,在陜西延安一舉擊退突厥。如此人物,放在當時,著實是一個文武雙全的青年才俊。

而在做人上,楊廣繼承了老爹楊堅的特點,格外會裝。此時的楊堅一共有5子,分別是楊勇、楊廣、楊俊、楊秀、楊諒,且5人都是楊堅的正房皇后獨孤皇后所生。不管是立嫡還是立長,皇位本都與楊廣無緣,但楊廣很會討爹媽歡心。而且楊堅的情況特殊,他是中國封建帝王里出名的“妻管嚴”,獨孤皇后在世時,他只有獨孤皇后一個妻子,而獨孤皇后本人性格強硬,對“接班人”這樣的大事,其實是起到?jīng)Q定作用的。

對老媽獨孤皇后,楊廣是竭力討取她的歡心。要討獨孤皇后歡心,表孝順送禮都沒用,獨孤皇后一生御夫極嚴,最在意的就是男人是否忠誠,對兒子也不例外,偏偏長子楊勇是個風流坯子,他對獨孤皇后為他選的原配老婆極為冷淡,家中娶了幾房妃子,自然令獨孤皇后大惱。相反楊廣卻極會來事,他做皇子的時候,對外表現(xiàn)最多的就是與妻子蕭氏的“相親相愛”,處處對妻子體恤有加,大有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之意,如此做派,自然討得老媽歡心。其實楊廣本人也好色,他也經(jīng)常臨幸王宮中的宮女,一旦懷孕就偷偷墮胎,不過終究是瞞過了老媽去。日久天長,獨孤皇后對楊廣器重有加,不斷給楊堅吹枕邊風,楊堅心靈的天平,就是這樣傾斜過來的。

除了在爹媽面前會裝,楊廣在大臣和部下面前也很會裝,比如當年率軍北伐突厥時,部隊缺糧,士兵沒糧食吃,他主動斷糧,當眾不吃不喝,把士兵們感動得熱淚盈眶。南下平南陳時,他把自己的戰(zhàn)馬讓給生病的將士騎,把自己的帳篷空出來給生病的士兵調(diào)養(yǎng),一時間軍心大振。隋文帝的近臣楊素、高紹、宇文述等人也與他交好,內(nèi)外相互串通。

這里就要說說和楊廣爭奪太子位的楊勇。楊勇之所以最終被廢,除了楊廣會裝外,其實他有兩條犯了隋文帝楊堅夫婦的忌諱。第一是楊勇信佛,且喜好奢華,對于厲行節(jié)儉的隋文帝來說,這可以說是頂風作案。第二個忌諱,隋文帝本身就是一個性情內(nèi)向陰沉之人,楊勇偏偏子不類父,性格率真且喜怒盡形于色,偶有爭執(zhí),即容易和楊堅變臉,長此以往,父子關系日益冷淡。比如他曾在公元600年冬至接受百官朝賀,擔心兒子搶班奪權的楊堅,心里犯了嘀咕。楊勇敗亡的導火索,就是楊廣就任揚州總管時,行前與獨孤皇后辭行,母子涕淚交流,楊廣更趁機說楊勇要害他,并散布謠言說楊勇的妃子是被楊勇毒死的。獨孤皇后聽后大怒說:“若此子登位,我兒恐無幸免?!敝链藯钣碌拿\,已經(jīng)無可挽回了。公元600年十月,楊堅正式下詔廢楊勇太子位,改立楊廣為太子。值得一提的是,楊廣誣陷了楊勇這么多年,但一直到楊勇被廢太子位,卻無一言攻擊弟弟楊廣,史書上說楊勇“性寬厚”,誠非虛言。

隋王朝此時經(jīng)過楊堅勵精圖治,已成盛世之相,最需要的就是一位守成之主,就如同漢高祖身后的文景二帝。而性格寬厚的楊勇,顯然更符合這個條件的,無奈厚道人無好命,會裝的楊廣,繼承了這筆遺產(chǎn)。

客觀上說,楊廣本人的能力,在當時也確實是楊堅5子中最出眾的,有過戰(zhàn)功,博學多才,且有治理地方的經(jīng)驗,更有一干重臣的擁戴,不管從哪個方面說,他似乎都是一個合格的接班人,那天下大亂的局面,又是怎樣造成的呢?

公元604年,隋文帝楊堅駕崩,楊廣即位,這就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隋煬帝,當然,不是什么好名聲。

有關隋煬帝在位時期的種種惡行,史書上不勝枚舉,其中最主要的就是3條:開大運河,征高句麗,數(shù)度巡游。

而細觀這3項惡行,卻不難發(fā)現(xiàn),盡管事情的最后結(jié)果是鬧得民怨沸騰,天下大亂,但3件事情的發(fā)生,本身卻都有各自的道理。

先說開鑿大運河。其實從隋朝建國以后,開鑿運河就是國家的一項戰(zhàn)略重點。隋文帝在位的“開皇之治”時期,隋王朝就曾數(shù)次發(fā)動大規(guī)模的運河工程,在南方疏通了從建康到蘇北的河道,在陜西疏通了渭水至長安的支流,甚至在甘肅河西地區(qū),也曾多次修筑水利工程,河西地區(qū)在唐朝時期能夠成為天下最富庶的州郡,底子就是隋朝時期打下來的。而說到大運河的開鑿,早在隋文帝開皇十年,就有江南地方官請求開鑿運河,以削減稅糧運輸成本。隋朝平定南陳后,南方經(jīng)濟迅速發(fā)展,賦稅激增,但是大量的賦稅運送到北方,長途跋涉成本甚大,而按照隋朝的稅法,百姓稅糧的運送成本,即“損耗”,也是由百姓自身承擔,在隋文帝時期,僅是江南地區(qū)的稅糧,分攤到每個百姓身上,其要繳納的“損耗”,竟然是賦稅本身的9倍。而隨著隋王朝不斷拉攏突厥、吐谷渾等部族,賞賜日益增加,對于南方稅糧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因此,拓通南北交通要道,減少運輸成本,成為自隋文帝時期開始持續(xù)10多年的呼聲,在隋文帝在位的后10年,有關請求開鑿運河的奏章,從中央到地方累積就有50多封,其中不乏高紹、楊素之類的重臣??梢哉f,在當時,開鑿大運河,是一個舉國上下的呼聲,并非隋煬帝自己的心血來潮。

京杭大運河的整個施工設計,是由隋朝時期最著名的工程家宇文愷統(tǒng)籌規(guī)劃的。宇文愷最初的計劃,是以百姓分批服役的方式,溝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塘江5大河流,建立一條連接京杭的大運河。在宇文愷的最初設想里,這個浩大工程的每一個細節(jié)步驟,他都考慮得非常詳細,比如他建議,不宜一次性調(diào)動太多民夫,而是由百姓分批分散服役,保證每年動用民夫總數(shù)不超過20萬人,而且凡是參與勞役的民夫,都由國家出糧給予補貼。以當時隋王朝在南方的糧食儲備,做到這一切是不困難的。宇文愷最早的工程設想,是計劃11年全線貫通,但奏報送上去之后,隋煬帝卻嫌慢,11年?1年他都等不及,最后頒布下來,大運河工程的期限,被縮短到了7年,而糧食補貼也一概不準,又要馬跑又不讓馬吃草,才是隋煬帝本身的性格。

結(jié)果,從公元605年開始,大隋王朝調(diào)動民夫110萬,開始了這項聲勢浩大的工程,而且與宇文愷最早的循序漸進不同,隋王朝采取了同時開工的策略,即從中原到江南,5大水系的工程同時上馬。同時開工固然進度快,但如此一來,河北、山東、河南、安徽、江蘇、浙江6省大部分百姓皆被征調(diào),生產(chǎn)一下子陷入癱瘓,生產(chǎn)癱瘓稅還不能少,該交的賦稅照樣要交。整個帝國舉國之力,都花在了這項雖然利在千秋,卻足夠把隋王朝折騰到筋疲力盡的工程上。比如負責監(jiān)工的河道官麻枯,被稱為麻閻王,他濫用民力,以至于他的名字在中原農(nóng)村都能止小兒啼哭。既要把活干完,還不讓老百姓吃飯,外加橫征暴斂,如此作為,老百姓自然苦不堪言。

到公元611年,這項縱貫南北的大工程全線完工,期間共調(diào)動民力200多萬,6年的時間完成這樣的工程,是人類古代工程歷史上的奇跡,但奇跡的背后,卻是中原百姓的斑斑血淚。僅就稅賦而言,這6年里隋王朝在這6省的稅賦,比隋文帝在位的時候縮減了許多,至于人民傾家蕩產(chǎn),流離失所,更是比比皆是。修是該修的,可這么個修法,任誰也受不了。

與修筑大運河同樣遭到罵聲的,是隋煬帝的三征高句麗,如果說開鑿運河是濫用民力,那么征討高句麗,更被后人罵做窮兵黷武。但是后人很少有人意識到一個問題,在當時,高句麗,是必須要打的。

我們可以把目光放在后世,代隋而立的唐王朝,對高句麗同樣采取了強硬政策。唐太宗李世民曾經(jīng)御駕親征高句麗,一樣遭到了失敗,直到唐高宗李治時,方才以大兵平滅高句麗。與高句麗的戰(zhàn)爭,貫穿隋唐兩個王朝的交界時期,甚至貫穿整個貞觀之治和永徽之治。為什么兩個不同的王朝,四代統(tǒng)治者,對于這個中國東北的小政權,卻一樣采取了堅決打壓的政策?難道僅僅是為了炫耀武力,窮兵黷武?

要了解這個問題,先要看看高句麗是一個怎樣的政權。

高句麗,地處中國東北以及朝鮮半島,是一個從三國時代就存在的政權,這個政權向來與中原王朝時戰(zhàn)時和,起初以游牧為主,后來轉(zhuǎn)為半漁獵經(jīng)濟方式。在南北朝的末期,高句麗迅速壯大起來,到隋朝時期,高句麗人口已有500萬,常備軍多達50萬,儼然已是遼東勁旅。事實上,隋朝在建國初期,對高句麗曾采取通好政策,但是最先挑釁的卻是高句麗,他們覬覦隋朝遼西領土,在隋文帝在位時就曾發(fā)兵侵犯。為此,隋文帝曾經(jīng)調(diào)遣30萬大軍北征,企圖一舉摧毀高句麗,卻被高句麗擊敗。比起突厥這類游牧民族來,高句麗經(jīng)濟相對發(fā)達,處于半農(nóng)耕狀態(tài),其國家政權組織嚴密,遠非突厥這樣松散的游牧民族能比,假以時日,必成中原王朝大敵。

隋煬帝登基之后,吐谷渾臣服,突厥接受了冊封,唯獨東部的高句麗,一直在不停地進犯,就在隋煬帝傾舉國之力開鑿大運河期間,高句麗在中國邊境也不斷有動作,一面遣使索取遼西領土,一面不停在隋朝邊境攻殺。此外,他更與突厥汗國的不少部落結(jié)盟,互相呼應,騷擾隋朝邊境,因此,通過一場戰(zhàn)爭重創(chuàng)高句麗,就是隋王朝維護邊境安全的必然選擇。

但是隋煬帝顯然又犯了開鑿大運河的毛?。翰偾?。隋煬帝的目的不是重創(chuàng),而是要畢其功于一役,徹底解決高句麗邊患。因此在大運河工程接近尾聲的公元610年,他調(diào)動百萬民夫以及118萬軍隊,發(fā)動了對高句麗的征伐戰(zhàn)爭。為了這場戰(zhàn)爭,他在山東蓬萊打造巨型戰(zhàn)艦300艘,僅造船的民工,就有十分之三死于這場強制勞動。公元611年隋軍出師,水陸并進,卻不料遭遇頑強抵抗,雖然隋軍前鋒一度殺到高句麗都城平壤城下,卻終因孤軍深入而退軍,隋煬帝本部的30萬大軍,回國的竟然只有2700人。隨后的公元613年和614年,隋煬帝又兩次出兵攻打高句麗,結(jié)果國內(nèi)發(fā)生了民變,不得不草草收兵。

今人有“隋亡于高句麗”之說,主要是因為公元611年,因為抗拒征伐高句麗戰(zhàn)爭,山東農(nóng)民王博起義,揭開了轟轟烈烈的隋末農(nóng)民大起義的序幕。二征高句麗的時候,重臣楊玄感又率兵造反,從此天下大亂不可收拾。說到這個教訓,后人總在說這場戰(zhàn)爭不能打,其實最重要的問題是:不是不能打,而是不能這么打。

后世許多人都忽略了一件事,以當時隋王朝的實力,是很難一下子滅掉高句麗的。這個半漁獵的國家政權不同于游牧民族,不可能通過一兩次的毀滅性打擊就臣服,即使是后來盛世的唐王朝,也是歷經(jīng)了兩代君主的前赴后繼,最終聯(lián)合新羅,才將其徹底滅國。這個國家的堅韌程度和戰(zhàn)爭動員能力,遠強于突厥、吐谷渾等政權,決不能以蕞爾小邦等閑視之。因此當時隋王朝最好的選擇,是通過有限的戰(zhàn)爭打擊其囂張氣焰,逐漸削弱,而不是一口吃個胖子。很顯然,隋煬帝又做了一個錯誤選擇。

至于他另一個讓后人詬病的事情:四處巡游。從當時情況看,也不僅僅是為了炫耀威儀,此時中國天下一統(tǒng),北方邊患未除,發(fā)動巡游,可以起到安定人心的作用。但此時國家元氣大傷,百姓不堪其苦,偏偏隋煬帝又是一個講面子的人,皇帝講面子,下面大臣要面子,只能不要百姓的面子了。從開運河,打仗,到巡游,隋朝百姓連吃了3遍苦,國家折騰得奄奄一息,如此局面,不亂也難。

該怎樣評價隋煬帝的失敗呢?3件亡國的事,雖然各有各的道理,但最后終于釀成大起義,在天下大亂中亡國了,或許有一個比喻最恰當:隋朝,好像一個身體健康但有隱患的病人,先動了一場血管手術來消除隱患,繼而猴急著又不顧體弱去跟人打仗,接著又不顧身體盲目享樂,最后把自己折騰垮了。隋朝,就是這么一個可憐的病人。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一口氣看完隋朝的歷史:雖然只存世37年,卻產(chǎn)生了兩位千古一帝
“千古一帝”楊廣的功過是非!開大運河、創(chuàng)科舉制的隋煬帝是否被歷史刻意抹黑了?
帶你一次性走完隋朝歷史,一起探究隋朝的興起和滅亡
隋朝:被超限的政治理想所壓垮
淺談隋煬帝的功與過
圖說中國歷代君主帝王148隋朝及隋煬帝楊廣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