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形容一個人大器晚成時,經(jīng)常會列舉姜子牙的例子,說他八十歲才出山,然后建立了一番大業(yè)。
其實,這不過是個傳說。到底姜子牙活了多大年紀,我們都不能準確得知,更別說他什么時候出山了。
不過,歷史上的確有一個人,80歲了才當上宰相,他就是武則天時的宰相張柬之。
對于古代皇帝來說,宰相相當于臂膀。國事的好壞,很大程度上并不取決于皇帝的賢明與否,而是取決于宰相的能力高低。所以,高明的皇帝對宰相的要求特別高。
比如,一代雄主漢武帝,一生中拜過13位宰相。為何換宰相頻繁如換衣服呢?當然是因為對宰相的能力要求太高,一旦有所不滿,立即更換。
和漢武帝相比,一代女主武則天對于宰相的要求更加苛刻,她當朝期間,一共用過七十多位宰相。即便如此,武則天還是常常為缺少心儀的宰相而煩惱。
在這七十多位宰相中,名垂青史的并不多。狄仁杰算是一位。
狄仁杰應(yīng)該是武則天最喜歡的一個宰相。狄仁杰一共當過兩回宰相,最后一次拜相,已經(jīng)是67歲高齡了。
武則天擔心哪一天狄仁杰就撒手人寰了,因此,就讓狄仁杰推薦一位擁有宰相之才的人。言外之意是,他死后,此人可以頂上去。
狄仁杰推薦了荊州長史張柬之。
武則天一聽,有點不太滿意,因為這個張柬之的年紀比狄仁杰都大,此時已經(jīng)70多歲了。但狄仁杰的面子還是要給的,于是就把張柬之晉升為洛州司馬。
過了一段時間后,武則天舊話重提,又讓狄仁杰推薦人才。
狄仁杰仍然推薦了張柬之。
武則天覺得,狄仁杰大概老糊涂了。但為了照顧他的面子,又把張柬之提升為秋官侍郎。
后來,狄仁杰就死了。武則天十分悲痛,環(huán)顧四周,說道:朝堂空矣。
狄仁杰之后,姚崇接替了宰相之位。
這個姚崇,是個著名的大孝子。當了幾年宰相后,他為了親自照顧年邁的老母親,竟然請求辭官回家。武則天沒辦法,只好讓姚崇推薦一個人接替他。
讓武則天吃驚的是,姚崇推薦的,依舊是張柬之。
同時,姚崇還提醒武則天,張柬之已經(jīng)很大年紀了,陛下趕緊用他吧,不然就悔之晚矣。言外之意是,再不起用,說不定哪天就死了。
自己最欣賞、最信任的兩個宰相都推薦同一個人,武則天不能不重視。于是,張柬之被任命為宰相。這一年,他正好80歲。
張柬之果然威武,當上宰相沒多久,就干了一件名垂青史的大事:他發(fā)動政變,把武則天趕下了皇帝寶座,把武則天的三兒子李顯扶上了龍椅。
江山從武氏重新回到了李氏手里。
站在李氏的立場,張柬之是當之無愧的大功臣;但站在武則天的立場,哈哈,張柬之簡直是她的大克星——我忽然理解她為什么一直不敢用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