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 滔 易 輝
留德勤工儉學 (1924~1925)
1924年春,劉鼎告別了父母親和親友、告別了生養(yǎng)他的故鄉(xiāng), 隨同孫炳文乘輪船東下,到漢口轉(zhuǎn)乘火車到北京。在北京辦理了 出國手續(xù),再乘火車橫穿西伯利亞,取道莫斯科前往柏林。
一路 上,數(shù)不盡的河流、山巒、村落、田園和一座座充滿異國風光的城鎮(zhèn) 在眼前閃過。他們無心欣賞歐亞大陸這些奇特的景觀,而是在盡 情地談論國內(nèi)正蓬勃發(fā)展的革命形勢。
那時,國民黨第一次全國 代表大會剛剛開過,孫中山先生提出的“聯(lián)俄、聯(lián)共、扶助工農(nóng)”的 三大政策開始貫徹執(zhí)行,國共兩黨的第一次合作正在展開,國內(nèi)以 廣州為中心的國民革命運動日益高漲。這一切,對他們是莫大的 鼓舞;況且,孫炳文還負有向國外同志傳達中共中央關于國共合作 指示精神的任務。
路經(jīng)莫斯科時,他們下車住進了共產(chǎn)國際開辦的東方大學學 生宿舍。東方大學的中共學生支部找他們談話,孫炳文報告說自 己是中共黨員,劉鼎則報告說自己是共青團員。這樣,他倆才第一 次知道了彼此的政治面貌。
他們被當做同志,免費接待;并被臨時 編入學生支部,跟著旁聽學習,參加政治活動。劉鼎在這里度過了 一個月緊張的學習生活,學習了《共產(chǎn)黨宣言》和作為政治課本的 《共產(chǎn)主義ABC》,還學會唱《國際歌》、《共青團之歌》。
他們見到了 剛由國內(nèi)來莫斯科出席共產(chǎn)國際五大的中共代表李大釗,還有一 次去斯維爾德洛夫大學禮堂聽了斯大林作《論列寧主義基礎》的講 演。
在莫斯科的一個多月里,劉鼎深切感受到一個勞動人民當家 作主的新社會。在那里,沒有壓迫與剝削,沒有統(tǒng)治者的驕奢淫逸 和被統(tǒng)治者的屈辱貧困。他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的真誠、友愛和溫 暖,連空氣都是清新自由的。
他在晚年曾對女兒回憶說:“從那時 起,我無時無刻不在想,中國一定要從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壓迫 下解放出來,走社會主義的道路?!?/p>
離開莫斯科,經(jīng)過波蘭,到達柏林。孫炳文勸說劉鼎就留在德國勤工儉學,其他在德國的留學生也熱情相勸。劉鼎考慮到他出 國勤工儉學的目的,一是學工,二是學習先進的政治思想 馬克 思主義。德國是馬克思的故鄉(xiāng),又有雄厚的工業(yè)基礎,而且他在浙 江高工時又學過一些德語。這些條件比去法國還更合適,因此決定就留在德國。
到柏林后,他和孫炳文都到中共旅德支部報了到。孫炳文向 中共旅德支部傳達了中共中央關于國共兩黨合作的指示精神,討 論了在旅德的兩黨黨員中實現(xiàn)合作的問題。
當時允許中共黨員和 共青團員以個人的身份,跨黨參加國民黨,以幫助國民黨改進黨務 工作。經(jīng)過討論,決定對已經(jīng)渙散了的國民黨旅德支部進行改組。
根據(jù)孫炳文的安排,由劉鼎在有國共兩黨黨員參加的大會上,報告 國民黨“一大”的精神和國內(nèi)國民革命運動發(fā)展的情況,提出在旅 德留學生中也要實行國共合作,發(fā)展國民黨。
會上,國民黨右派出 來反對合作,孫炳文等就以老同盟會員、國民黨員的身份站出來表 示擁護合作,駁斥了右派的謬論,從而鼓舞了左派,爭取和團結了 中間派,使會議達到了預期的目的。會上通過了改組國民黨旅德 支部的決議,劉鼎被選為支部書記,朱德因不在柏林,沒有到會,但 仍被選為組織主任。
這次會后,劉鼎隨孫炳文到德國中部的大學城格庭根會見朱德。朱德是他從小就敬慕的“大英雄”,在異國他鄉(xiāng)第一次見面,格 外親切。
他在懷念朱德的文章《追求真理的足跡》中寫道:
“我細 細觀察這位對面而坐、久聞大名的滇軍宿將。他穿著一件普通的 西裝,黝黑的臉上顯出全神貫注、極度沉思的神態(tài),前額寬大而又 微微隆起,淡褐色的一雙眼睛專注地閃動著??吹贸?,他敦厚、樸 實、敏睿,昔日的雄姿猶在?!?/p>
“朱德同志懷著尋求真理、拯救中國的 偉大抱負,毅然拋棄高官厚祿,飄洋過海到德國學習馬克思主義。 在德國,他找到了中國共產(chǎn)黨。并且從斗爭實踐中堅定了信仰,掌 握了理論,磨練了斗志,豐富了經(jīng)驗,由一個激進的舊民主主義者 轉(zhuǎn)變?yōu)橐粋€共產(chǎn)主義戰(zhàn)士,由一個舊軍隊的將軍轉(zhuǎn)變?yōu)楦锩婈?的統(tǒng)帥,最終成為中國無產(chǎn)階級革命的杰出領袖。”
會見朱德后,劉鼎就在離朱德住處不遠的地方找到了一個簡 陋的住處。他經(jīng)常去朱德那里開會、學習、研究工作。當時朱德沒 有公開共產(chǎn)黨員的身份,一般中國人只知道他是一位老資格的國 民黨員、赫赫有名的護國軍將軍。在他的影響下,思想進步的留德 學生紛紛要求加入國民黨旅德支部,使國民黨左派力量發(fā)展很快。
劉鼎在朱德和孫炳文的指導和幫助下,做了許多具體工作,為在留 德學生中發(fā)展革命統(tǒng)一戰(zhàn)線作出了成績。1924年12月,經(jīng)朱德和 孫炳文介紹,劉鼎由共青團員轉(zhuǎn)為中共正式黨員,并擔任了旅德社 會主義青年團支部書記。
在格庭根,劉鼎一方面從事革命活動,一方面開始勤工儉學。
他首先要過德語關,他雖在浙江高工時學過德語,但遠不夠用。限 于經(jīng)濟的原因,他學習德語只能靠大家的幫助和指點,靠刻苦自 學。僅用了半年時間,他就達到能說會聽和看懂講義。
其次,他要 工作、要出去打工、要掙錢養(yǎng)活自己。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后,德國的 經(jīng)濟十分蕭條,找工作很不容易。他沒有找到進工廠做工的機會,只好在一家中國飯館里跑堂,每天只能掙到很少一點錢。
學習方 面,他只能采取“打游擊”的方式,在格庭根大學旁聽,選學有關機 電工業(yè)方面的課程。他向中國留學生打聽,哪個教授的哪個課程 講得好,他就到哪里聽課。教授們則不管學生是不是在冊的,樂于 聽課的人多,一視同仁,誰提問題都解答。
那一年,他的學習始終 為生活所困擾,生活過得十分窘迫,通常一餐就是一、二片黑面包, 一杯清茶,常常在饑餓狀態(tài)下工作、學習。有一段時間,由于中國 飯館停業(yè),他一時找不到工作,吃飯和住宿都成了問題,幸得一位 中國同志的幫助,才渡過難關。這時,他原來在國內(nèi)所想象的“邊 工作、邊學習,兩全其美”的勤工儉學生活幾乎化為泡影。
他在晚 年對女兒回憶說:
“原來勤工儉學就連著饑寒交迫,就是在冷酷無 情的資本主義私有制下磨練。這段歷史不僅把我從學生變成了半 學生、半工人,而且變成了失學的學生、失業(yè)的工人。我飽嘗了私 有制度下的殘酷和求生存的艱辛。這時,我對學生生活完全不留 戀了,反對資本主義、消滅私有制的覺悟非常深刻了,對馬克思主 義的學習和當一個無產(chǎn)階級革命戰(zhàn)士的要求更迫切了?!?/p>
在格庭根大學里,中共旅德支部經(jīng)常組織政治學習,學習的書 籍主要有《共產(chǎn)黨宣言》、《共產(chǎn)主義ABC》、《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 學》、《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馬克思、恩格斯通信集》 等。朱德也參加學習,而且態(tài)度十分認真。
黨小組還經(jīng)常組織討 論會,大體上一周一次,地點多半是到格庭根郊外或大學附近的山 岡上,三五成群,邊走邊談。討論熱烈時,就索性席地而坐,各抒己 見,暢所欲言。討論的內(nèi)容大部分是有關社會主義的未來,大家對 未來社會主義社會的美好前景一往情深,充滿著希望與憧憬。
朱 德當時在大家中間年齡最大、閱歷豐富、考慮問題深刻而又透徹, 他在發(fā)言時常引導大家討論要聯(lián)系中國的實際。
他說:“在我沒有接觸馬克思主義以前,我曾經(jīng)認為,中國之所以飽受東、西方帝國 主義的欺凌,只是因為中國貧窮落后,我還設想過或許資本主義道 路能夠救中國??墒堑降聡@兩年,我的思想轉(zhuǎn)變了。中國確實 貧窮落后,但是不改變中國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會制度,不打倒貪 官污吏、土豪劣紳、軍閥和帝國主義,中國將永遠貧窮落后,任人宰 割!”
在格庭根,還發(fā)生過一次“出庭退樓”事件。
一次大戰(zhàn)后,德國 經(jīng)濟瀕臨崩潰,通貨膨脹,物價飛漲,馬克幾乎成了毫無價值的廢 物。中國學生會曾經(jīng)用50美元買下一棟不小的樓房,作為學生會 的活動場所。后來房主人反悔,到法院起訴,要求贖回樓房。學生 們聽到后很氣憤,大多數(shù)認為這樓房是房主自愿賣給的,不能退。
朱德卻力排眾議,主張無代價地把樓房退還原主。他反復做工作, 說服了大家。
在法庭上,學生會代表慷慨陳詞,義正辭嚴地控訴帝 國主義的侵略與剝削,表示同情德國人民,最后宣布:一個贖金都不要,把樓房退還給原主。
這件事頓時轟動了格庭根城,德國人民 群眾豎起大拇指稱贊:中國留學生真好!當他們得知,退還樓房是 朱德將軍的主張后,交口稱贊,對朱德更加敬佩。
1925年初,朱德離開格庭根,遷到柏林。劉鼎也隨之遷到柏 林,住在中國留德學生總會里。當時,留德學生總會設在柏林市中 心熱鬧繁華的康德大街上一棟樓房內(nèi),有七、八間房子,比較寬敞。 中共和國民黨左派的學生經(jīng)常在這里活動、學習,來往路過的學生 也常來這里,一時成了旅德的活動中心。國民黨右派和青年黨的 學生,也在這里進進出出。
本來,各派學生都有鑰匙,各自開鎖進 門,自由出入。有一天,右派學生突然把門鎖換了,宣布占領學生總會,還貼出一張布告,說這里過去被共產(chǎn)黨霸占了,他們要收回 云云。
面對右派學生的無理挑釁,劉鼎組織開會研究,決定用武力 奪回來。于是,他帶上人馬擁上樓去,用斧頭劈開門鎖,安上一把 新鎖,也貼出一張布告,嚴正聲明:留學生總會受孫中山先生的國 民黨旅德支部領導,留學生都有權使用會所。
那伙右派學生還不 死心,有一天,他們糾集了一伙人,突然闖進來,尋釁打架。劉鼎和 朱德、孫炳文,還有幾個人,正在房里油印和裝訂刊物,只見朱德怒 目而視,沖著那伙人大吼一聲:“滾出去!”
那伙右派學生見是朱德, 沒敢輕舉妄動,一個個灰溜溜地走了。從此,右派學生再也沒敢來 鬧事。在柏林,工作之余,劉鼎還經(jīng)常到柏林大學去聽課,去汲取 他所需要的科技知識。
1925年3月12日,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行者孫中山先生在 北京不幸逝世。噩耗傳到柏林,中國留學生們悲痛不已。中共旅 德支部和國民黨旅德支部決定舉行盛大追悼會和游行示威,以志 悼念。劉鼎連夜刻寫紀念孫中山的宣傳材料,朱德也趕來參加,幫 著油印。
追悼大會在柏林波茨坦廣場舉行,參加者數(shù)百人,有中國 留學生和愛國華僑,還有許多德共黨員和進步群眾。會場氣氛莊 嚴肅穆,許多人痛哭失聲。會后人們抬著孫中山的遺像,打著大幅 挽聯(lián),由鄧演達領隊,沿著柏林主要街道緩緩前進。劉鼎等人一路 上散發(fā)以國民黨旅德支部名義書寫的傳單,向德國人民宣傳孫中 山的革命思想和業(yè)績。這次悼念孫中山的游行,第二天就在柏林 報紙上刊登出來了,在德國和歐洲都產(chǎn)生了影響。
孫中山先生逝世后,國內(nèi)的國民黨右派勢力重新抬頭,新老軍 閥和帝國主義互相勾結,沆瀣一氣。1925年5月30日,上海工人 和學生抗議日本紗廠資本家槍殺工人領袖顧正紅的游行示威隊伍 竟遭到英國軍警的屠殺,造成了震驚中外的“五卅”慘案。
慘案消息傳到柏林,群情激憤。劉鼎等立即組織中國留學生開展聲援活 動,到德國各地進行抗議帝國主義暴行的宣傳。針對英國路透社 對“五卅”運動的誣蔑性報道,中共旅德支部在朱德的領導下,馬上 用旅德留學生總會的名義,致函柏林各大報社,聲明中國人民的行 動是正義的、也是自衛(wèi)性的。
次日,柏林各大報紙都在最顯著的位 置刊登了這一聲明,及時地回擊了路透社的誣蔑。劉鼎在聲援“五 卅”慘案的活動中,曾跟隨朱德等參加了中國留德學生進駐北洋政 府駐德國公使館的行動。那一天,中國留德學生聚集在公使館門 口,要求公使魏宸祖出面接見,并在一封抗議英國暴行的通電上簽 字。
這個北洋政府的駐德公使竟然躲了起來,拒不露面。中國留 學生被警察攔在警戒線外,忍無可忍,沖過警戒線涌進公使館大 廳。劉鼎和大家從一樓搜到三樓,終于從一個大衣柜里把魏宸祖 搜了出來,迫使他在抗議通電上簽了字。事后,魏宸祖向德國政府 提出要求,把鬧事的中國留學生驅(qū)逐出境,朱德和劉鼎都名列其 中。
同年6月下旬,為擴大聲援“五卅”運動的影響,在德國共產(chǎn)黨 的幫助下,以中國留德學生總會的名義在柏林一所學校里組織了 一次集會。警察聞訊包圍了會場,散會時他們開始抓人。他們把 德國人和其他外國人放過,只在中國留德學生中抓人。
劉鼎和朱 德、孫炳文等約五六人被捕,被帶到柏林附近一座像古城堡一樣的 監(jiān)獄中關押。牢房一人一間,極為狹小,只能擺放一張破鐵床、一 個鐵凳和一只鐵馬桶。劉鼎第一次坐班房,而且是在國外,在昏暗 的燈光下,他躺在破板床上怎么也睡不著。
一連幾天,他們在監(jiān)獄 里大聲吵鬧、唱歌、抗議,鬧得看守警察不得安寧。三天后,警察當 局不做任何解釋,將他們?nèi)酷尫?。出獄后才知道,這是德共領袖 臺爾曼出面營救的結果。
那年夏天,劉鼎還跟隨朱德等一起參加了德共中央在柏林組 織的聲勢浩大的“紅色前線”閱兵式和野營軍訓活動,受到臺爾曼 的親切接見。他從中受到很大鼓舞,體會到工人階級凝聚起來的 力量是多么了不起。
同年秋,中共中央根據(jù)國內(nèi)局勢的需要,指示旅歐總支部抽調(diào) 50名干部回國工作,劉鼎和朱德、孫炳文均在回國干部之列。
由 于從法國、比利時、荷蘭以及德國各地而來的同志都要經(jīng)過柏林, 再取道莫斯科回國,中共旅德支部指派劉鼎負責組織與接送工作。 他在德共同志的幫助下,圓滿地完成了這項任務,同時也結識了許 多黨內(nèi)同志。
1926年初,他經(jīng)過組織的同意,暫不回國,轉(zhuǎn)赴蘇聯(lián) 深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