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論氣、血、精、神
《靈樞,營衛(wèi)生會篇》指出:“壯者之氣血盛,其肌肉滑,氣道通,營衛(wèi)之行,不失其常,故晝精而夜瞑,老者之氣血衰,其肌肉枯,氣遭澀,五臟之氣相搏,其營氣衰少而
衛(wèi)氣內伐,故晝不精,夜不瞑。”《壽世傳真》說:“吾人一身,所持精氣神俱足,足則形生,失則形死。”茲試對氣、血、精、神,略作淺述。
一、氣
《醫(yī)方考》指出:“氣者,萬物之所資始電,天非此氣不足以長養(yǎng)萬物,人非此氣不足以有生。”即是說,氣是人體生命活動之源,有溫養(yǎng)壘身各個組織、器官的功能。臟腑.
經(jīng)絡之生理活動,津液之流動,血液之循環(huán),以及津、液、精、血、水谷之精的轉化等等,亦必賴此氣。而氣之生成源于腎、補充于脾,行之于全身?!峨y經(jīng).六十七難》有:“腎間動氣,人之生命也,十二經(jīng)脈之根本也,故名日原。三焦者,原氣之別使也,主通行三氣,經(jīng)歷于五臟六腑。”《靈樞.刺節(jié)真邪篇》:“真氣者,所受于天,與谷氣并而充身者也。”《弄丸心法》謂:“氣之源頭在乎脾。”
氣生于先天者,日真氣,又叫原氣。原氣是人體生命之根。若布予周身者,則有功用之異名也。即,行乎肝者為肝氣,行于心者為心氣,行于脾者為脾氣,又曰中氣行于肺
者為肺氣,行于腎氣為腎氣,行于胃者為胃氣,行于胸中與自然界清氣相結臺,則轉為宗氣,行于脈外,布敷于表者曰衛(wèi)氣,行于脈中者為營氣,……故古人曰:“氣者,生之本也。”
人身養(yǎng)氣之法是;起居有常,飲食有節(jié),不妄作勞,戒七情,避外邪,適寒溫,常運動,使機體內外之氣通暢無阻,不致怫郁,則可以健身延年?!秹凼纻髡妗氛f:“延壽之法,惟自護其身而已,冬溫夏涼,不失時序。”違則為病,病則氣衰,氣衰則五臟六腑、十=經(jīng)絡之功能障礙而百病因此而生?!端貑枺e痛論》所謂“百病生于氣也”,此之謂也。
=、血
《醫(yī)學真?zhèn)鳌氛f:“人之一身,皆氣血所循行,…氣為主,血為輔,氣為重,血為輕,故血有不足可以漸生,若氣不立即死矣。”可是血易枯,血枯生命亦危。朱震亨指出;陰血難成,而易虧。所以說血為生命之源者,乃《弄丸心法》“血之源頭在乎腎”之義也。因為腎藏精,精生髓,髓得命火之溫化而造血。又滋生血液之精,米源于脾。正如張景岳所說; “血即精之屬也,但精藏于腎,所蘊不多,而血富于沖,所至皆是。蓋其源源而束,生化于脾,總統(tǒng)于心,藏受于肝,宣布于肺,施泄于腎,灌溉一身,無所不及。故凡為七竅之靈,為四肢之用,為筋骨之和柔,為肌肉之豐盛,阻至滋臟腑,安神魂,潤顏色,充營衛(wèi),津液得以通行,二陰得以調暢,凡行(醪)質所在,無非血之用也。
是咀人有此形,惟賴此血,故血衰則形蔞,血敗則形壞。”
人體陰血一體,保養(yǎng)陰血之法,即日:調陰陽,避寒署,戒七情,慎飲食,動靜結合,使血行而不滯,營周于全身,榮養(yǎng)于臟腑、四肢百骸。違剛必傷,傷則為病。故《壽
世傳真》說; “多淚傷血,多變傷髓。”髓少則血虧,血虧則百病叢生。
三、精
精是構成人體和維持出命活動的物質基礎.《靈樞經(jīng)脈篇》說:“人始生,先成精。”《素問.金匱真言論》指出:“夫精者身之本也”它來源于先天,又賴于后天水谷之精的滋養(yǎng)和補充。 所謂先天之精,來源予父母,貯于腎中,故謂“腎藏精”,(《靈樞.本神篇》)。“腎者主蟄,封藏之本,精之處也”(《素問.六節(jié)臟象論》)??墒撬直仨毧亢筇焖?/font>
谷之精的不斷補充與滋養(yǎng),方能維持人之生命活動和生理功能,即內則滋養(yǎng)五臟六腑,外則潤澤四肢百髏、肌肉、皮毛。所以《素問.經(jīng)脈別論》說:“食氣入冒,散精于肝,淫氣于筋,…濁氣歸心,淫精于脈……肺朝百脈,輸精于皮毛,毛脈合精,行氣于府,府精神明,留于舊臟,氣歸于權衡,……以決死生。”
《靈樞-經(jīng)脈篇》說:“糟成而腦髓生”,《醫(yī)學入門》說:“腦者髓之海,諸髓皆屬于腦,故上至腦,下至尾骶-皆精髓升降之道路也。”由此可見,精不可傷,精傷不但損及臟腑、氣血,而且涉及腦髓。故《內經(jīng)》說:“欲得不老,還精補腦。”精衰則體力不佳,精神恍惚。少思寡欲,節(jié)制房室,是保精的要法。
四、神 ‘
神是主宰機體內外一切生命活動協(xié)調一致的總督, 即《東醫(yī)寶箍》所謂“神為一身之主”。神源于先天,始于“父母之媾精”,化生于祖氣。祖氣者,腎之真陰真陽也?!鹅`柩.小針解篇》日:“神者,正氣也。”《脾胃論.省言箴》謂:“氣乃神之祖,….氣者精神之極蒂也。”張景岳謂:“神由精氣而生,-…居于腎精之中,以為腎精之主宰。”然而,神雖源于先天,也必賴于后天水谷之精氣而滋補。即《東醫(yī)寶鑒》“五昧生神”之義。
蓋神居于腦, “腦為元神之府”(李時珍),其功同神機。神機者,魂、魄、意、志之源也。隨神往來謂之魂,“魂主知覺,魄主運動”, “魂主升,魄主降”(《閱微草
堂筆記》)。升降者,神之功也。志主統(tǒng)一,意主思維。所謂統(tǒng)一者,即指五臟六腑,奇經(jīng)八脈、十=經(jīng)脈、十五絡脈,營衛(wèi)、氣血、精,津、液等生理活動,以及內外、上下協(xié)調
一致也。在目能視,在耳能聞,在鼻能溴,在口能言,在手能握,在足能行;在血則血能運而環(huán)流周身,滋養(yǎng)臟腑、四肢百髖骸,在氣則氣布流行,五臟元真通暢,人即安褂,……總
之,氣充周身,帥精、血、津液正常運行,以維持生命運動和生理功能者,是謂神。可見神在人體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古謂“閉目養(yǎng)神”,養(yǎng)神之法,必以內無憂慮之患,外
無邪氣之擾,始可神氣健旺。如果神衰則病,健忘、心悸、神疲,諸證蜂起。
綜上所述,精為性命之根,氣為生命之本,椰為生是之主,皮毛、肌肉、臟腑為之形。故古人稱精、氣、神為人體之“三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