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考古博物館里徜徉,好像只走了幾步就跨越了百年,從商代走到了公元前1046年周人揮師東進,滅商后建立的西周王朝,也是「宅茲中國」的最后一章”禮樂大成“。
西周是禮樂大成時期,從西周到東周(公元前770年),周公完成了制禮作樂,推行以宗法制和分封制為核心的一系列社會、政治和文化制度,奠定了中華文化的底蘊。
周禮郁郁,但書面文字可聞而不可見。西周禮器以青銅器和玉器最重要。展廳里造型典雅莊重的青銅器和玉器,給我們展示了這一時期 “施于金石,越于聲音,用于宗廟社稷,事于山川鬼神” 禮樂文化。
朋友們一起來欣賞欣賞這些沉睡千年,仍然雅致和潤的美玉。
精美絕倫的玉組佩、生動自然的玉獸面
外方內(nèi)圓四壁刻鳳鳥紋的玉琮、各種形態(tài)囂張迷幻的玉龍。
這些真正的天然古玉,外表溫潤軟滑,沁色自然,雕工流暢,它們每一件都有一段深邃的過去,如今依然流光溢彩,默默地傳遞著玉振金聲。
周代文物展示區(qū)正中心,是全館到處都可見以它為藍本的文創(chuàng),它是明星文物,當然也是又一件鎮(zhèn)館之寶——青銅神獸“銅犧尊“。
“銅犧尊”是一個盛酒器,它看起來似羊非羊,似鹿非鹿,像是一只小怪獸。有人稱它為“天馬神駒“,但卻沒人說得準它究竟是什么
您看,它雖然形體似馬駒,卻又頭生雙角,尾巴呈三角形,前腿及肚子上各有一對小翅膀,它的身腹兩側(cè)各有一對鳥型的豎扉。它的背上有蓋,蓋上有一只站立著的鳳鳥,它頭上站著一只卷尾虎,胸前和臀部各有一條回首張望的卷尾龍。
與其它青銅犧尊有所不同的是,它的頭部是實心的,沒有流,不能用來倒酒,盛酒的位置位于器形的中部,使用時只能將蓋子打開,將酒舀出來。
它的腹后內(nèi)底以及蓋上都鐫刻有銘文,銘文的內(nèi)容相同 “鄧仲作寶尊彝“,即是鄧國的次子鑄造了這件精美的青銅器。
半浮雕饕餮紋、夔龍紋、虎紋、整身又以云雷紋作底紋,細致的三層花紋將銅犧尊裝扮得美輪美奐。逐層的精雕細刻,也彰顯著西周青銅器鑄造工藝的高超水平。
古代中國的器物,常以精致聞名,以雅致見長。
三層尾廳里展示種類繁多的商周青銅器,更是給我們詮釋了,青銅器發(fā)展鼎盛時期,器形多樣,凝重渾厚,銘文深長,花紋繁縟,千般花樣,萬般精巧,雖為銅器,實有大雅。
一直深信,每一件器物都有其靈性與風(fēng)骨。朋友們瞧瞧下面的圖片,圖中青銅簋的奧妙,您get到了嗎
離開了那個屬于它們的時代,青銅器帶著一種天涯無主的落魄與孤獨,失意于紅塵深處。但沒有誰忘記,它們曾被澆注與撰寫過的鼎盛昨天。
如今,它們伴隨那個逝去的王朝,被珍藏于考古博物館里,為后世展覽過往的風(fēng)云舊事。
實用信息
最佳游覽地:中國考古博物館館
開館時間:09:00~16:30(16:00停止入館,周一閉館)
周三至周日對社會公眾開放。
周二對歷史、考古、文博及相關(guān)單位團體開放。
門票:無(需提前三天預(yù)約)
交通:地鐵奧林匹克公園站下D口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