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的原子彈是美國也是世界第一次研究出來的成果,威力和現(xiàn)在的不能比,二十噸重的原子彈裝藥量才接近一噸,恐怕是沒有電視劇那種威力,存活下來的人們也沒有真正知道殺傷力范圍,只看到爆炸火云,很多都是通過衛(wèi)星圖片而來。
原子彈爆炸會形成蘑菇云,同時也把部分放射物帶到上空,并不是所以的都會散落在附近,隨著風向以及云層飄動,向四周稀疏散開,又一次減少核輻射污染物聚集。
當輻射量降低到一定程度時,對人的危害就會很低,但同時,核輻射誘發(fā)病因很慢,十幾年或者很久才會發(fā)現(xiàn),也是需要注意的。
當時被炸后的日本長崎市
歷史回顧:1945年8月6和9日美國出動B-29轟炸機,攜帶世界上第一枚原子彈分別光顧了日本的廣島和長崎,在一番耀眼的閃光和天塌地陷般的雷鳴之后,數(shù)十萬人死傷,廣島市也幾乎被夷為平地!8月15日日本正式宣布無條件投降。
原子彈投放當天,美國對爆炸威力給出官方的解釋說:「廣島、長崎瞬間被夷為平地,距離爆炸中心十公里的區(qū)域半個或者一個世紀都不能生存種植」這樣的威力確實對世界帶來了巨大的威懾力!
現(xiàn)在的長崎市城市建設
但是為何當時兩顆原子彈的威力遠沒有切爾諾貝利核泄漏那樣嚴重!難道美國投向日本的是假的“核彈”
第一點:廣島和長崎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這兩個城市靠近海洋,常年吹海風,污染物大部分被海風吹散,海洋成為的污染物的擴散途經(jīng),污染的是全世界海洋資源!
第二:當時美國為了獲得更大的爆炸破壞力,采用空中引爆的方式引爆原子彈。因此爆炸以后形成的蘑菇云把污染物帶到了空中擴散,因此爆炸之后散落在地面污染程度較??!
第三:當時是原子彈第一次研究成果問世,二十噸的彈藥只相當于現(xiàn)在的一噸。而且日本作為受害國為了強化自己的受害無辜形象、美國為了以此來震懾世界,兩者不謀而合都大肆夸大原子彈的威力,給人們造成一種假象。
切爾諾貝利核泄漏之后的一家幼兒園
核武器爆炸和核電站泄漏對環(huán)境的污染相比要小不少。舉個例子,廣島長崎雖然遭到核爆,但是短時間內(nèi)輻射水平就趨于平常!廣島遭核爆為啥能居住,廣島長崎核爆還能住人的原因!
戰(zhàn)爭對任何正常人而言,都是痛苦的,瘋狂挑起戰(zhàn)爭的人,不只是對被侵略國犯下了嚴重罪行,對本國人民的苦難也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希特勒的鐵蹄橫掃歐洲之際,早已經(jīng)成為德國公民的數(shù)百萬猶太人被驅(qū)趕,被屠殺,使得像愛因斯坦這樣的德國猶太人毅然放棄國籍,遠走他鄉(xiāng);同樣,當數(shù)十年前日本軍國主義將魔爪伸向中國,蹂躪中華民族的時候,一般日本國民也在忍受著痛苦!
1945年8月美軍先后在廣島和長崎投下的原子彈,結束了日本軍國主義對外殖民侵略進程,也讓日本民眾徹底擺脫了戰(zhàn)爭機器對國民肌體的損傷。但卻給兩座城市帶來了永久且難以彌合的傷痛。
正因如此,戰(zhàn)后日本一直追憶這段極為慘痛的戰(zhàn)爭教訓,和平主義長期占據(jù)政治思想主流。特別是在廣島和長崎,和平是個永恒的話題。每年兩城對核爆的紀念,也就成了宣示和平的最好機會。
8月6日,在廣島市中區(qū)的和平紀念公園,按慣例舉辦“原子彈爆炸遇難者悼念暨和平祈愿儀式”,今年和往年的最大不同在于年份上的特殊意義——全球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70周年。
其實圍繞二戰(zhàn)如何結束,國際學界一直有著不同的看法。有的認為原子彈并非是謀求和平的利器,即使美國不對日本使用原子彈,日本的投降也是板上釘釘。原子彈只是加速了日本軍國主義的滅亡,而不是日本投降的決定性因素。因而原子彈的使用并非必須;也有一種聲音認為,沒有原子彈的襲擊,日本軍部內(nèi)部依然存在僥幸心理,只有真正見識了原子彈的巨大威力,軍國主義分子才最終下決心簽署投降書。
傳統(tǒng)意義上,多國的歷史教科書更偏向于后者的解釋。但其實在西方,很早就存在和平主義思潮,認為原子彈的使用被當時的美國杜魯門政府“美化”,廣島和長崎乃至因此死去的數(shù)十萬日本人,成了新武器的試驗場和犧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