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鍋、高灶、地爐子
有位朋友提到家里用過的四種爐子,就也想說說當(dāng)年百姓家里常見的磚砌爐灶。一 柴鍋,在北京廣安門內(nèi),雜院和小戶人家的獨院都有這個設(shè)施。雜院,不說家家有,院里總會有一個兩個的。窗根底下,墻犄角里,不礙事的地兒,撿碎磚頭碼成圈,五六層磚高,上口能坐進鍋去,下面層層放大。前頭留燒火添柴的“灶火門兒”,后頭立幾塊瓦。當(dāng)煙筒。黃土泥上下糊嚴(yán)。鍋底下還要挖成盆型圓坑,灶火塘。屎殼郎鉆灶火塘——拱火兒。圖的是省煤錢。出門上街,遛彎買菜。見能燒的樹枝、破筐、竹笓木棍兒,爛鞋底子廢膠皮都往家摡摟,燃料。過日子就得算計,能省就省。多數(shù)還生著煤球爐子,燒水方便。截長補短兒地?zé)夭皴?。冬天燒熱炕的柴鍋就在屋里了,砌的就講究些。整塊青磚,方方正正。鍋臺面上白灰抹光。木鍋蓋擦拭的干干凈凈。三間房一明兩暗,兩邊住人都有炕。中間屋里一進門左右倆柴鍋,煙道通里邊炕??唤菈镉袩焽?,煙從房頂排出。兩間房里屋住人,柴鍋砌在外屋。一間房,一間屋子半間炕,柴鍋砌在煙囪的對角上,燒火的熱能在炕內(nèi)轉(zhuǎn)著走向煙囪,才行。
二 高灶,廚房里做飯的灶??恳幻鎵Γu砌。一米左右高,六七十公分寬,一米四五長。尺寸,要看廚房寬窄,人口多少,家庭條件,可大可小。取中留爐口,旋爐膛,鋪爐條。爐條上頭留擻爐灰的爐眼兒。下頭落空,通風(fēng),掏爐灰。灶臺挨地面的磚收進去,逐漸放寬;不能直上直下。給做飯的留擱腳的地兒。爐口爐條,鑄鐵的。鋪子里賣。爐膛旁邊要砌進一口小缸,盛水,配木蓋兒。叫“溫罐”。24小時有熱水。高灶可燒煤泥。灶臺下頭,立磚砌個小池或放個盆,煤末子摻黃土,澆上水,煤鏟子和幾下,就直接鏟進爐子。扒拉平,捅個眼兒。做完午飯?zhí)砩稀W鐾盹垥r,煤泥干了,用通條豁開捅碎,不用加煤,就能做晚飯了。夜里封火要添干煤墊底,再拿煤泥糊上。商家鋪戶也砌高灶,燒水做飯。飯館的爐灶,單是一路子,另說。
三 地爐子,用煤燒熱炕的爐子。炕前頭中間,刨坑。七八十公分深,長寬一米多。從坑底往上砌磚,也要砌進個溫水的小缸。夠尺寸了,鋪爐條,留爐眼、爐膛,往炕里走煙的口兒。出地面二十多公分按爐口。成五十公分寬,一米多長的臺兒。爐子前頭留爐坑,存放爐灰??涌谂淠究?,鋪木板和地一平。人能下去,擻火、掏爐灰。一般家里老人睡的炕有地爐子,黑夜白天炕是熱的。屋里老是暖和的。
生活,生存、活著。重點在“活”,生活沒有死章程。見機行事,相機制宜。冰天雪地造溫暖,百姓的創(chuàng)意多多!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