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州,古已有之,華夏九州之一,中國南方之州名。緣何名為荊?
我們還是先看看荊字,再根據荊字做一番猜測吧。至于是否是歷史真相,不在在下的這番推測中。
“荊”字古字形,是一個左向立人,在手與腳部打上了叉。這個字象有人說是手腳扎了刺,其實不然。結合后面的字形演變,此字形所示之象應是一個人手腳被戴上刑具的象,即戴上手銬腳鐐的象。
古代手銬腳鐐肯定不是現代的金屬刑具,而是木質制品。荊字后續(xù)字形左側的井字,是木制構件的意思,也代表鎖固人手腳的某種刑具,人的手腳被限制了是一種受刑。
再后來在刑字頭上加草字頭,即表示用來做刑具的材料是木材,也表示施以刑法這個動作,因為草頭是巽卦意象的字符,可表示行動或行為。
鞭刑,大概是古代最常見最基本的一種刑法,所以后來將表示刑具的荊字用來專指鞭刑的常用材料荊條。
荊州的緣起,大約是從荊字做刑具及施刑來解的時候。古代,中原是漢文化的中心地帶,南方荊楚之地大約是尚未很好開發(fā)的地帶,是流放犯人的區(qū)域。而且在易學中,南方為離方,離又為刑法監(jiān)獄,所以古代政府流放有罪之人大約都是向現在的荊楚之地,故名南方之地為荊州。
問:離為監(jiān)獄刑法怎么理解呢?
答:離陽夾陰,陽為政府,陰為囚犯,陽全方位地限制了陰的活動范圍,是為監(jiān)獄。
施刑是為了警戒教育眾人,公開施刑是離卦意象,所以離也為公開施刑。
清代,朝庭處決犯人的刑場在午門方向,午時三刻行刑,這是南方為行刑之地的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