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
德
經(jīng)
第十一章
三十輻共一轂,
當其無,有車之用;
埏埴以為器,
當其無,有器之用;
鑿戶牖以為室,
當其無,有室之用;
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三十輻共一轂
同學們,大家好!今天我們要分享:《道德經(jīng)》義工領導力之11--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
同學們,大家好!今天我們要分享:《道德經(jīng)》義工領導力之11--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
《道德經(jīng)》這一課的原文是什么呢?“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這就是原文,那么接下來我們就要站在老子精神世界的一百層樓,來看一下他要表達的意思。
一定要知道,老子行文是非常美妙的,而且邏輯是非常清晰的,并不是人們以為的他僅僅是一個思想家;一定要知道他是一個行道者,是一個得道者,看看他是怎么得道、行道的。他用打比方的方式,把他的大徹大悟的奧妙在行文里面表達給我們。
我們古代的圣人要教導眾生是很困難的,怎么辦呢?往往用兩種方式,一種方式叫講故事,一定是一個故事,一個神話故事;第二種方式叫打比喻,因為只有如此,我們才能夠領悟到那個深深的智慧。如果直接按文字來講的話,我們就會被鎖死在文字里面,這就是大多數(shù)注家的問題所在,他們都被鎖死在文字里面了。
今天我們要從文字里跳出來。第一段講的是什么呢?“三十輻共一轂”,它其實講的是行道的道理。
它是講的車輪,古代拉的那種車有車輪。車子是干什么用的呢?行道用的,是幫助我們更好地到達遠方,從此岸到達彼岸,從愚昧到達智慧。所以他一上來就是講的車子的那個輪子,因為一輛車子全靠輪子在起作用,而這個輪子又是怎么起作用的呢?
我們來看一下,“三十輻共一轂”,這是打的一個比方,古代那個車輪由三十個條輻所組成,但是它中間那個核心的地方卻是空無的一個洞,這是什么意思?這是講的團隊的建設。
我們打個比喻,有三十個人,里面有個小隊長,這個小隊長就是中間的那一個核心;這三十個條輻是什么?是三十個隊員,他們必須是圍繞著這個隊長才能把事情向前推動,如果分崩離析的話是沒有任何結果的。那么作為小隊長,他必須是站在中間的核心,而核心要怎么對待他的隊員呢?
老子告訴我們:“當其無,有車之用”,也就是這個領導者、一把手,他必須保持心胸的空無,他不能看到這三十個人不同的缺點,覺得自己很高明,那么他做不好領導,也帶不好這個團隊,下面的人也無法跟他保持一致去做事情。
他必須保持一種空無的狀態(tài),不能帶任何偏見,必須平等地對待他三十個隊員,這樣才能做好團隊的建設。那么這一輛車、這一個團隊才能向前推動,才能走向光明的未來。
所以這第一段講的是行道,講的是團隊的建設。
講了這個領導人,那么下面三十個隊員怎么辦呢?我們去看那個車,那三十個條輻一定是跟那個核心緊緊相連,這叫什么?這叫打斷了骨頭連著筋。也就是說領導人與部下一定是連為一體的,否則,那是無法推動團隊的。所以說,要想成為一個最圓滿的團隊,它必須是心連心,這就是老子真正在告訴我們的道理。
如果你只是去解釋那一輛車,你哪里能夠知道老子在講啥呀?連門兒都沒摸到,這就是傳承,稱為“門內”;沒有得到傳承,僅有知識是在外面,叫做“門外”。
門內門外對《道德經(jīng)》的看法大相徑庭。
埏埴以為器
接下來老子會繼續(xù)推進。有了團隊建設,上下級關系連在一起了,接下來要干什么呢?怎么才能更好地向前發(fā)展呢?繼續(xù)推進,講的是什么呢?
“埏埴以為器”,這是講的我們做一個碗(古代的陶器),我們需要有泥有水,把它攪合在一起,最后才能夠成為一個碗。這講的是什么?講的是吃飯的問題,團隊建設之后要干什么?必須解決吃飯的問題。你不解決吃飯的問題,大家餓著肚子沒法干活。
所以過去古代最強大的團隊是什么?是軍隊。軍隊講的是什么?講的就是行軍、吃飯。
老子他講的很現(xiàn)實、很務實,全是方法論,全是具體的不能再具體的方法。如果你看不懂八十一章,覺得老子在講什么呀,講玄學?你看看這是玄學嗎?講得不能再具體了,民以食為天??!所以他講了一個碗。
那么把這個碗比喻成團隊更好的建設,放大它。怎么放大?“當其無,有器之用”。
我們發(fā)現(xiàn)一個怪現(xiàn)象,就是圍繞整個碗它是被泥土所圍起來的,那么中間呢?中間是空的。中間是什么?還是回到剛才說的“三十輻共一轂”,中間是領導人。
也就是說,你領導人想把這個團隊做得更好,第一你要解決所有人的吃飯問題,讓大家沒有后顧之憂;然后,你的心要擴大,看看這個碗中間空的地方,比一輛車中間空的地方更大一點,所以你的心胸會更大。
那么,你得的好處應該是少的,而讓所有下面的人,比如這三十個人,得的好處是多的。也就是說,好處是讓度出去的,而這個領導人保持一個中空、謙虛的狀態(tài)。
這就是老子在繼續(xù)推進,讓領導人知道自己的心胸必須繼續(xù)放大,否則的話,這個團隊無法建設。
所以我們義工,不管是義工隊員們,還是義工領導們,一定要明白:你的領導位置越高,你的心胸就該越大。
鑿戶牖以為室
如果僅僅是這些話,那就不叫老子了,還要繼續(xù)推進,看看后面在說什么。鑿戶牖以為室”,這什么意思呢?繼續(xù)放大,房子周圍全是墻,中間是空的,什么意思呢?
領導人還要考慮大家住的問題,光吃飽了還不行,還得住。人只要是有肉體,就得有住的地方,若沒有住的地方,將無法前進。為什么?因為會每天擔心沒有住的地方,他怎么向前走呢?走不了的。這是老子繼續(xù)在告訴我們領導人該怎么做。所以《道德經(jīng)》就是要告訴每個人:你首先做自己的領導人。
為什么講一套房子?因為這是指一個家。家是最小國,國為最大家,你首先把這個家建設好,你才有可能建設這個國。作為我們道系,你只有把家建設好,把一套房子搞好,然后才能把整個團隊搞好。
“當其無,有室之用”,中間必須是空的,領導人如果裝滿了偏見、傲慢與先入為主,那么他無法帶動這個團隊,這就是道家的一個分支--《孫子兵法》里面講過的“上下同欲者勝”。就是你這整個團隊,領導人也好,部下也好,所有的人必須是一條心,必須是心連心。
所以我們道系要求每一個隊員、每一個聽眾、每一個粉絲與善知識必須是心連心。只有心連著心,大家才能向前走去,才有開悟的可能。
說到這里,師父要檢討自己。其實師父常常覺得自己非常愚昧,是很愚蠢的。很多人或許覺得這是師父在上面謙虛,不是謙虛,這是真話。只有當一個人覺得自己愚蠢、愚昧,才能夠向前走去。如果我覺得我很聰明,我很智慧,我已經(jīng)大滿貫了,我怎么可能再提高我的知識?怎么可能再學習?怎么可能得到更圓滿的智慧呢?那就完全沒希望了,所以我的心必須是空的。
怎么才是空的呢?我很愚昧,我很愚蠢,我知道自己愚蠢,我知道自己很無知,我知道自己沒有知識,我就拼命地學啊學啊,哪怕我到了八十歲我還在學習,為什么?為學日益。這是大圣人老子告訴我們的,這不是空話,這些就叫方法論。你只能如此,才能走向功成,所以說“當其無”才“有室之用”。
是不是這樣就完了呢?如果這樣的話,那你就完全不懂老子,也不懂《道德經(jīng)》的精神世界。既然他已經(jīng)告訴我們了“有與無“,那么我們就要知道我們能看得見摸得著的這個文字叫做“有”,也就是說,老子《道德經(jīng)》五千言,我們把它理解為“有”,這叫言內之意。
那么還有“無”呢?我們能想到嗎?言外之意,就是老子不寫了,你自己能想到嗎?如果你想不到,你懂什么《道德經(jīng)》?不懂!因為他已經(jīng)反復講了,“有”與“無”的關系,“無”是什么?放大格局。
來,我們現(xiàn)在放大格局,我們想一下,我們就像《西游記》的孫悟空一樣,我們學會了筋斗云,我們像神仙一樣地騰云駕霧飛向天空,然后我們就飛啊、飛啊、飛啊,飛到哪里了?飛到了古城西安。我們從天空向下一看,看到了啥?
看到有很多老百姓在下面走路,看到有馬車,看到有熙熙攘攘的人群,看到了街市的興旺。我們向周圍一看,有城墻。一座古城,它周圍都是有四堵墻把它圍起來的,為什么?它有兩個作用:第一個作用是抵御外敵,就像人體有一個太陽膀胱經(jīng),相當于是人體的城墻,疫情之下,都是因為這個城墻不牢固了,才會中病毒;而對某些城墻很牢固的人,他就很健康,外面這樣病那樣病,就到不了他身體里面來,所以說這個城墻很重要。
那么再繼續(xù),我們把城墻比喻成我們的部下,我們的團隊,那么團隊的堅固很重要。團隊一定要有堅定的向心力,大家向著中間的核心,不能變心,必須很忠誠,這個很重要。忠誠就像墻壁一樣,當外敵入侵,競爭者來了對我們沒有作用,為什么?已把它擋在城墻之外,這是第一個作用。
第二個作用是什么?第二個作用是里面的人團結在一起才有力量。僅僅是這樣嗎?我們突然發(fā)現(xiàn),在空中向下一看,東、南、西、北還有四個大門,為什么要設立四個大門?這是為了讓人們可以自由出入。
自由出入的意義在哪里呢?我們要走出去,比如師父到國外去,從大門出去了,干什么?獲取更廣大的知識,獲取更廣大的信息,我們保持一種愚蠢、愚昧的狀態(tài),我們才能去接受。如果我覺得我大滿貫了,我什么也不想學,我什么都知道了,我會走出去嗎?不會的。所以說保持自由開放的心靈,從東、南、西、北走出去。
只是走出去還不行,我們獲取知識還要請進來。所以大門還有個作用,就是把外國的人請進來,請到我們這個古城里面來,這樣我們就建立了什么?建立了連接。連接叫什么?換一個詞語叫友誼,這是非常重要的。
在我們的春秋戰(zhàn)國時代,也就是老子的那個時代,一直是用打仗的方式來解決爭端。有了矛盾就打,誰的拳頭硬誰就打贏,這個方法是不是有效?對當時來說真有效。當時的領導人有兩種道,一種叫王道,一種叫霸道。
孔子提出的就是王道,但當時的人們發(fā)現(xiàn)王道走不通,怎么辦?走霸道!所以當時的秦國,用的就是走霸道,果然成功。但是永遠用霸道行嗎?行不通,因為霸道就形不成人心的歸宿,人心若沒有歸宿,就是雜亂紛飛的。老子提出的《道德經(jīng)》,里面有2500年前老子對未來世界的預言:未來的世界一定是王道,一定是道德。
道德是什么呢?道德是人心。所以說走出去和請進來,這就是我們的聯(lián)想--言外之意。領導人是怎么做的呢?一樣的,我們的最堅強的這些義工隊隊員在里面讓大家統(tǒng)一心思,繼續(xù)修行向前走,幫助更多人。但是我們要走出去,去學習這個世界的知識、信息,讓我們不斷地走向圓滿。
有之以為利
“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放大格局講這個國家,講這個天下,大圣人他可不是看到一個人,也不是看到一個家,他是放之于四海,放之于天下。
什么意思呢?
我小時候發(fā)現(xiàn)周圍的人都覺得自己要奮斗,要學習,將來找一個好工作,父母也是這樣教育的。左鄰右舍都羨慕某某人考上了名牌大學,他都覺得是個人的奮斗。而老子在這里告訴我們什么?“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你個人的奮斗是一種利,你個人去奮斗,將來很厲害,找到很好的工作,做了很好的職業(yè)或者是說取得了名氣,獲得了財富,這個都叫利,就是有利益。
“無之以為用”,這個國家、這個國土看起來對你沒有任何用處,我們就覺得好像是個人的功勞占90%,周圍的環(huán)境占10%。但是當我領悟了《道德經(jīng)》之后,我突然發(fā)現(xiàn)要倒過來,就像一個碗一樣,真正的外面的占了10%,中間空的占了90%。
怎么叫倒過來?我就以我自己為例,走到今天,我自己的奮斗,其實只占10%,而我生的這個國家給我的利益占90%,這就是我現(xiàn)在所感悟到的《道德經(jīng)》要告訴我們的道理。其實是這個國家?guī)椭阕呦虺刹牛瑳]有這個國家你根本無法成才。
為什么這個國家很重要?我舉個例子。
比如我能學會說話,是這個國家給我的。我一生下來,父母說的全是中國話,說的是四川話,然后學的文字全是中國文字。這是什么意思?這是這個國家所特有的給我的一個助力,一個因緣。有了這個東西,我才能學到知識,我才能夠看懂《道德經(jīng)》的文字。
但是僅此遠遠不夠,還要有國家的法脈、血脈的流傳,只有幾千年不斷脈,才有師父對我的傳承。如果不在這個國家,這些全部都消失歸零,那么我無法成才。
其他人也是一樣的,其他的企業(yè)家、大老板,還有各種各樣的專業(yè)人才同樣如此。如果你不生在這個國家,你不得到國家各種各樣因緣的助力,你根本就不可能是現(xiàn)在的你,你已經(jīng)變成另外的人。比如,你在非洲出生,你就受到非洲那個國家對你的影響;你在印度出生,你一定會受到印度整個國家對你的影響。
所以一定要知道,個人的成才只占10%,就是說,你全部的努力只占10%,而整個國家對你的幫助占90%,這是《道德經(jīng)》在點化我們。如果你不這樣做,你將來無法真正地成功,因為你就沒有感恩之心。沒有人喜歡一個沒有感恩之心的人,那么你在團隊里面就不可能獲得大家的尊重。你只有感謝周圍所有的人,你才有得到尊重的這種可能性。
所以說最大的力量是感恩,是感化,是尊重別人。然后別人會反饋回來尊重你,最后才會上下同欲,心連心。這就是精神世界。
一般人很難理解,說白了,就是說,一個人成功之后,90%的利益必須分出去,就這么簡單。你最多占10%,甚至1%的利益,你才會獲得巨大的成功,才有功成的可能。我們看姜子牙成功之后,趕緊到他的小小封地去了;張良一個留侯,小小的,而且最后還走了,到山里去了,什么道理?所有的功勞,自己只占很小的一部分,可能10%、可能1%。
但是現(xiàn)在人不懂《道德經(jīng)》,他會覺得這件事情是我做成了,我是老板,所以我應該得90%。他完全不明白《道德經(jīng)》,《道德經(jīng)》說白了就是放大心量,把自己的心放得越空越好。
與天下同行
未來的世界一定是《道德經(jīng)》的世界,如果做不到《道德經(jīng)》,一定不可能大同。《推背圖》所講的未來的大同世界,一定是深深地領悟了《道德經(jīng)》,這個世界才行;而再用霸道沒用,一定會把天下搞到大亂。
誰掌握《道德經(jīng)》誰就能夠與天下同行,而千萬不能用“征服”這兩個字。
比如說我是一個善知識,我征服了我的這些義工。不是的,不是征服了他們,反而是他們來度化了我,為什么?如果沒有這些廣大的義工神仙們,我的功德從何而來?如果沒有這些廣大的眾生們來注解《道德經(jīng)》,《道德經(jīng)》怎么會流傳千古?
所以說,哪怕他站在一樓注解,我相信所有的《道德經(jīng)》的一線單傳的這些傳承人都充滿了感激;哪怕他把《道德經(jīng)》說錯了,我們都要感激他,因為他通過這個方式讓《道德經(jīng)》流傳千古。所以說老子對這些不管是怎么解《道德經(jīng)》的人都會充滿了感激。
好了,講到這里,今天的課程也就差不多要收尾了,那么我們作為義工,作為義工的領導們,將來該怎么做呢?大家好好感悟。要永遠按《道德經(jīng)》所告訴我們的這些道理來運用。
如果是家里有小孩,未來想讓他做領導人,那么一定要學習《道德經(jīng)》,學好了之后,你到任何公司一定是棟梁之才。你要做公務員,你在公務員里面一定是可以不斷向上走,這是千古以來的道家的這些大家長、祖師爺們給我們留下的深深的教育。
包括百家爭鳴的這百家,其實他們內心深處都知道,他們都是道家道系的學生,只不過他在某一方面進行發(fā)揮。
比如孔子其實是老子的學生,他受到了啟迪之后,開悟了,就在他那一方面修身、治國、平天下,走向了更規(guī)范的發(fā)揮,僅此而已;其他還有很多家,比如武術家、太極拳,在他們那個太極和拳術方面進行發(fā)揮;醫(yī)家孫思邈在醫(yī)術上進行發(fā)揮。
但是老子的《道德經(jīng)》,當你真的把它吃透了,會明白沒有任何其他的思想高過于他,整個地球世界沒有高過于《道德經(jīng)》的,絕對沒有。
因為它已經(jīng)是把整個三千大千世界全部包羅在里面了,只是我們領悟不到。包括今天師父在上面講的內容,也只是領悟了一二分,僅此而已。后面還有很多很多對宇宙的描述,我們暫且打住不說,因為大家已經(jīng)把它作為玄學無法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