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許多人明明很努力很優(yōu)秀了,卻還是不快樂?
—— 他說,還不夠好,總覺得自己可以做得更好;
—— 他說,不配快樂,畢竟跟“別人家孩子”相比還差得遠;
—— 他說,沒有安全感,好像此刻擁有全世界,下一秒就會失去;
—— 他說,就算再努力,似乎也達不到父母、最在乎之人的期待;
—— 他說,習(xí)慣性想要令所有人滿意,早已忘了如何取悅自己……
要回答這一問題,我們還得回到一個人的童年。
《愛,就是接納他本來的樣子》
No.1
父母的心中都住著一個完美的小孩。
很多父母都覺得自己的孩子還不夠好,還可以更好。正是因為我們有這樣的心念,我們忘記了要看見孩子本來的樣子,而是執(zhí)著于自己對完美小孩的期待。
所以我們會看到很多有創(chuàng)傷的人,他們很努力,他們在外人看來足夠優(yōu)秀,但他們卻不快樂。因為在他們自己的評價體系里,他們覺得自己還不夠好,他們覺得自己還可以更好。他們這樣的心念是從哪里來的?是從父母那里來的。
在一個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如果父母永遠覺得他不夠好,他就永遠覺得自己沒有達標(biāo),他還要繼續(xù)努力,那么這個孩子的生命一定常常是和失落、沮喪相伴的。
因為他從父母那里感受到“我不好”“我還不夠好”“我還可以更好”。他不能夠在那個當(dāng)下來感受自己已經(jīng)足夠好了,他會把注意力一直放在“我如何做才能更好”“我該如何做才能讓別人覺得我更好、更完美”上面。
No.2
No.3
No.4
No.5
注:標(biāo)題為編者自擬
內(nèi)容整編出自 | 張娟《在生命深處與孩子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