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金錢真的這么壞,那大家為什么想要得到自己非常討厭的東西呢?
對于富人來說,金錢意味著自由和機遇。而普通大眾從小就被灌輸金錢是萬惡之源的概念。如果金錢真的這么壞,那大家為什么想要得到自己非常討厭的東西呢?富人和普通人的想法究竟有哪些不同呢,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五點。
1。窮人想方設法省錢,富人則更注重賺錢。
Steve Siebold說:“從小父母就教育我們要省吃儉用,但是光靠省錢是賺不了大錢的。2012年美國的人均收入約為3.8萬美元,如果你省下10%的收入,那么一年到頭你也就省下3800美元。這不是積累財富的好方法,靠這種方法你永遠成為不了富翁?!?/p>
Steve Siebold說富人也省錢,不過他們把主要精力放在賺錢上了。如果富人每年也省下10%的收入,顯然他們的10%更有意義。
2。窮人認為創(chuàng)業(yè)充滿了風險,而在富人眼中,創(chuàng)業(yè)是通向財富之路。
SteveSiebold說:“我們身邊的大多數(shù)人都以線性思維來思考金錢。他們會這樣思考問題:如果我每小時賺a元,要想賺更多的錢,我就要增加工作時間或者尋求升職之道。就連獲得良好教育的商人都覺得自己需要考MBA,來為日后的高薪之路鋪平道路。然而,富人們則去努力尋找商機,挖掘商機來賺錢?!?/p>
3。窮人感性對待金錢,而富人理性對待金錢。
SteveSiebold曾經說過,對于富人和金錢的消極觀念使得許多人在管理自己的財務時畏手畏腳。
Steve Siebold在《富人是怎么想的》中寫道,一個出身平凡、才華橫溢、受過良好教育的年輕人本可以取得成功,然而對于富人和金錢的錯誤觀念卻使他變成了一個畏畏縮縮、窮困潦倒的空想家。
富人在做出財務決策時從不膽怯,他們并不害怕賠錢。對于他們而言,金錢是為他們帶來更多機遇的工具。
4。窮人做事的目標并不明確,而且不給自己設定一個明確的截止日期。相反,富人的目標明確,說做就做。
SteveSiebold說“窮人往往大浪淘沙,希望能夠淘得真金,從此一夜暴富。而富人則更加務實,他們用心經營自己的資產和認真打理自己的生意。他們知道,不管自己做什么生意,只要行動就有意義。在他們眼中,做生意就是為了賺錢,他們并不覺得這一目標有什么可恥的。”
SteveSiebold說,富人每次都全心全意地專注于一個目標,而不是四處撒網(wǎng)漫無目的地做各種事情來賺錢。
5。窮人花的比賺的多,富人賺的比花的多
Steve Siebold稱,雖然美國地產大亨唐納德·特朗普和維珍品牌創(chuàng)始人理查德·布蘭森經常乘坐私人飛機環(huán)游世界,但是大多數(shù)富豪還是生活得簡樸些,他們開“普通”轎車,住“普通”房子,只是碰巧在銀行里有500萬美元的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