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我們開始講述希波戰(zhàn)爭。
歷史上的希波戰(zhàn)爭一共兩次,中間相隔了十年,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東西方的戰(zhàn)爭較量。記述這兩場戰(zhàn)爭最為權(quán)威的著作,當(dāng)屬西方史學(xué)之父希羅多德的不朽巨著《歷史》。這部書從波斯崛起寫到兩次希波戰(zhàn)爭,全書共分為九個章節(jié),按照古希臘九位繆斯女神的名字分別命名,形成了一部以戰(zhàn)爭過程為主軸、詳細記載參與戰(zhàn)爭各個國家內(nèi)政外交和地區(qū)風(fēng)土人情的曠世巨著。我的寫作,主要也是參照這部作品。
但是我選擇這部作品的主要原因不是因為它的名氣,而是在于它的核心價值:客觀與公正。
(希羅多德)
一般現(xiàn)在市面上比較靠譜的講述希波戰(zhàn)爭的作品,比如英國作家湯姆.霍蘭的《波斯戰(zhàn)火》,或者唐納德.卡根的《伯羅本尼撒戰(zhàn)爭》,或者經(jīng)典文獻,如埃斯庫羅斯的《波斯人》、西塞羅《論神性》、保薩尼亞斯的《希臘志》都是站在希臘人一方說話的,免不了會“尊希臘、貶波斯”。但是希羅多德不一樣,他作為一個希臘人,并沒有在書里偏袒希臘人,有的地方的措辭,明顯是站在波斯立場上看問題,作為讀者的體驗也就迥然不同了。因此這部書能給我們帶來不一樣的認知與視角。
立場不一樣,結(jié)論也就會不同。希羅多德深知這一點,所以《歷史》一書中,他力求做到客觀公正,盡量從中立的角度看問題,這便是這部書最值得稱道的地方,也是我選擇《歷史》作為我的寫作的第一參考書籍的最主要原因。
接下來我們就沿著希羅多德的足跡,一起去看看這兩場戰(zhàn)爭都發(fā)生些啥,還有我們能琢磨出什么道理來。
首先讓我們暫時離開愛琴海,把眼光往東挪一點兒,去看看希波戰(zhàn)爭中的另一方——波斯的來龍去脈。
(波斯帝國全盛時期)
波斯,是今天伊朗的前身。
波斯發(fā)源于今天伊朗一個叫做法爾斯的地方,大概位置是在伊朗的西南部。這個地方堪稱伊朗最牛的地區(qū),因為伊朗歷史上最為強盛的兩個時期,阿契美尼德王朝和薩珊王朝,最初全部崛起于法爾斯地區(qū)。我一直把這個地方和我們中國東北作類比,因為東北是女真人的發(fā)源地,中國歷史上女真人建立的兩個朝代,完顏氏金朝和愛新覺羅氏清朝,都在中國歷史上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法爾斯的古文發(fā)音“Parse”,隨著與希臘文化的交流就演變成希臘語“Persis”,最后演變?yōu)榻裉觳ㄋ沟挠⒄Z單詞“Persia”。
今天大家與伊朗人交流,會有一個感覺,那就似乎每一個伊朗人發(fā)自內(nèi)心都散發(fā)著一種驕傲,特別是當(dāng)他們面對中東一幫阿拉伯哥們兒的時候,這種與眾不同的感覺會非常明顯。如果你認為他們都信仰伊斯蘭教就把他們看成差不多的一類人,那么伊朗人會非常嚴肅地告訴你:我們不一樣!
伊朗和中東阿拉伯民族不一樣的地方很多,但最主要的區(qū)別是三個:民族、語言和宗教。在伊朗人看來,波斯民族,比起阿拉伯民族而言,文明程度更高,歷史更為悠久。波斯人開創(chuàng)歐亞非大帝國的時候,你阿拉伯人還在沙漠里吃沙,我們可比你先進太多了;伊朗人是雅利安人,講的是雅利安語,是印歐語系的一個分支,今天伊朗的英語Iran和雅利安的英語Aryan無論從發(fā)音還是構(gòu)詞規(guī)則上都非常接近,就是因為兩者近親的緣故。阿拉伯民族是閃米特人,講的是閃米特語,語言的差異導(dǎo)致文化基因也不一樣,阿拉伯人普遍是游牧出生,而不管是現(xiàn)在的伊朗還是古代的波斯,文明的基因是定居和農(nóng)耕,兩者文明的底層邏輯是不一樣的。至于宗教,伊斯蘭世界的遜尼派和什葉派的內(nèi)部矛盾已經(jīng)互相仇視了上千年,遜尼派(Sunni)的老大是沙特,而什葉派(Shia)的扛把子就是伊朗。作為什葉派領(lǐng)袖,伊朗在伊斯蘭宗教事務(wù)中,影響力是舉足輕重的(伊朗成為什葉派領(lǐng)袖的故事,我們后面談到阿拉伯帝國的時候會涉及),伊朗也自然瞧不上周圍那幫遜尼派阿拉伯國家的人(當(dāng)然反過來他們看伊朗人也不眼)??傊?,伊朗在中東,處處顯得與眾不同,卓爾不群。
如果你要問這種驕傲從何而來,追根溯源的話,就是我們今天的主角:居魯士大帝,以及他一手開創(chuàng)的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
(居魯士大帝)
波斯坐落在今天的兩河流域(幼發(fā)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兩條大河形成的沖積平原,便是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的核心區(qū)域,是“新月沃地”的組成部分。這個地方土地異常肥沃,《圣經(jīng).舊約》上說“流著奶和蜜”的迦南地區(qū),就是“新月沃地”的一部分,可見這個地方產(chǎn)生文明的條件得天獨厚,因此也就孕育了人類最早的文明——蘇美爾文明,與埃及文明成為人類有史以來最早的文明發(fā)源地,領(lǐng)先于后來的希臘、印度和中國。
但是這個地方與其他文明區(qū)域相比有一個很不同的特點:一點遮擋都沒有。
其他的文明,多少都有一點自然形成的屏障,可以對自身的安全有一點依托。比如埃及有撒哈拉沙漠、希臘有地中海、印度有興都庫什山、中國有青藏高原,而美索不達米亞啥都沒有,是真正的一馬平川。而這個地方又是如此富饒,那無論是大羅神仙還是牛鬼蛇神,都能來這里試試身手,碰碰運氣。因此就必然就造成了一個問題:打仗的時間多,太平的時間少。所以兩河文明的書籍看起來特別頭大:部落太多,人名太多,地方太多,戰(zhàn)爭太多,事件太多,彼此之間的關(guān)系又太復(fù)雜,讀起來就一個字:亂。
如果撇開那些支線劇情,兩河文明的發(fā)展脈絡(luò)最精簡的概括應(yīng)該是下面這樣的:
蘇美爾—阿卡德—巴比倫—赫梯--亞述--新巴比倫—波斯
講述波斯,我們從亞述開始。
亞述是兩河流域的一個大玩家,存在時間前后長達數(shù)百年,疆域最遼闊的時候曾經(jīng)統(tǒng)治整個美索不達米亞地區(qū),輝煌一時。亞述歷史上曾經(jīng)接連出現(xiàn)了6位大有作為的君主,將亞述的版圖擴充到了極致。但是不管是誰,他們都遵循了亞述人的一個普遍特點:極其彪悍。
注意措辭,不是彪悍,是極其彪悍!
大家今天如果去到倫敦大英博物館參觀,在其中的中東館區(qū),有一組是展示亞述人打獵的浮雕,展品是幾十組石雕一一拼接而成,這組浮雕占據(jù)了兩個墻面,你從頭到尾走一邊,能夠完整看清楚亞述人當(dāng)時集體狩獵的宏大過程,十分震撼。
之所以要講這組展品,倒不在于它的藝術(shù)造詣,而在于內(nèi)容。大家仔細去看浮雕,會發(fā)現(xiàn)這幫亞述人打獵的對象很特別,他們只對一種獵物感興趣:獅子。
(倫敦大英博物館中東區(qū)亞述浮雕群)
(亞述人獵殺獅群)
亞述人這種狩獵獅子的習(xí)俗,最初是部落自然的行為。后來等到帝國越來越大,統(tǒng)治者刻意將這種捕獵形式固定下來,作為亞述人精神文明建設(shè)的重點抓手。類似于清朝滿人每年的熱河秋狩。通過這種集體活動,提高凝聚力,重申尚武的精神。從這個例子里大家可以自己腦補,這幫人崇尚武力到了什么程度。同樣,大家也不難想象,如此彪悍的這幫人,對待被他們征服的人,會是個什么嘴臉。
獅子我們都不放在眼里,你們這幫屁民算什么東西?
在這種思維意識下,亞述從上到下就是一部暴力機器,國家治理根本談不上技術(shù)含量。閱讀亞述的歷史,看到的最多的字眼就是酷刑與征服,他們酷刑的暴虐程度,征服的嗜血程度,在人類歷史上都不多見。
可想而知,這種統(tǒng)治方式出問題那是早晚的事。
在亞述最后一位雄主巴尼拔去世后,亞述帝國迅速衰落。而在同時,鄰居迦勒底人崛起了。公元前626年,迦勒底攻占了亞述統(tǒng)治下的巴比倫城,建立了新巴比倫王朝。公元前612年,新巴比倫王國攻占了亞述首都尼尼微,7年后的公元前605年,如日中天的新巴比倫軍隊在著名的尼布甲尼撒二世統(tǒng)領(lǐng)下,在卡赫美士戰(zhàn)役中擊敗了埃及軍隊,亞述僅剩下的一點兵力也在這場戰(zhàn)役中被消滅干凈,至此,這個曾經(jīng)不可一世亞述帝國徹底滅亡,前后才21年。相比他的存續(xù)期,他的滅亡快得就像自由落體,與他血腥的統(tǒng)治脫不開干系。
滅了亞述,整個地區(qū)就進入了新巴比倫王國當(dāng)老大的時代。在巴比倫大哥的身邊,有個小弟叫米底王國,從一開始就堅定跟隨巴比倫東征西討。現(xiàn)在大哥牛掰了,他也跟著風(fēng)光無限,從一個不起眼的小國,一下子干成為了大國。這樣一來,米底國和大哥新巴比倫,還有他的北方鄰居呂底亞一起,成為了美索不達米亞地區(qū)的三大帝國。
波斯,正是這個米底王國的小弟。
(波斯崛起前的位置)
說到這兒,大家發(fā)現(xiàn),原來一開始的波斯只是一個菜鳥小國,撐死了就是一個跟班。一個連上牌桌資格都沒有的屌絲國家,那怎么就變成了那么牛的超級大玩家呢?
逆襲,從一個夢開始。
一天夜里,米底國王阿斯提格斯做了個有點尷尬的夢。他夢見他的女兒在小便,結(jié)果尿液一落地居然變成了大洪水,淹沒了整個王國。醒來后他趕緊找祭祀解夢,得出的結(jié)論說這是大兇兆,代表著你女兒以后生下的孩子會毀滅米底王國。阿斯提格斯一聽就急了:好不容易有了今天不能就這么沒了。于是他大手一揮,立刻把女兒遠嫁了出去,給了一個叫岡比西斯一世的波斯低級貴族。阿斯提格斯打的算盤很清楚:波斯是我的附庸國,一個弱雞小部落,女兒嫁的人在這個部落里也不算最有實力的貴族,那么將來你的孩子也不能威脅我的國家。
女兒嫁過去之后,不久之后生了一個男孩,他就是居魯士。
阿斯提格斯?jié)M以為事情到此結(jié)束了。結(jié)果又是一天夜里,他又做了一個夢,又是夢見他的女兒,不過這次不是不文明行為,而是她女兒的肚子里長出了一株葡萄藤,把整個美索不達米亞都給遮住了。醒了過后,阿斯提格斯再找人解夢,得到的結(jié)果和上次一樣:你女兒生的孩子,將來會滅了所有人,包括你這個外公!
接下來的橋段就很俗了,都是我們熟悉的味道。
快崩潰的阿斯提格斯派來了手下的一員大將哈爾帕格斯,指示他去殺人滅口。哈爾帕格斯找到了岡比西斯一世夫妻倆,但是始終下不去手,最后他偷偷把小居魯士帶到了很遠的地方。那里正巧有一對夫婦,剛生了一個男孩夭折了,他們就主動收養(yǎng)了居魯士,再把他們死去的孩子的尸體交給哈爾帕格斯回去交差。
居魯士就這么活了下來。
長到少年,小居魯士長得濃眉大眼,體格強壯,成了當(dāng)?shù)氐暮⒆油?。有一天,這幫孩子在玩小孩子過家家的游戲,居魯士在里面扮演國王,有一個當(dāng)?shù)氐拇筚F族孩子也和他們一起玩兒。結(jié)果不知道是入戲太深還是假戲真做,居魯士在游戲里以國王的身份,用鞭子抽了這個貴族孩子一頓,那可是實打?qū)嵉恼娉?,打的人家小少爺遍體鱗傷。貴族孩子的父母當(dāng)然不干,就抓住了居魯士這個沒大沒小的小王八羔子扭送公堂。由于涉及到大貴族,這個案子就驚動了宮廷,居魯士的身世就在這個案子審理過程中被挖了出來,國王阿斯提格斯因此得知了他這個外孫還沒死。
在核實了居魯士身份后,阿斯提格斯立刻起了殺心。就在這千鈞一發(fā)之際,阿斯提格斯身邊有個祭祀,估計不想主子作孽太多,就忽悠老板說:你這個外孫在游戲里面已經(jīng)成為國王了,那么現(xiàn)實中就成不了王了,因為波斯有句話叫做“沒人可以兩次稱王”。既然這個小子沒辦法成為國王了,那對你還有什么威脅呢。畢竟是你的外孫,血濃于水,殺得怪可憐的,還是留著好。一番說辭下來還真把阿斯提格斯給說動了,居魯士因此涉險過關(guān),被送回了波斯。
回到波斯的居魯士,理所當(dāng)然地恢復(fù)了貴族的身份,接著繼承了家產(chǎn),這是居魯士人生的第一桶金,接下來的幾年,年紀輕輕的居魯士卷起袖子勵精圖治,其中最為關(guān)鍵的一步是在公元前559年,他率領(lǐng)部族成功統(tǒng)一了波斯的10個部落,不僅使居魯士的威望蒸蒸日上,也使波斯正式成為一個統(tǒng)一體。在居魯士的治理下,波斯內(nèi)部秩序井然,日子過得有聲有色。
本來這樣的日子挺好,但像他這樣能干的人,老天爺注定不會讓他當(dāng)小清新的。
不久后的一天,他接到了一個人寫給他的一封信、一封勸他造反的信。
寫信的人,叫哈爾帕格斯。
對,就是那個被派去殺居魯士、又沒能下去手的米底將軍。
阿斯提格斯雖然沒再為難居魯士,但是看到哈爾帕格斯,心里很窩火:好你個龜孫,居然敢抗命!為了讓他長點記性,阿斯提格斯干了件特別混蛋的事兒。
在一次宮廷宴會上,阿斯提格斯設(shè)計將哈爾帕格斯的兒子騙到偏僻的地方殺害,然后命令廚房把這個孩子剁成肉醬做成菜,放到哈爾帕格斯面前,讓他蒙在鼓里的情況下吃了下去。等吃完了,再把孩子的遺骸放在籃子里送到哈爾帕格斯面前,讓他把這些“用不著的東西”帶回去,等于用這種變態(tài)的方式告訴他你吃的是自己的兒子。
要是換了別人碰到這種場景,要么當(dāng)場崩潰、要么直接抄家伙上去拼命了。但這個哈爾帕格斯卻是個不一般的狠人,面不改色,照吃不誤,吃完了還表示奴才抗命罪有應(yīng)得,領(lǐng)導(dǎo)殺得有道理,滿口都是謝主隆恩、我主萬歲的話。阿斯提格一看認錯態(tài)度很好,覺得這小子還算識相,敲打的目的達到了,就沒再繼續(xù)追究,哈爾帕格斯官照當(dāng),兵照管,權(quán)照抓。
每次看到這,我都對阿斯提格斯這個老兄的智商著急。
我們一直都說“胡蘿卜加大棒”手段有多么有效,但這招用起來可是個技術(shù)活兒。簡單說就是胡蘿卜要足夠大、足夠多,舍得給,人們才有動力去干活。而大棒要有效果,掄起來要注意分寸,不能用力過猛,打疼了人會長記性,打死了就傻缺了。阿斯提格斯以為這種殺雞儆猴的把戲就能換來戰(zhàn)戰(zhàn)兢兢的忠誠,但你殺的可是人家親兒子,哈爾帕格斯豈會善罷甘休?你殺人家兒子還繼續(xù)讓人家掌權(quán),不是等于給自己挖坑埋雷嗎?你是不是過高估計了自己控制局面的能力?
我一直想問問這位阿斯提格斯:你這么好的自我感覺究竟是哪里來的?
因為有了這個血海深仇的故事,這才有了上面提到的,居魯士收到勸他造反的書信。在信中,哈爾帕格斯承諾,只要你造反,他就當(dāng)內(nèi)應(yīng)。
居魯士接到信后,權(quán)衡再三,覺得他這個外公實在太不是東西了。如果他起兵,勝算應(yīng)該很大。
那就反!
決定造反的居魯士,進行了極富創(chuàng)意的戰(zhàn)前動員。
有一天,他將族人召集在一起,每個人都帶上種地開荒的工具,跑到郊外。居魯士指著一片荒地,讓族人們馬上對這塊地進行開墾,不許問為什么,叫你干你就干,不服憋著。所有人在他的指揮下往死里干了整整一天,一個個都累成了狗。到了晚上收工,居魯士一分錢工資沒發(fā)、一句暖心的話沒講,揮揮手拿他們當(dāng)屁一樣給放了。族人雖然不敢問,但是心里非常惱火。
到了第二天,居魯士又把族人召集到一塊兒,不過這次沒帶他們?nèi)ヅ俚?,而是到了一處花園。族人們走進去的時候,發(fā)現(xiàn)盛大的宴會已經(jīng)準備好了,到處都是鮮果佳肴和各色美酒,還有歌舞助興。這一次居魯士笑臉相迎,熱情招呼大家開吃。族人們雖然感覺這小子肯定有事情,但既然來了,那就先吃飽再說。于是這幫波斯人敞開了吃喝,宴席持續(xù)了整整一天,享受了一次難得的奢侈。
酒足飯飽之后,居魯士站起來問了大家一個問題:
你們覺得昨天的日子好,還是今天的日子好?
這不是廢話嗎!
要的就是這個效果。
居魯士說,我們波斯人現(xiàn)在被米底人統(tǒng)治,我們的生活狀態(tài)就好像是第一天的樣子。我們干活干到吐血,在米底人看來就是活該,因為他們當(dāng)我們是奴隸,奴隸就活該被歧視,受虐待也是天經(jīng)地義。想要好臉,不存在的。想要工錢,做夢去吧,想要好日子,奴隸不配過好日子。這就是我們波斯人當(dāng)前的處境。
而今天的日子,每個人都覺得好,但是如果我們不反抗,這種生活是不會自動找上門的。米底人天天過的就是這種日子,而我們只能看著。但是今天,我居魯士向大家保證,如果大家愿意和我站在一起并肩作戰(zhàn),我一定可以帶領(lǐng)大家把壓在我們頭上的米底人掀翻,我保證以后大家天天能過今天這樣的日子。
這下,這幫波斯哥們兒全明白了,這是造反動員啊。
干不干呢?
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陣沉默。
:“如果失敗,要殺頭的。”有人提醒居魯士。
:“要是不干,你現(xiàn)在的日子可能還不如殺頭來得痛快?!本郁斒刻嵝阉麄?。
看看身上的破衣爛衫,再看看手里的酒肉。
爺們兒干了!
公元前553年,波斯人居魯士,在伊朗法爾斯地區(qū)集結(jié)軍隊,扯起反叛大旗,正式對米底帝國宣戰(zh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