謙仔用137累積法系統(tǒng)讀經(jīng)典第1776天,
本周讀經(jīng)內(nèi)容:《少年兒童詩詞啟蒙》41-60,《傷寒論》30,《文學啟蒙》之《燭之武退秦師》、《介之推不言祿》、《蹇叔哭師》。
洋洋用137累積法系統(tǒng)讀經(jīng)典第51天,
本周讀經(jīng)內(nèi)容:《易經(jīng)》師卦、比卦,《笠翁對韻》八,《成語接龍》1。
早上照例陪謙讀完三樣經(jīng)典。讀《文學啟蒙》的時候,想起前幾天蘭姐提到高二的兒子現(xiàn)在的歷史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很多文言文,我再次慶幸我和謙一直在堅持讀經(jīng)典,因為《文學啟蒙》里有很多歷史典故,我們反復讀,就算謙現(xiàn)在不能全部理解,至少以后見到不會那么陌生,多少能懂一部分。
我吃完早餐去上班,謙今天上學前完成了有效時間30分鐘的英語閱讀,下午放學回來之后,趁著休息時間又讀了二十多分鐘,今天所讀詞匯量達到了兩千多,挺好。
晚餐后洋洋在鄰居貝貝哥哥家玩,我和貝貝媽聊了會兒關于孩子教育的話題。聊天中,貝貝媽問道:“為什么我看到好多孩子,小學的時候成績很好的,到了初中成績就開始明顯下降呢?”
我的回答是:因為小學的知識內(nèi)容少,很多孩子在小學階段靠各種刷題和補習來提高分數(shù),但沒有注重閱讀和方面的積累,上了初中之后,科目從三科增加到七八科,需要掌握的知識量也陡增,那時候作業(yè)又多,根本沒有太多課余時間來做閱讀的積累,如果孩子在小學階段養(yǎng)成了好的學習習慣,初中繼續(xù)努力的話尚且還能穩(wěn)住成績,但若是小學階段本身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養(yǎng)成得不好,那到了初中肯定的一路下滑的……
就拿英語來說,我所見到的我們這個地區(qū)的普遍情況是:雖然是小學三年級開始開設英語課程,但因為教育部門并不太重視小學英語,小升初時英語占分比例小,自然大多數(shù)學校和家庭也就不重視。三四五年級的時候,每周只有兩節(jié)課英語課,很多學校都是非專業(yè)的英語老師在上英語課,部分老師甚至連基本的發(fā)音都算不上標準……到了六年級,稍稍開始重視些,但依舊只重視考試的分數(shù),所以很多老師采用的就是死扣題型、死記硬背來強行提高學生分數(shù)。這種情況下,就算學生分數(shù)得以提升,那也是空中樓閣,因為學生英語各方面的基礎沒有打好。到了初中之后,很多人甚至完全聽不懂老師的課,完全無法開口說英語,對英語沒有興趣和信心,顯現(xiàn)出來的表象就是原本英語成績還能打八九十分的孩子到了初中成績一路下滑,甚至都及不了格。
再拿語文來說,在小學階段,考題還相對比較死,超綱的內(nèi)容并不多,所以通過各種刷題和補習還能夠得到一個體面的分數(shù)。但是上了初高中之后,語文的知識量劇增,考的很多內(nèi)容都是書上沒有的,老師課堂上也根本講不到那么多的知識點。所以,小學階段不重視閱讀的家庭,孩子知識儲備根本不夠,語文也就越學越吃力。而初高中階段的歷史、政治等科目,也不再是像我們那個年代把書本上的重點記熟就可以拿高分,現(xiàn)在這些科目也很考驗孩子的閱讀理解能力、知識面的廣度和深度。語文不好的孩子,連帶政史地也受到影響……
我慶幸我一直很注重謙的課外閱讀和英語累積。每天半小時的經(jīng)典誦讀,會讓他以后遇到各種古詩詞和文言文的時候相對比較輕松;每天半小時的小i英語原本書籍閱讀,不斷累積詞匯量和閱讀理解能力,同時也擴大了他的知識面;另外,他也會在完成學校作業(yè)和這些累積之余,用小i的語文閱讀贏選擇自己喜歡的書籍來看,這也是在不斷豐富他的知識面……
當初不是為了應試教育做的選擇,如今看來,卻又都能為初高中的學習打下基礎。方向和道路正確,剩下的就是堅持累積。
感恩一切!
與大家共勉,一起用心用愛陪伴孩子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