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老康。一個有溫度的精神心理科醫(yī)生。閑暇時,有同事說,自己雖然都30多歲了,但讓自己去生孩子,心里還是忐忑的,感覺活了這么多年,總覺得自己沒有長大,有時候還覺得自己就是一個孩子。其實,像她這樣的人,在我們身邊還有很多。仔細看看,你會發(fā)現(xiàn),很多人可能已經(jīng)為人母為人父,或兒孫繞膝,可他自己仍像一個孩子,真是至死都是少年。如果說,讓這些自身情感不成熟的人來做父母,不知道會養(yǎng)育出什么樣子的孩子。我們在講
強迫性重復(
AQ009強迫性重復:為什么有些人總會愛上同一類型的人?),講
原生家庭 的時候,很多次都說過,一個人童年的經(jīng)歷會對他以后的生活產(chǎn)生極大的影響。童年時期父母的忽視和拒絕批評會對一個人的自信以及成年后的人際關(guān)系造成很大的負面影響,他可能會不斷重復過去那種令人沮喪的經(jīng)歷,然后為自己感到不開心而自責。從原生家庭的角度來說,這個情感不成熟的父母一定也是來自這樣一個情感不成熟的家庭。在這樣的家庭長大的孩子,會感到一種孤獨感。這種孤獨源于沒有與他人建立足夠的親密關(guān)系,尤其是與父母。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需要有這樣一個人存在,你可以把所有事情、所有感受都告訴他,你可以完全對他敞開心扉,不用擔心受到傷害。你們之間的交流只需要簡短的幾句話或是相互對視,或者僅僅是安靜地坐在一起。當有這樣一個人存在的時候,你會感到很滿足,這會讓你做真實的自己。如果存在一個人想要了解你的時候,而不是批判你的時候,就會有這種感覺。而作為一個孩子,他們安全感的基礎是與親密照料者之間的情感聯(lián)系。孩子在與父母進行真實的情感互動中獲得安全感。那些注重情感的父母會讓孩子覺得他們是可以依賴的,他們也會與孩子一直保持著這種情感聯(lián)系。成熟的父母會有足夠的自我意識,對自己以及他人的感受比較包容和理解。他們會注意到孩子的情緒變化,也會樂于傾聽孩子的感受。當生活在這樣的父母身邊,孩子不管做什么都是自然的,孩子也喜歡與這樣的父母在一起。

而孩子們的孤獨感可能是始于童年,被那些以自我為中心的父母所忽視。這樣的父母是情感不成熟的,以至于沒有注意到孩子的內(nèi)心感受。同時,他們也不怎么重視他人的感受,對于他們自身來說,對人與人之間的親密關(guān)系存在著懼怕和恐懼。對于自身來說,他們可能對自己的情感需求會感到不自如,也不知道應該怎樣在情感上給孩子支持。他們看到沮喪的孩子,可能自己是生氣的,并不會采取措施來安慰孩子,甚至還會責備自己的孩子。當孩子看到父母這樣的舉動,對他們來說,這會壓抑孩子心中渴望傾訴的本能,使得孩子們漸漸壓抑自己,不愿與他人進行情感交流。對于生活在情感不成熟的父母身邊的孩子,無法在情感上得到父母的足夠支持,你會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影響,但卻很難發(fā)現(xiàn)問題在哪里。他們可能會產(chǎn)生這樣的感覺,那就是空虛、孤獨、寂寞好像是自己獨有的,這讓自己感到與其他人不一樣。但作為一個孩子來說,是無法知道這種空洞的感覺可能是因為缺乏足夠的陪伴而產(chǎn)生的一種正常的、普遍的情感反應。對于這種情感的孤獨,最需要有一個人來在意自己的感受,來重視自己的想法。
如果一個人終生都有這種孤獨感,最可能的原因就是在孩童時期,他在情感上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
這些情感不成熟的父母,雖然也會關(guān)注孩子的身體,為孩子提供豐厚的物質(zhì)條件并保障孩子的安全,這一切看起來很正常,但這些父母與孩子之間沒有穩(wěn)定的情感聯(lián)系,孩子們的內(nèi)心就會感到空虛、孤獨。被這些以自我為中心的父母所忽視引起的孤獨感,對于孩子來說,這與其他身體的傷害一樣令人痛苦。只是這種痛苦很難被我們發(fā)現(xiàn)。在這樣的家庭長大的孩子,表面上看起來是正常的,但內(nèi)心里那種孤獨感、空虛感可能一直存在。這種感覺太讓人痛苦了。所以深處其中的孩子會嘗試各種各樣的辦法,只是為了能夠和父母多交流,為了擺脫這種感覺。他們可能會變得取悅別人,把別人的需要放在第一位,而不是注重自己的感受。他們往往習慣隱藏自己真實的情感需求,這可能會妨礙自己與人進行真誠的交流。他們不會期望被人給自己提供幫助或者對自己感興趣,反而他們會主動幫助別人,讓別人知道他們沒有很強烈的情感需求。對于這些缺乏情感支持的孩子,童年對于他們來說并不是一個美好的回憶。他們希望早點長大,早日獨立,從而擺脫這種孤獨感。雖然這些孩子看起來少年老成,但內(nèi)心仍然是孤獨的。他們渴望早日成年,早日離開家庭,出去尋找屬于自己的自由和機會。但是急于離開家庭的他們,可能在做一個錯誤的工作,遇到一個錯的人并和他成親,忍受對方的缺點。最后他們可能習慣了這樣的孤獨感,因為這本來就是他原來的日常生活,就像他在家庭里父母身上感受到的,這一切又回到了原點。看著好笑吧,這就是一個循環(huán)。他陷入了這樣的循環(huán)無法自拔。他在情感不成熟的父母身邊長大,他有很強烈的孤獨感、不安全感,而他往往會遇到一個錯的人成婚組建家庭,然后又把這樣的孤獨傳給了自己的孩子,從而形成了代際間的傳遞。為什么這樣的事情會不斷重演,從自己的父輩到自己身上,又傳到了孩子身上。即使他們知道與這樣缺少情感交流的父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可他們以后可能還是會選擇這樣相似的糟糕的令人沮喪的人際關(guān)系,這是因為這樣的關(guān)系對于我們來說是熟悉的,而熟悉的事情能夠給自己帶來安全感。我們傾向于回到之前經(jīng)歷過的情境,因為我們知道如何去應對這些。作為一個孩子,可能無法認識到這樣情感不成熟的父母是有瑕疵的,他們甚至不敢有這樣的想法。而不幸的恰恰是,如果我們否認這一痛苦的事情,在以后的生活中就很難識別出那些給我們造成傷害的人,同時也會讓過去不斷重演。而更加不幸的是,深處其中的人,很難意識到自己深處其中。

誰的人生不流離,每一條走上來的路,都有它不得不那樣跋涉的理由;每一條要走下去的路,都有它不得不那樣選擇的方向。靈魂不總是獨行,在茫茫人海,總有顆相似的靈魂,不需太多的語言,也許一個眼神一個微笑足矣。面對生活的苦難,我們并不孤單。
我是康醫(yī)生,我在蘇州,來自精神心理科,擅長精神心理疾病的診療,希望可以幫您解決一些學習、工作、戀愛、婚姻等方面的疑惑。
康醫(yī)生個人微信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