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親愛的朋友,我是心智校長李文廣:
你身邊的朋友,經(jīng)常出現(xiàn)一種情況。
就是當你兩個人在一起的時候,會經(jīng)常吵鬧,無意說話重傷到對方,甚至會動手。
但是,你知道嗎?
這都并不能說明,兩個人不在乎,不相愛!
恰恰是,就是太相愛。為什么這樣和你說呢?
是因為,兩個人都付出和給予了,并且把自己認為最重要的,給予了對方。
只是自己不知道的是,往往自己給予的東西,并不是對方想要的,沒有滿足到對方的需求而已。
兩性關(guān)系的本質(zhì)是,每個人的心智不同,所想要的生活方式不同,是每個人背后的需求不同。
并不是,不在乎彼此,不愛對方。
相反,愛的越深,恨的越深,就是因為你們彼此太深愛了,所以需求越大,那么當沒有滿足的時候,失望和絕望就會越大,你們的情緒才會更多。
多了解彼此內(nèi)心的需求,才會減少兩個人的爭斗和證明!
弗洛伊德說:每個人都是精神病,精神病人只是癥狀和大多數(shù)不一樣?。ǜヂ逡恋率切睦韺W家、精神分析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就是心理行業(yè)的祖先)
為什么和你講這個?
是想說,在生活中,當你內(nèi)心有任何的想法和情緒。都是正常的,不要覺得自己有問題。
就像弗洛伊德說的,其實,每個人都會有精神疾病,只是癥狀不同而已。
人的生理的狀況(身體)和心理的狀況(內(nèi)心)的,都會相互影響。
所以,沒有誰一點問題都沒有(不管是身體還是心理)。
所以,此刻你可以對自己釋懷,放下過去的受傷,自責,恐懼,憤怒,焦慮和擔心等等的情緒。
作為人都會有問題,這是正常的,接受和接納它的存在。
情緒波動很大的原因,是內(nèi)心的期望與現(xiàn)實的發(fā)生,是失衡,沖突,不一致。心理的疾病,多半是來源內(nèi)心的需求,沒有被現(xiàn)實滿足。
我認為每個人都沒有問題,只是缺乏正確的自我認知,迷失了自己的方向。
只需要,教練進行引導和激發(fā),讓自己找到內(nèi)心的答案,內(nèi)心就會回歸到平靜和愉悅。
所以,你不用擔心,只要找了內(nèi)心的根源,找到了答案,一切都會變的簡單,會很輕松的。
每個人的年紀都是生理期的年紀,還有一種年紀。
是心理期的年紀,佛祖講:人的心理年紀一般都是6-7歲,佛祖也才13歲。
什么意思呢?
就是每個人的內(nèi)心,其實就像一個小孩,我們稱為:內(nèi)在小孩。
我們經(jīng)常講的一個人沒有安全感,患得患失,講的都是內(nèi)心的這個小孩表現(xiàn)。
兩個人吵架,爭吵的不是這兩個人,是兩個人背后的心智模式。
聽說心智模式,你可能會對這個詞,感覺到很陌生!
那什么是心智模式?給你打個比方:
心智模式就像,一個房子的戶型圖,我們看到的房子的樣子,是心智模式對外界的人和事情,所做出的反應,包括行為,情緒,情感價值,人生價值觀!
心智模式,就是內(nèi)在小孩對外界反應的重復行為(重復動作表現(xiàn))。
前面講到,每個人內(nèi)心都會有一個內(nèi)在小孩。這個小孩童年的經(jīng)歷,從小的經(jīng)歷,都會影響到這個小孩,慢慢有了心智模式的表現(xiàn)。
其實,按照心理年紀,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個小孩,一個沒有安全感的7歲小孩。
沒有安全感的人,生活就會經(jīng)常,進入到了受害者,迫害者,拯救者,三個內(nèi)心的角色。
生活中,和任何人在一起,特別是最重要的人,就會容易有矛盾,爭吵,打架,要挾,證明,亂想,情緒失控。
兩個人為什么在一起會吵架?
核心原因是:
都向外求,都在指責對方的問題,把希望和期待放在對方身上。都喜歡對方改變,從而滿足自己內(nèi)心的需求和期望。
在每個人找伴侶的時候,都是因為對方身上,有我們想要的感覺或者是東西(需求)。
所以,在一起的時候,我們內(nèi)心(潛意識)都渴望,把自己小時候沒有滿足的需求,自己內(nèi)心的需求。
可以通過對方,在對方身上實現(xiàn)自己的需求,當需求沒有滿足的時候,就會生氣,憤怒,失望。
真正的安全感?。?!
是自己給予的,沒有對方給的,需要自己和自己內(nèi)心的小孩去對話,去照顧它,去撫摸它,去擁抱它,和它和解!
您才會感覺到真正的愛,我們內(nèi)心才是一切愛的根源。
如果你很痛苦,從此刻開始,首先,停止對自己的譴責,自責和否認。
不愛自己的人,是感覺不到愛,是沒有能力接受別人的愛,和有力量去愛別人的,
先學會關(guān)心自己內(nèi)在感受和好好愛自己,不活在別人的眼里,無論我們怎么樣,我們擁抱自己,做真實的自己,就是最好的。
作者:李文廣 | 心智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