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讀或聽 樂趣不同)
(圖片皆取自網(wǎng)絡(luò))
元宵節(jié)背后的事兒
——老太閑聊《紅樓夢》之三十六
便是煙消火滅時。
甄士隱聽了,倒有點疑惑了,正想上去問問,可是那一僧一道已經(jīng)飄然離去,轉(zhuǎn)眼不見了。
這似乎不過是件小事兒,過去了也就過去了,甄士隱并沒有放在心上,日子依舊像水一樣平靜地流動著。
轉(zhuǎn)過年來的元宵節(jié),家人霍啟抱著英蓮在大街上看社火花燈。半夜時內(nèi)急,就把英蓮放在一家人的門檻上。誰知撒泡尿的工夫,孩子竟然丟了。
這一下坑得甄士隱老兩口幾乎就活不成??!常言道:“福無雙至,禍不單行?!眱蓚€月后,隔壁葫蘆廟炸供起火,把甄家燒成了一片瓦礫場。家道就此敗落,到最后,甄士隱舍棄紅塵,跟著一個跛足道人出家了。
哎呀,沒想到,歡樂喜慶的元宵節(jié)背后,竟然是這樣的塌天大禍。沒想到,那個癩頭和尚的話果然一語成讖?,F(xiàn)在回過頭來再細(xì)品那四句話,英蓮后來被薛蟠強(qiáng)買,改名香菱,可不正好對上“菱花空對雪澌澌”嘛——菱花對應(yīng)改名香菱的英蓮,雪對應(yīng)薛,澌的意思就是水干了、盡了。沒了水,菱哪還能活呀?而甄家元宵節(jié)丟了閨女,隨后又遭火災(zāi),可不正好對上“好防佳節(jié)元宵后,便是煙消火滅時”嘛。丟閨女、遭火災(zāi),這兩件大禍就是自打元宵節(jié)之后發(fā)生的。
書中第二次寫元宵節(jié)。正好是元妃省親,大觀園里各色花燈閃灼,全是用紗綾扎成的,精致非常。園中香煙繚繞,花彩繽紛,處處燈光相映,時時細(xì)樂聲喧。只見清流一帶,勢如游龍,兩邊石欄上,全系著水晶玻璃各色風(fēng)燈,點得如同銀光雪浪一般。雖然是冬天,樹上卻全部用通草、綢綾、紙絹,扎成花兒葉兒的,粘在樹枝上,再懸掛上好多的燈盞。湖里的荷花、荷葉、野鴨、鷺鷥……也都是用螺蚌、羽毛等等材料做出來的。真是玻璃世界、珠寶乾坤!
這些景致,如果放在今天這個聲光電技術(shù)突飛猛進(jìn)的時代,倒也算不得什么,可是這些都發(fā)生在二三百年前,連電都還沒發(fā)明出來呢!難怪連元妃都嘆息奢華過費了。
隨著賈元春才選鳳藻宮,升為貴妃娘娘,賈家的繁盛也達(dá)到了登峰造極。但是,在這鮮花著錦、烈火烹油的鼎盛背后,悲劇的命運已經(jīng)埋伏下了。說得更明白點兒,幾位主要人物的悲劇命運,甚至賈府的最終命運,就埋伏在那些燈謎里。
第二十二回,正值元宵佳節(jié)期間,元妃娘娘作了燈謎命太監(jiān)送出來,讓家里的姊妹兄弟們猜,又讓姊妹兄弟們各自作了燈謎,由太監(jiān)帶進(jìn)宮去。一看娘娘的興致這么高,賈家就在家里舉辦了一個燈謎大會,大家猜謎,猜中有獎。連一向不多與家人相聚的賈政,也來承歡取樂、猜謎領(lǐng)賞了。隨著賈政一個一個燈謎的猜過去,藏在歡樂背后的悲哀也在一點一點地透露了出來。
頭一個謎是賈母出的,謎面是:“猴子身輕站樹梢。——打一果名。”
其實賈政一下子就猜到了,不過為了哄老母親開心,他故意裝著猜不著,東猜西猜的被罰了好多東西,最后才把謎底說出來,領(lǐng)了賞。
估計您也早就猜到了吧?沒錯,是荔枝。乍一看,這個謎沒什么特別,但是作者卻在這個謎里隱藏著一個寓意,那就是:樹倒猢猻散。
實際上,如果您讀《紅樓夢》讀得足夠細(xì)的話,一定不會忘記,秦可卿臨死前托夢給王熙鳳時,曾經(jīng)提到過這句話。秦可卿說:“常言道,'月滿則虧,水滿則溢’,又道是'登高必跌重’。如今我們家赫赫揚揚,已將百載,一日倘或樂極生悲,若應(yīng)了那句'樹倒猴猻散’的俗語,豈不虛稱了一世的詩書舊族了!”
由賈母來說這個謎語,是作者的匠心安排。所謂“樹”,象征著賈府所依托的皇親貴戚的政治勢力。所謂猴子,象征著賈家眾子侄后代。而處在賈家最高地位的賈母,就是一只站在樹梢上的老猢猻。一旦朝廷不再庇護(hù),靠山倒了,猶如樹倒了,眾猢猻們自然四散而逃,各求生路。
接下來,賈政看到的謎語是賈元春作的一首七絕:
回首相看已化灰。
這個謎底也不難猜,相信您一定也猜到了。是的,是爆竹。身如束帛氣如雷,能使妖魔膽盡摧,這是多么的威風(fēng)八面、多么的令人生畏、多么的萬眾景仰呀。然而,一聲響過之后,你還沒納過悶兒來呢,它已經(jīng)化成灰了。
這是爆竹的命運,更寓意著賈元春的命運。她的顯赫富貴真?zhèn)€是轉(zhuǎn)瞬即逝!真?zhèn)€是“喜榮華正好,恨無常又到。眼睜睜把萬事全拋,蕩悠悠芳魂消耗……”賈元春在皇室斗爭中的失勢,不僅要了她的命,實際上也要了賈府的命,賈氏一族,就此頹敗。
接下來是迎春作的謎語:
這個謎底是什么呀?是算盤。作者用打動起來亂如麻的算盤,來暗喻賈迎春的悲慘命運。她后來嫁給了中山狼孫紹祖,挨打受罵,沒過上一天消停日子,果然是“亂如麻”。用“難逢”比喻她沒遇上好人,落得個“金閨花柳質(zhì),一載赴黃粱”,婚后才一年就被折磨死了。
探春作的七絕謎語是:
這個謎底是風(fēng)箏,同樣寓意著探春的命運。探春是個“才自精明志自高”的女孩,其能力、見識、膽魄都很歷害,是鳳姐遠(yuǎn)遠(yuǎn)趕不上的。但是她卻“生于末世運偏消”,最終難逃遠(yuǎn)嫁番邦、骨肉分離的薄命。就像一只斷了線的風(fēng)箏,從此再也不能與親人團(tuán)聚。
惜春作的謎語是這樣的:
這個謎底是海燈,海燈就是供在佛像前的長明燈。這是在暗寓惜春的結(jié)局,萬念俱灰的她最后出家當(dāng)了尼姑。
到此,賈家四春的悲慘結(jié)局再次透露。唉,曹雪芹給四春取的名字是元迎探惜,想不到她們的結(jié)局果然是“原應(yīng)嘆息”!
在不同的版本里,還可以讀到寶玉、黛玉和寶釵制作的燈謎。
寶玉的燈謎是:
南面而坐,
北面而朝。
象憂亦憂,
這個謎底挺好猜,是鏡子。至于含義嘛,見仁見智哈。要叫我說呀,用太虛幻境中的那幅對聯(lián)來作注解,是再合適不過的了。那對聯(lián)是: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寶玉最后看破紅塵,出家為僧,正是參透了這兩句話。
寶釵的燈謎是:
謎底是竹夫人。
竹夫人是什么?是用竹篾編的一種床上用品,也可以叫抱枕。因為它是鏤空的,又有竹質(zhì)的清涼爽滑,夏天抱著它睡覺可以消暑散熱,所以被人們昵稱為夫人。但是秋天一到,天氣一涼,人們就不需要它了,正所謂“梧桐葉落分離別,恩愛夫妻不到冬?!倍鴮氣O的結(jié)局正是如此。雖然嫁給了寶玉,但最后寶玉還是拋棄了她,出家為僧了。
黛玉作的燈謎是一首七律:
朝罷誰攜兩袖煙,
琴邊衾里總無緣。
曉籌不用雞人報,
五夜無煩侍女添。
焦首朝朝還暮暮,
煎心日日復(fù)年年。
光陰荏苒須當(dāng)惜,
這個謎底呀是更香。
(我這里要插一句說明,因為版本不同,謎語及作者也就不同,比如有的版本里頭,是沒有鏡子和竹夫人這兩個謎的,而更香一謎是寶釵作的。我在這兒說明一下,僅供大家參考吧。)
好,接著回到我們的話題上來。
更香是什么?它是古代人們用來計時的一種香。在鐘表沒有被發(fā)明出來之前,中國人就是用更香來計時的。在香上標(biāo)出刻度,點燃以后,根據(jù)所余長短,來計算時間。
這個謎底倒也罷了,但是謎面里卻透露出滿滿的哀傷和凄涼,特別是“焦首朝朝還暮暮,煎心日日復(fù)年年”,還有“風(fēng)雨陰晴任變遷”……這些,都與黛玉高度吻合。
蘇軾有兩句詩是這么說的:“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這兩句詩充滿了人生哲理。賈府的人們一味作樂,卻不知悲劇已經(jīng)不遠(yuǎn),那是因為“身在此山中”啊。其實人生之事就是如此,又有誰能做到先知先覺呢?
不過,雖然無法預(yù)見后來的命運,但看罷這些謎語之后,賈政心里還是特別別扭,大有悲戚之狀:“今乃上元佳節(jié),如何皆用此不詳之物為戲耶?……小小之人作此詩句,可見皆非永遠(yuǎn)福壽之輩。”
這喜慶歡樂的元宵節(jié)背后,竟然藏著太多的悲涼。難怪這一回的回目就是:《制燈謎賈政悲讖語》,可見,作者已經(jīng)擺明了告訴給我們了。
如果說,這個元宵節(jié)賈府還處于鼎盛時期的話,那么,到了第五十三至五十四回的那個元宵節(jié),賈府就已經(jīng)成了強(qiáng)弩之末。
這個元宵節(jié),賈家雖然也是張燈結(jié)彩、大擺宴席、搭臺唱戲的,但是早已沒有了元妃省親時的鼎盛。賈敬倒是在家,卻根本不來捧場湊熱鬧,只在靜室默坐,一概無聽無聞。賈赦也不來,自己在家取樂。賈母也曾差人去請眾族中的男女,可是他們或這個理由或那個理由,總之絕大多數(shù)都不來。賈珍、賈璉等一幫子弟,也不過是給長輩們斟了一圈酒,盡到禮數(shù)之后就回去,尋歡買笑,自行取樂了。剩下賈母一眾女眷,說幾個笑話熱鬧了一陣,也就如同鳳姐所說的笑話一樣:“聾子放炮仗,散了罷?!?/span>
鳳姐的這句“聾子放炮仗,散了罷”,就像那個癩頭和尚說甄士隱似的,實在也有些讖語的味道在里頭,因為散了的,既是眼下的元宵家宴,更是后來一敗涂地的賈家一族。
有不少紅學(xué)研究者認(rèn)為。全本的曹著《紅樓夢》應(yīng)該是一百零八回的。故事進(jìn)行到第五十四回,過完了元宵節(jié)后,就正好是一半兒一半兒了。從第五十五回開始,賈家就跨入了敗落的快車道,壞事不斷,災(zāi)禍頻出。真是攆的攆、死的死、打架的打架、斗嘴的斗嘴、又是抄檢大觀園、又是見鬼、又是鬧妖、又是丟玉、又是瘋癲……各種矛盾、各種敗相、各種悲慘、各種不堪……腳跟腳兒的找上門來了。特別是元妃一死,賈府更是迅速頹敗,“忽喇喇似大廈傾,昏慘慘似燈將盡”,最終落了個被抄家、被發(fā)配的下場。
真?zhèn)€是:“為官的家業(yè)凋零,富貴的金銀散盡。有恩的死里逃生;無情的分明報應(yīng)。欠命的命已還,欠淚的淚已盡??雌频亩萑肟臻T,癡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盡鳥歸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凈!”
《紅樓夢》里這三個元宵節(jié)背后的故事就講完了。秦可卿說:“月滿則虧,水滿則溢”。換句話說,也就是物極必反,盛極必衰——這是曹雪芹的認(rèn)知,但又何嘗不是事物發(fā)展的規(guī)律呢?
好了,咱們今天就聊到這兒吧,下一集,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