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名參加了廈門市文化館舉辦的一期木偶戲班。得知我去學木偶戲,很多朋友驚訝地問我學木偶戲干嘛,其實也不為什么,就是有興趣覺得好玩,畢竟木偶戲也是國家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我曾經(jīng)在鼓浪嶼的“海天堂構(gòu)”里看過很精彩的木偶戲演出,印象深刻,如今有機會親身感受一下,自然不能錯過。
木偶戲可以分為很多種類,我們閩南一帶比較著名的是泉州的提線木偶戲和漳州的布袋木偶戲。下面是我去年10月份在兩岸文博會上拍到的泉州提線木偶。
文博會上偶遇泉州民間木偶雕刻大師黃清輝先生,并親眼看到了他的作品九頭美猴王,的確每個猴頭都會動,非常精湛。
這次在文化館學習的是漳州布袋木偶戲,是直接用手掌操縱木偶來表演的。
這是我們班,年齡從一二年級的小學生到七十幾歲的老太太都有,培訓時間三個月,每周日早晨一個半小時。因為是免費培訓,文化館要求特別嚴格,如果報了名三次曠課將被列入黑名單,以后一年內(nèi)將不能參加文化館的任何培訓項目,所以學員們都比較重視,即使有事也會先來點名后再離開。
這是開學第一堂課我們上一期的小同學給我們新同學演示的“三句半”。
這位是我們的許老師,一位技藝精湛的民間老藝人。
許老師帶著大家做基本功練習。布袋木偶戲看似簡單其實并不輕松,手臂要伸得很直,舉在頭頂上表演,沒幾分鐘下來胳膊就非常酸,每次練習后大家臉上都是崩潰的表情。
傳統(tǒng)布袋木偶的頭部是用木頭雕刻出來的,然后一層層穿上戲服,非常精致。在我們的強烈要求下,許老師專門帶來了他們平常演出的木偶來給我們看。
這些木偶的頭飾和衣飾都是純手工制作的,有的木偶要穿兩三件衣服。
這是我們班一位七十幾歲老太太親手制作的木偶,很Q,惹得大伙愛不釋手的。
這是許老師在給我們表演對打戲
插入一段老師的教學演示
每個學期結(jié)束后,文化館都會舉辦一次匯報演出,展示各個班級三個月的學習成果。為了準備演出,我們提前去錄音,錄音室安排在這個豪華會議室內(nèi)。
我們的演出節(jié)目是《廈門真正水》,全文用閩南話讀,這是錄音現(xiàn)場。我除了錄音,還負責敲節(jié)奏。
音響師在試聽
這是當日的匯報演出現(xiàn)場
因為文化館也有攝影和書法班,所以大堂也有兩個班級的作品展示。很遺憾去年報不上攝影班,書法班年齡又不合格,今年繼續(xù)努力。
這是老年模特班,個個打扮得花枝招展,不輸給年輕人??吹絼e的班級同學們都這么認真對待演出,我們班的同學被震住了,連服裝都沒有事先統(tǒng)一一下,后來只好安慰自己,我們是木偶在演出。
這是各個班級演出前的最后排練
葫蘆絲班的小朋友齊奏《軍港之夜》
老年模特班的服飾秀《荷香蓮影》
古箏班的演出
誦讀沙龍的朗誦《我的南方和北方》。
這是我們班的演出實況,趙爽小朋友因為不夠高,還站在椅子上表演。
這是我們節(jié)目的最后部分,邊演邊走出來謝幕。當天的演出共有17個節(jié)目,近兩個小時。
這是演出后大家開心地在門口大喊茄子!
如果要問我學習三個月的木偶戲有什么收獲,那就是學習的過程中收獲了許多快樂,這個比什么結(jié)果都重要。
感謝廈門市文化館提供這么好的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