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XX事件試析---蝙蝠效應的典型案例之一
作者:暮初
記得2013年,名人兒子李XX事件在國內公眾輿論中持續(xù)發(fā)酵,竟引來美國、法國、印度、日本等多國媒體對該事件的關注。而國內外媒體雙重渲染的結果,使得李XX儼然已成為一個國際名人。當然,這種出名更多地給中國形象帶來的是恥辱。
李XX事件似乎再一次證明了清人趙翼所說的“名父之子多敗德”的結論。平心而論,無論是權貴還是平民,家庭關系中最基本的關系是父母與子女的關系,父母是子女人生的第一個老師,事實上也是終身老師。李XX事件是家庭教育失敗的一個典型案例,而且在顯赫的家庭光環(huán)襯托下更加顯得與眾不同,因此李XX事件最終成為公眾情緒渲泄的引爆點也在情量之中。毫無疑問,李XX事件不僅對其自身家庭、受害者家庭造成了重大精神傷害,也褻瀆了公眾對于明星家庭的盲目追捧和效仿的熱情。
從因果論而言,世界上的事原本就不是無源之水,無根之木?,F(xiàn)代京劇《紅燈記》中有一句著名唱詞,“栽什么樹苗,結什么果,撒什么種子,開什么花”。但這句話比較容易誤解,以為名人之家一定能根正苗紅地生出精英后代。事實上對這句話的正確理解應該是,“播下好的種子,未必能生出好的果子;但播下惡的種子,必定結出惡果”。
李XX事件事件的形成根源在于其父母,本質上是蝙蝠效應的又一次重復,違反自然法則的最終結局必定受自然法則的懲罰。
世界上沒有一個人能號稱圓滿,所謂的教授和博士只是一個名稱而已,證明不了什么。人生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受多重因素影響,并不存在一個線性的延續(xù),教授的家庭不一定能夠出學者,富翁家庭不一定能出事業(yè)繼承者,權貴家庭不一定能出社會精英,其根源在于許多家庭并沒有讓子女從小樹立有益的價值觀和做人做事的邊界。反而是在溺愛和驕縱中,給予了一個錯誤的價值觀和錯誤的邊界認知,從而妨礙了子女在與社會交往中做出正確和合理的選擇。李XX對于遇到的所有事物的價值判斷首先來自于家庭,以為自己的家庭無所不能,權力無限,而學校和周圍同學的忍讓以及狐朋狗友的慫恿,更使得他不知天高地厚,這或許就是他難免陷入“蝙蝠效應”的原因。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的最基本的職責在于經常告誡子女不可學會驕縱、不要顯示自己家庭與眾不同的特權,并要教會子女知道家中的特權也有邊界,不可能無法無天,不可以肆無忌憚。也就是要教會子女清楚地知道在社會上生活時那些紅線是不能觸摸的。
蝙蝠效應很簡單。蝙蝠平常生活在黑暗之中,眼睛的視力已經退化,看不清周邊的一切。完全要靠身體發(fā)出的超聲波來探知前方是否有障礙。而蝙蝠從幼小開始的生存訓練最終就是為了獲得對于危險邊界的認知。做人也一樣,眼睛是會欺騙自己的,主要靠精神層面的悟性。換句話說,在精神世界里肉眼根本不起任何作用,人們的社交過程中不能光靠眼睛判斷,而是通過思想和語言的交流去認識周邊的人和社會,從而建立自己的價值判斷和風險預警邊界,而且這個邊界又是一個不可逾越的邊界。
問題是,一旦建立起一個錯誤的價值判斷體系,一是不僅無法輕易改變自己的錯誤,并且會在周邊環(huán)境的相互同化、激蕩下越來越固化。二是由于風險預警邊界的缺失,必將在社會實踐中到處碰壁,造成價值迷失現(xiàn)象,并引發(fā)嚴重的后果。這就是李XX家庭悲劇的真正根源,當然李XX本人可能并不認為這是一件悲劇,他也不可能真正有這個覺悟。
據國外的媒體報道,少年時代的犯罪經歷在成年后的重復犯罪機率比較大,而且越是受到懲罰越是會對社會產生仇視心理。主要就在于價值觀體系的糾正或者說是替代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所以從古到今才有“萬事慎始”這句至理名言。
也就是說,當李XX事件出現(xiàn)后,李XX的一生就基本毀掉了,不管之前改多少次名也沒有用,這才是李XX家庭的真正悲劇。而且,社會的反應往往不會就此停止,對于名人或名人家庭,社會心態(tài)往往是兩個極端,要么盲目追捧,要么痛打落水狗,這種價值判斷的思想基因經過文化大革命運動的固化深深地植根于中國人的精神世界之中,現(xiàn)在這種心態(tài)都先后印證在李XX事件上。
李XX事件的教訓在于如何幫助子女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和做人做事的邊界。如果真的不懂,不妨重溫一下《三字經》中的教誨,“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茍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養(yǎng)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
當然,古代思想家荀子不同意這種觀點,荀子認為“人之初,性本惡”,因此需要持之以恒地加強教育和糾錯。但是畢竟是殊途同歸。
對照一下,假如僅僅把學習理解成為對技巧和技能的學習,那么技巧和技能掌握越多,越有害。這是因為這好比一個幼兒手握一把十分鋒利的刀具一樣,極有可能害人害已。明代先賢王陽明說過,“夫道廣矣大矣,文詞技能于是乎出,而以文詞技能為者,去道遠矣。是故非專則不能以精,非精則不能以明,非明則不能以誠,故曰'唯精唯一’”。(《送宗伯喬白巖序》)。他還說“天下之大亂,由虛文勝而實行衰也。使道明于天下,則六經不必述”(《傳習錄》)。目前一些文藝界的人士大為活躍,平空弄出一番歌舞升平的景象,混淆視聽,全然不顧國歌中的警示,似乎也是一種因果報應。
王陽明“心學”近年開始在知識界盛行,就在于王陽明總是從“人心”、“道心”的角度毫不客氣地點出事物的本質屬性。由此也可以為自己劃出一個價值邊界,也就是說,從心底敬畏圣賢、敬畏自然法則是從古到今普通人做人的基本邊界。
因此,公眾也不要對李XX事件抱有幸災樂禍和落井下石的心態(tài),對子女教育誰也不能打包票。正確的心態(tài)是將李XX事件作為一面鏡子,反思對自己子女教育中的得失,不要讓悲劇在自己的身上重演。
推薦文章: 蝙蝠效應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a53bc901013yk4.html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