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識金銀氣,多從黃白游。一生癡絕處,無夢到徽州?!边@是500年前,湯顯祖寫徽州的詩句,自此,后兩句一直作為徽派文化的名片。而詩中的“黃白”指的是黃山與白岳。白岳則是距黃山30公里、休寧縣境內(nèi)的齊云山。
休寧是古徽州府所轄六縣之一,曾先后走出19位文武狀元,被譽為“中國第一狀元縣”。雖科舉制度不再,但“書生心中有天下”的文脈至今仍在休寧延續(xù)。
齊云山則與湖北武當山、江西龍虎山、四川青城山合稱四大道教名山。據(jù)說,明嘉靖年間,道教龍虎山正一派第48代天師張彥赴齊云山,為皇帝求嗣,結果皇后果然生了一個兒子。嘉靖皇帝龍心大悅,親題“齊云山”匾額,并賜建“玄天太素宮”。從此齊云山的道觀香火更加興旺。數(shù)百年后,乾隆皇帝微服私訪到齊云山,稱贊齊云山是“天下無雙勝境,江南第一名山”,金口玉言讓各地名山大吃干醋?!疤焐先碎g,修福問道齊云山”自此廣泛流傳。
步入齊云山,頓覺仙氣繚繞,古木參天。道觀建筑頗有獨特之處,門前桃花澗清流潺潺,祠背倚丹崖環(huán)繞,山澗碧溪中黃葉四散,道觀的紅墻掩隱在千年古樹的濃蔭之中。
每棵樹都是一本故事書。枝椏橫生的古榔梅雖有550年樹齡,但年年仍會結出榔梅果,相傳徐霞客為了孝順母親,曾不惜千金購得此地10棵榔梅以恭賀母親壽辰。
峰回路轉到“一天門”處,兩側丹崖巖體高爽飛突,形似門縫,縫中可窺赤色丹霞,洞洞相連,巖石上古人詩碑林立,引人遐想。巖上巨大“壽”字為南宋朱熹題字,字體渾厚圓潤,與周易卦數(shù)相合,闡述著陰陽和合之道理,傳說“摸一摸能活到一百多”,表達著千百年來人們對健康與長生的渴求。
道家崇尚清靜無為。休寧,便是黃山腳下一片凈土。據(jù)說,從道教神仙真武大帝開始就有“日值武當、夜宿齊云”的說法,齊云山就是張三豐羽化成仙之地。
腳下踩著明清時期修建的板磚路,聞著香火升起的裊裊青煙散發(fā)出的奇香,不知不覺便到了山頂。只見,月華街舊時宮觀院房鱗次櫛比,宛如一彎新月橫臥在齊云山中的丹崖峭壁之間,南倚齊云諸巖,北臨楠木深谷,香爐峰和涌泉陰陽相對,月華臺巧設中間,便是天造地設的天然太極。
齊云山不高,但神奇的丹霞地貌和獨特的氣候環(huán)境,令人覺得“往下看,明明是人間,往上看,卻又在天上。”山下橫江是新安江、錢塘江及富春江的源頭,至齊云山下山水回環(huán),與兩岸的沖積平原一起構成了一幅天然太極圖,四周依山傍水,一襲蜿蜒溪流穿梭其間,蔚然成畫。山下7個自然村落聯(lián)在一起恰是北斗七星,地上北斗與天街月華遙相呼應,又形成七星拱月之絕佳風水格局。
難怪人生失意的唐伯虎于500年前的深秋初登齊云山時,就看到“霜林著色皆成畫,雁字排空半草書”的場景,不覺心生“塞翁得失渾無累,胸次悠然覺靜虛”的感悟。
李白、朱熹、海瑞、唐寅、戚繼光、徐霞客、袁枚等都在齊云山留下傳世詩文?!爸鄙显茙r絕頂峰,始知塵世有仙蹤”。古時文人騷客貪戀齊云山仙境般的景致,激發(fā)出太多的浪漫、壯美而又奇妙的想象。千百年來,安詳而又神秘的休寧,雖吸引著無數(shù)儒道大師、名人高士游齊云山登黃山,但只留下“黃山白岳相對峙,細看從來無厭時”的感嘆,讓后人品味、感悟。
到休寧,尋訪被浸泡在詩句里的齊云山,能品讀出這里的恬淡、寧靜和親切的妙味,與“天人合一”的和諧之美。
(圖片來自網(wǎng)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