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希望今天的這篇文章,需要的父母不多。因為孩子挑食的問題太讓人頭疼了!我自己雖然不是一個吃貨,但也從沒對食物失去過興趣。至少吃飯時都是滿懷欣喜和快樂,大快朵頤的完成每頓餐。
如果有人在每頓飯的時候都感覺如鯁在喉,沒有一點幸福的感覺,我真是鉆到地下也搞不懂。
可偏偏,我的兒子就是一個每頓飯都能讓大家掃興的家伙。我媽每天都做著各種可口的飯菜,像我老公說的:媽做的面條好吃,蒸饅頭也好,炒菜也好吃….都好吃!
可飯菜端到他面前的時刻,就是他冥想和脫口秀表演的時刻。他每餐的流程是這樣的:
一落座,就開啟冥想。在大家的極力勸說下,先勉強吃上一口,繼續(xù)冥想之旅。眼睛盯著對面樓的窗戶,嘴不動,眼睛不眨。
突然,臉上笑容乍現(xiàn),喊了一聲:媽媽,快看。對面窗戶上,又出現(xiàn)了老大爺俯瞰的身影。到此,冥想結(jié)束。
接下來進入:動作表演。 嘴里嚼著飯,雙手卻在頭,腿上不停的摸來摸去,一會說這里癢,一會說那里好癢。一口飯,在七上八下的過程中終于吞到了肚子里。
漸入佳境階段:脫口秀表演。也許冥想后,人更有活力了。他開始用說話搪塞嘴里的食物,用盡全力,阻止飯菜入口。
自己說不夠,還會見縫插針,介入我們的談話。“媽媽,你剛才說什么?”“為什么要走?”“姥姥說什么?”……
哀求養(yǎng)生階段:我吃飽了,我怕吃多,撐著。在大家合著氣憤吃完這段飯的時候,他只完成了1/3。這時,他沒了剛才的活力和敏捷,哀求道:“媽媽,我吃飽了。我不想吃撐。”
他一點也不生氣,甚至一頓飯吃得高高興興的。得到我們“那好的”信號后,歡天喜地去跑臥室玩玩具了。
而我,我媽,我老公,尤其是我媽,每次在他吃飯的途中,都會被氣跑出走。為了鋼蛋好好吃飯,我們真是機關(guān)算盡,拿著手機,假裝在給他的幼兒園老師直播,給他拍視頻,說要發(fā)給老師看。
為了培養(yǎng)他的吃飯習(xí)慣,我們幾個大人各抒己見過,一致過,又分裂過,每天上演著,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戲碼。
我太想了解,孩子挑食的原因了。可巧,今天剛好看到了一篇文章。作者介紹了挑食的種種,包括原因和解決方法。
首先,挑食的現(xiàn)象,會在2歲時出現(xiàn),在2到6歲時更明顯。所以,你的孩子如果出現(xiàn)挑食現(xiàn)象,又恰好在這個階段,不要著急,這是一種正?,F(xiàn)象。
其次,家長的飲食行為對孩子的飲食習(xí)慣有很大的影響。桌子上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食品,最終可能會變成孩子最愛吃的東西。家長愛吃甜品,孩子肯定也愿意吃;家長愛吃咸菜,孩子可能沒有咸菜就吃不下飯。
最后,強迫孩子進食或者懲罰孩子只會適得其反。研究人員表示,強迫孩子吃某種食物或者有著嚴格進食規(guī)則的家庭,會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如過度飲食。
而且,被強迫飲食或為了孩子嘗試新水果或蔬菜而給予獎勵的做法,不能讓孩子很好地對饑餓信號做出反應(yīng),更不能讓孩子體會到吃飯的樂趣。家長的這些做法會給孩子帶來焦慮或者失去自我判斷的能力。
到底該怎么做呢?
首先,讓吃飯變成你情我愿的事兒。做什么飯,什么時候吃飯由家長決定,而吃多或少或不吃則由孩子決定。不要給予壓力,更不要生氣。
我記得之前看過應(yīng)采兒的一個視頻,她說,姥爺問Jasper想吃什么,姥爺就給做什么。而應(yīng)采兒卻阻止了,直接對Jasper說:做什么,吃什么。
其次,給孩子一點時間。研究稱,一個孩子至少要經(jīng)過10到20次的嘗試,才能喜歡上一種食物。所以,過一段時間,你的孩子就會愛上他曾經(jīng)深惡痛絕的食物。
好期待,我的鋼蛋也能趕快度過挑食的階段。更希望,我們家長能做好榜樣,營造好的餐桌氛圍,不生氣,不恐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