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曉敏
王安石的《答司馬諫議書》歷來受到重視。上個世紀中期以來,更是得到高度評價,一再被收入語文教材中,影響很大。至今,語文教育界仍認為這篇文章“有理有據,條理清晰,論點明確,論證得體?!薄坝辛Φ伛g斥了司馬光對新法提出的責難,而且相當完整地表述了變法的性質、原委以及自己的志向和政治見解,可謂言簡意賅的一篇好文章?!钡珜嶋H上,王安石的這篇文章不太講理。
王安石在這篇文章中說:“今君實所以見教者,以為侵官、生事、征利、拒諫,以致天下怨謗也。某則以為受命于人主,議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為侵官;舉先王之政,以興利除弊,不為生事;為天下理財,不為征利;辟邪說,難壬人,不為拒諫?!?/p>
這段話,看上去很強勢,但所論不能讓人信服。
王安石回復了司馬光這封信之后,司馬光又寫了一封信給王安石,將這封信與王安石的對比一下,即能看出問題。
王安石說:“某則以謂受命于人主,議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為侵官。”
司馬光回答:“夫議法度以授有司,此誠執(zhí)政事也,然當舉其大而略其細,存其善而革其弊,不當無大無小,盡變舊法以為新奇也。且人存則政舉,介甫誠能擇良有司,弊法自去;茍有司非其人,雖曰授以善法,終無益也?!?/p>
王安石說“授之于有司,不為侵官”,表面上看,這也說得通。但他若是選人不當,則會出大問題的。司馬光就已經看出這一點,說:“介甫誠能擇良有司,弊法自去;茍有司非其人,雖曰授以善法,終無益也?!焙髞?,王安石變法果然在這方面出了大問題。
王安石說:“舉先王之政,以興利除弊,不為生事;為天下理財,不為征利?!?/p>
司馬光回答:“介甫所謂先王之政者,豈非《泉府》賒貸之事乎?竊觀其意,似與今日散青苗錢之意異也。且先王之善政多矣,顧以此獨為先務乎?今之散青苗錢者,無問民之貧富,愿與不愿,抑與之,當收其什四之息,謂之不征利,光不信也?!?/p>
王安石說“為天下理財,不為征利”,這也是冠冕堂皇的話。但“為天下理財”畢竟太空洞了,要看具體是怎樣做的。司馬光指出:“今之散青苗錢者,無問民之貧富,愿與不愿,抑與之,當收其什四之息,謂之不征利,光不信也”是啊,“無問民之貧富,愿與不愿,抑與之,當收其什四之息”這還不是“征利”?
王安石說:“辟邪說,難壬人,不為拒諫”。
司馬光回答:“至辟邪說,難壬人,果能如是,乃國家生民之福也;但恐介甫之座贊功希意迎合者皆是也,介甫偶未之察也?!?/p>
這更是王安石此文不太講理的典型表現(xiàn):他并不論證,事先就給論敵、論敵的觀點帶上了“壬人”、“邪說”的帽子。這哪里是講理?
對王安石這篇文章的問題,并不是沒有人看出來。王學泰就撰文指出:“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這是被許多選家視為文章典范的。實際上它也是一篇不靠說理,而靠強勢語言壓倒對方的文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