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課堂”到底長什么模樣
隨著《教學常規(guī)16條》的出臺,各項教學工作,穩(wěn)步推進。集體備課、推門聽課、教案編制、課件打磨、雙周回顧檢測等有序開展。
最近聽了幾節(jié)課,為我們老師的工作熱情和教育智慧所感動。
張雪婷老師,板書清晰條理,上課過程中不時地對學生的表現給予肯定和贊許,老師的表揚就是孩子努力的方向。
馮可欣老師,課堂教學溫故知新,注重概念教學,教法嚴謹,落實到位。
包玉梅老師,課堂教學極富耐心,不厭其煩,講解細致入微,注重對基本概念的落實。
陳樹明校長,是我們中的最長者,既是兄長又是老師,心不藏私,正能滿滿,他的課堂詼諧幽默,妙趣橫生,學生想睡覺都是不可能的事情,為老大哥點贊。
邊聽課,邊思考,什么樣的課堂才是高效的?
君子之教,喻也!
善歌者使人繼其聲,善教者使人繼其志。
創(chuàng)建高效課堂,教師一定會做到“三有”,即:臉上有笑、心中有愛、目中有人。
臉上有笑
微笑是一種能力,更是一種力量。教師心中有暖,臉上有笑,本身就是對學生的一種感染,一種教育。臉上有微笑,腳下有力量。
艱難與困苦,也會給面帶微笑的人讓道。傳遞微笑,傳遞力量,本身就是一種教育方式。
心中有愛。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師,發(fā)自內心去愛孩子,把學生視為自己的孩子,把這份愛,化作一個贊許的微笑、一個鼓勵的眼神、一個慈愛的拍肩,愛出愛返,孩子們知道誰對她是真的好。
親其師,信其道。教學成績優(yōu)秀的老師,一定是一個心中有愛的人。學生是活活生生的生命,而不是冰冷的學習機器。
目中有人。
教師必須清楚,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是課堂的主人。教師是課堂的導演,學生才是主角。學生的參與度和學習的達成度是衡量一節(jié)的主要標準。
如果把教材比作花園,學生就是采蜜的蜜蜂,教師就是養(yǎng)蜂人。
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的課堂教學設計必須圍繞學生展開,要做到“六讓”:
①,教學目標讓學生明確。
②,課本教材讓學生閱讀。
③,教學新知讓學生探究。
④,課堂問題讓學生回答。
⑤,教學重點讓學生感悟。
⑥,教學內容讓學生歸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