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老公問了我一個問題:“你喜歡小孩子嗎?”
我第一反應是:我不喜歡小孩子。以前沒說過這事嗎?
“那你為什么不在不想懷孕的時候打掉他?”
“既然來了,我為什么要打掉他?而且,我遲早都要生娃。那是條小生命,既然來了,我就要對他負責?!?/p>
其實,就在脫口而出的一瞬間,我發(fā)現(xiàn),我的回答是自己以前的想法。而實際上,現(xiàn)在的我早已有了不同的答案。
對于孩子,我以前為什么不喜歡,是因為麻煩。從孕育到撫養(yǎng),從孩子呱呱墜地到上學,這都需要大量的時間與精力去好好呵護。而且,對孩子負責,就要負擔起他成年前的人生,這涉及到孩子的方方面面。這對父母而言,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是個責任心很強的人。如果不是這點,我想,我有很多覺得麻煩的事情都不會去做。比如,我并不想回老家,不喜歡做職場里的管理者,不喜歡結(jié)婚后的交際,懷孕后的狀態(tài),養(yǎng)育孩子……也就是說,從潛意識里看,我喜歡的事物并不多——它們讓原本就不喜歡交際的我不得已融入到集體生活中去。但作為成年人的我必須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否則我過不了自己內(nèi)心那關(guān)。
話說回來,不喜歡孩子的感覺是因為養(yǎng)育麻煩,而在生活里,我對娃的照顧是無微不至的;職場中,我是愛護學生的。工作四五年里,我?guī)н^了幾百名學生,自己做事的出發(fā)點更多的是考慮學生們的感受。因此,盡管以前的我并不喜歡小孩子,但自己的實際行動卻一直在告訴我:若不是出于愛的考慮,我是不會去負責的。
由此也可以得出一個結(jié)論:我愛孩子,所以愿意去用心呵護他們。
反觀今天,有多少口口聲聲說愛孩子的人卻做著漠不關(guān)心他們的事呢?
你說你愛孩子,可是你連他出生的權(quán)利都不給他;你說你愛孩子,可等他出生后,你當甩手掌柜,認為只要賺錢就行,把照顧孩子的重擔直接扔給他的媽媽或者爺爺奶奶;你說你愛孩子,卻做了背叛家庭的事;你說你愛孩子,卻在離婚后因為改嫁或者新娶而忽略孩子的感受;你說你愛孩子,卻老是想控制他的思想,他的人生?……
試問,這真的算是愛嗎?你真的從心底里愛孩子嗎?
若愛,你就不會如此殘忍地對待他。
所以,大多數(shù)人嘴里的愛只能算是喜歡:你喜歡孩子的天真與可愛,喜歡孩子的活潑與聰明……當你真正參與到孩子的成長中去時,你才會懂得:愛,就是站在對方的立場上考慮對方的感受。那么,作為有責任心的父母,你就不會自詡因為賺錢忙就忽略對孩子的陪伴,你更不會當甩手掌柜,不去參與孩子的成長。
實際上,你愛對方,對方是有感覺的,不要以為孩子小就什么不懂。所以,你知道有的孩子為什么從小就那么黏媽媽嗎?就是因為媽媽愛他,會給他足夠的安全感。而到長大后,他也許會理解爸爸因為賺錢而沒有陪伴他成長,但那絕對不是爸爸可以聽之任之的理由。更何況,有多少人是真正在忙呢?真的忙得沒時間參與孩子的成長嗎?
因此,我們不要看一個人老說什么,而應該去看他的行動;行動,才是最強有力的證明。
生活,確實是復雜而立體的。
就在昨天下午之前,我是抱定了決心要去離婚的,因為我相信自己有足夠的經(jīng)濟能力養(yǎng)孩子??删驮谀菚r,我突然醒悟:以前是因為喜歡對象身上的某些閃光點才跟他結(jié)的婚,后來是是因為愛他,而他喜歡孩子才想生的孩子。如果現(xiàn)在因為生活的瑣碎與一些不如意,就此放棄這段婚姻關(guān)系,我不是本末倒置了嗎?另外,對尚在襁褓之中的孩子而言,光媽媽有經(jīng)濟能力是不夠的,沒有爸爸經(jīng)常參與他的成長,孩子真的能快樂嗎?
孩子不應該成為父母婚姻里的犧牲品。想起自己曾因為原生家庭而遭受的委屈,若讓自己的孩子再去承受不一樣的壓力,我真的能成為一個合格的媽媽嗎?說實話,我既不希望自己是一個完全沒有包容心的人,也不希望自己成為那樣自私的媽媽。
由此,目前的我徹底打消了離婚的念頭,同時更明白了婚姻的締結(jié)不僅僅只是夫妻二人的事,更是兩個家庭的事:彼此除了相互分享與承擔之外,還要學會理解與包容,同時要對上一輩人盡心,對下一代負責。
選擇婚姻,就是選擇了更多的責任與幸福。愿走進婚姻的你我,都能克制自己行為上的沖動,提升自己思想上的高度,共同去享用婚姻生活里的不完美與各種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