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獲得幸福,我們必須先做好接納不幸的準備;為了過得自由,我們必須先考慮身心被束縛時的滋味。只有對煩惱有所承擔,心才能夠安靜下來。當我們不去和自己對抗,心靈就會輕松鮮活、強大無比。
?
一般來說,人們認為生活是一種掙扎,而掙扎的結(jié)果要么是“一切都完蛋了”,要么就是“這樣不錯”。全盤的否定、完全的肯定,都不是契合禪意的生活方式。禪的生活方式,是肯定之中有否定的。比如,每個人的生活方式都有其獨特的價值,但并不是說把自己封閉在自己的生活方式里,從而忽略了外面的世界。
?
同樣是奮斗和掙扎,有人從中感受到的是生命的力量以及創(chuàng)造生活的快樂,有人感受到的卻只有痛苦、失敗、挫折等灰色經(jīng)驗。那些感受到生命力量和創(chuàng)造性快樂的人,就一定沒有受挫的時候嗎?當然不可能!只是他們選擇把目光放在肯定、積極、正向的事物上,選擇讓自己的心情保持在從容、喜悅上。
?
如果你自己選擇郁悶、惆悵、痛苦,那么誰也無法拯救你,即便你錦衣玉食,生活美滿,也依然覺得人生無聊。所以,人生真的不是生來就無聊,而是被無聊的人過成了一副半死不活的樣子。他們把生活視作痛苦的根源,其實是他們自已心內(nèi)的毒草尚未拔去而已。
?
我們每個人都有機會體驗到“突破性”的生命感受。舉一個最常見的事例:當你帶著感情地完成了一天的工作,終于看到了自己期望中的成果,那時候你身心上再多的疲累也會瞬間消失。這就是一種突破性的感受,平常到我們幾乎可以忽略掉了。雖然這并不是最強烈的突破性感受,但它依然讓我們感覺活得有價值、有意義。所以說,為何那些帶著情感去生活、工作的人,更容易發(fā)現(xiàn)人生中的喜悅。
?
人的身心柔軟之后,那是一種怎樣的體驗呢?你可以這樣想:當你見到了自己鐘愛的人,你的心都被溫柔籠罩著;當你得到了自己中意許久的某件藝術品,你把它捧在手里都特別輕柔。對待生活,就應該用這樣的心。雖然生活把我們摔摔打打,直到鼻青臉腫,但這并不是生活的本意。生活需要我們用柔軟的心來對待,同時,我們也要用柔軟的心來對待自己。
?
我們碰到生命本身的問題,不能只是被動地接受。當問題出現(xiàn)時,任何遮遮掩掩的念頭和行為都將導致問題重復出現(xiàn)。這就好比身體的某處出現(xiàn)腫瘤,如果只是服用藥物止痛,那么一旦停止服用,病痛就又出現(xiàn)了。最干脆的方法就是切除掉它。我們生命本身存在的問題,也應如此對待。
?
當我們遭受挫折、打擊時,首先要做的倒不是如何建立起樂觀精神,而是不去指責他人、指責自己。受挫時,人們最先做的就是混亂指責,在指責中發(fā)泄自己的不滿。但當他冷靜下來之后就會發(fā)現(xiàn),這種無端指責除了給他人帶來心靈傷害、給自己增添心理壓力之外,什么作用都起不到。所以你看,做一個心境從容、柔軟的人,是多么重要。
?
我們總是在心底信誓旦旦地說要清除生活里的障礙,要排除萬難邁向目標??墒?,當真的面對問題時,我們要么是繞道而行,要么是以壓抑、忽略的方式去看待。這兩種心態(tài)都很容易把我們帶到更為可怕的境地:身處險境而不自知。我們就好比溫水中的青蛙,身在險境卻被久已養(yǎng)成的無視險境的心態(tài)給毀了生活。
?
通常來說,我們在享受安逸生活時很少想到如何保持柔性的身心。只有當我們遇到了重大的失敗、經(jīng)濟上的問題、某種很痛苦的疾病、親人的突然離世等問題時,我們才想起要如何與這些痛苦和平相處,如何保持內(nèi)心的柔軟。其實這是因為我們不得不面對這些痛苦和問題,如果沒有過這種經(jīng)歷,我們依然還是沉溺在享樂之中而空虛度日。適當?shù)亟?jīng)歷痛苦,這對身心的磨煉是有益處的。
?
內(nèi)心的秩序比外界的秩序更難以維持。畢竟內(nèi)心的秩序無人可以看到,也就無人能夠監(jiān)管。唯有內(nèi)心世界有了秩序,外部世界才能秩序井然。一個內(nèi)心雜亂、整日昏昏沉沉的人,他的生活不可能清楚明白。他沒有目的性地生活著,稍一遇到風浪就畏縮不前,如果有人告訴他,要用清楚明白的心來過生活,恐怕他還不以為然呢。
?
有些人對他人的幫助、關懷,并不是出于真正的慈悲或者善意,而是從對他人的關懷中找到自我存在的安全感。雖然這種人也在行善,也在做好事,但他們的內(nèi)心是缺少力量的,他們依然很難從善意中體會到快樂。內(nèi)心的快樂感受,必然是一個心靈充滿力量的人才能感受得到的。這種快樂,不具有依賴性,但卻具有傳染性。
?
根植于我們內(nèi)心的局限性東西,比如恐懼、焦慮、憤怒、困惑等,這些都不是不可清除掉的。要清除掉它們,不是說要強行忘記,或者壓抑著它們,不使它們產(chǎn)生,而是應該多多地感受生命,不論是悲、是喜我們都要去感受。通過這種感受,我們會明白,再不幸的人生也會有甜蜜的片刻,再光明的生活中也能看到陰影。但如果因此就全盤否定生命,那真是太愚癡了。
?
元璉禪師早年追隨首山禪師修學曾說:“我從此再也不會懷疑禪師您說的道理了,但是,我也有自己的舌頭,我愿講出自己的體悟來?!笔咨蕉U師很高興:“好啊,這說明你再也不會被他人的言行影響了?!币痪洹拔乙灿猩囝^”,就表明他已經(jīng)認識了自己。只有認識到自己,才能真正地堅持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