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和大家聊聊長期戴耳機如何減少對耳朵的傷害?
如果要問現(xiàn)在忘帶什么東西出門會心慌,相信很多小伙伴都會說耳機,大家都是耳疾依賴重度患者,出門沒帶耳機就像是直接裸奔一樣,出門毫無安全感。
但是耳機帶多了也會帶來傷害,大家多多少少都清楚,只是覺得這是低概率的小事就忽略了。但你想不到的是,如果我們長期戴耳機的話,耳朵還會變聾。
首先得給大家介紹一個重要的角色,內耳毛細胞,他負責在耳蝸給聽覺神經(jīng)傳接外地的聲音,這貨是整個。聽力系統(tǒng)的骨干員工非常珍貴,死一個就少一個,不會再生。
所以重點就來了,耳機是怎么損害內耳毛細胞的呢?
具體來說啊,耳機會對內耳毛細胞造成兩種傷害來減少它們的數(shù)量。
一種是長時間的持續(xù)性傷害,耳朵連續(xù)八小時接觸八十五分貝以上的噪音,毛細胞就會很累,長期讓毛細胞處于這樣的狀態(tài),就會引起不可逆的聽覺損傷。
另一種是高音量的爆發(fā)性傷害,其實只帶一個小時的耳機,但只要音量過高,還是會對毛細胞造成傷害。
當音量大于九十分貝,就會導致毛細胞暫時性損傷,當音量大于一百分貝時,毛細胞會造成不可逆的損傷,當音量大于一百一十分貝,毛細胞就可能原地去世。
除了減少數(shù)量之外,耳機還會讓毛細胞變得毛細胞反應遲鈍,這樣會導致毛細胞傳遞信息給大腦的時候,要么傳錯,要么就信息漏點啥。
除此之外,耳機還可能會導致耳道感染,戴耳機時間太長,耳道里面空氣不暢通、相對潮濕,很容易長耳屎。
耳機還會引起外耳道炎癥以及外耳道濕疹,導致耳鳴以及聽力下降。
看到這里啊,很多小伙伴兒可能立馬就把耳機給摘了,但是別沖動,很多情況下要戴還是要戴的,逃避解決不了問題。
戴耳機講究一點兒還是能減少傷害。
首先要選擇合適的耳機,在室內安靜的環(huán)境中,耳機的優(yōu)先選擇即是頭戴式或者半入耳式,其次才是入耳式,因為安靜的環(huán)境中沒什么噪音,入耳式的耳機雖然能聽得更清楚,但是入耳式封閉性強,容易引起耳道感染,沒必要帶入耳式,頭戴式和耳塞式耳機就足夠用了。
在室外或者其他噪音的環(huán)境中,這時候是有降噪需求的。
那么建議大家優(yōu)先選擇降噪耳機,尤其是主動降噪款的耳機。
主動降噪功能就是通過降噪系統(tǒng)產生與外界噪音相等的反向聲波,將噪音中和,從而實現(xiàn)降噪的效果。主動式降噪耳機帶有與外界噪聲抗衡的降噪電路它們大部分采用體積較大的頭戴式設計,可利用耳塞棉和耳機外殼等構造阻擋外界噪聲,進行第一輪隔音,同時也為了有充足的空間安裝主動降噪電路以及電源。
被動式降噪耳機主要通過包圍耳朵形成封閉空間,或者采用硅膠耳塞等隔音材料來阻擋外界噪聲。由于噪聲沒有經(jīng)過降噪電路芯片處理,一般只能阻隔高頻噪聲,對低頻噪聲降噪效果不明顯。如果買不起降噪耳機,那么就盡量選擇那些能夠把耳朵捂嚴實的普通耳機,四舍五入也算是被動降噪了。
也就是說噪音環(huán)境下,普通耳機的選擇順序是入耳式大于頭戴式大于半入耳式耳機。
另外在戴耳機時要遵循六十、六十原則,六十六十原則意思是耳機音量不超過百分之六十,但一次耳機不超過六十分鐘。
國際公認的保護聽力的方法,成年人最好每天戴耳機不要超過四個小時,未成年人不要超過兩小時,每次帶耳機超過三十分鐘就要讓耳朵得到充分的休息。
像地鐵、菜市場這些地方環(huán)境噪音非常大,即使主動降噪耳機也不能完全的隔絕噪音,這時候想聽清耳機里的聲音,就會不自覺地調大聲音。
所以在這種環(huán)境下,耳機還是能不帶就不帶。
除此之外啊,耳機還要定期用酒精清理,防止耳道細菌,由內而外的保護耳朵。為了八十歲還可以聽到心愛的演唱會,建議大家從現(xiàn)在就開始愛惜耳朵,好好保護自己的耳朵吧。
如果你覺得文章說的有道理,就把這篇文章收藏起來,轉發(fā)給身邊有需要的朋友們,希望能夠幫助更多的朋友,泓樾大蘇:傳遞健康養(yǎng)生知識,讓養(yǎng)生成為一種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