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26日開始跟學崔慶龍 《自體心理學導論》,每周一課,周日晚上課,周日晚不會有別的事,時間蠻好。上這門課是要求有心理學基礎(chǔ)的,還好和老師聊過,通過了。
這次報名上網(wǎng)課,頗為糾結(jié),我為崔慶龍的思想所吸引,想上他的課,又想作為他的來訪者進行心理咨詢。真是魚與熊掌不可兼得。上課不用排隊,就選擇了上課。
自體心理學是精神分析的一個發(fā)展和分支,起源于科胡特,但并不只是科胡特,而是指的整個當代自體心理學體系。正如精神分析,不只指的弗洛伊德。
自體心理學主要處理自戀型人格,是介入神經(jīng)癥和人格之間的一個位置。廣義上說自戀型人格屬于邊緣型人格。
自體客體是自體心理學重要概念。自體客體執(zhí)行一個人不能為自己執(zhí)行的功能。
自體客體的作用是增強心理功能、活力,從依賴他人,到自我調(diào)整,這個過程就是自戀成熟的過程。為人之父母,能夠為孩子提供自體客體功能,是對孩子成長的莫大助益。
自戀是自體客體心理學的一個重要概念。健康的自戀依然需要外界的回應(yīng),依然需要自體客體,但不是“暴飲暴食”,需要一點點,一部分的回應(yīng)就可以。不成熟的自戀不管客觀條件是否合適,都無法忍受得不到回應(yīng)。
三節(jié)課下來,收獲頗豐,學習到了大量的心理學知識。邊聽課邊在知識星球里寫筆記,每堂都紀錄幾千字的筆記。
學自體心理學有什么用處?更多的理解自己、理解家人和他人。作為一個業(yè)余心理學愛好者,能有這樣的資源,比只能自己讀心理學的書要幸福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