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雯被攆,寶玉很傷心,“心下恨不能一死”,并“將一切人穩(wěn)住”,獨自一人偷偷地去看望晴雯;晴雯夭折,寶玉很難過,“一心凄楚”,并鄭重其事地為晴雯寫下《芙蓉女兒誄》。于是,有讀者得出結(jié)論:寶玉極為看重晴雯。
紅樓的妙處就在于,“假作真時真亦假”,作者總是把假象寫得相當明顯,讓讀者誤以為真,卻把真相隱藏在容易被忽視的小細節(jié)里。
寶玉真的看重晴雯嗎?答案在第七十七回的一句話里:“晴雯四五日水米不曾沾牙,懨懨弱息。”
從被王夫人召見,到被攆出去,中間有四五天的時間。這四五天,晴雯“水米不曾沾牙”,虛弱到了奄奄一息的地步。
晴雯是寶玉身邊人,每天都要見面,寶玉不可能不知道晴雯的情況。那么,這四五天時間,眼見晴雯一天天虛弱下去,寶玉在做什么?
寶玉有想過辦法救晴雯嗎?
王夫人召見晴雯時,明確說了,“既是老太太給寶玉的,我明兒回了老太太,再攆你”。這就說明,晴雯非常清楚,王夫人一定會趕她出去,所以她“一出門,便拿手帕子捂著臉,一頭走,一頭哭,直哭到園門內(nèi)去”。
但是,王夫八沒有馬上趕晴雯出去,這便給了晴雯一個緩沖期。這個緩沖期,她有沒有辦法自救呢?
當然有,救星就是寶玉。
如果寶玉真的看重晴雯,那么,晴雯的反常寶玉一定會看在眼里,從而追根究底,知道了事情的來龍去脈,他就會為了留住晴雯去做點什么?
他做了什么?
什么都沒有做!
這四五天時間,正好有一個中秋節(jié)。賈母在園子里設(shè)宴賞月,書中說寶玉“近因晴雯病勢甚重,諸務(wù)無心”,都沒有陪黛玉,而是早早地回怡紅院了。
這就說明,寶玉知道晴雯病了,而且為此心情不好,都顧不上黛玉了。
但是,除此以外,他沒有實質(zhì)性的行動來幫助晴雯。
寶玉能找賈母救晴雯嗎?
答案是肯定的:能!
黛玉初進賈府時,就想到過母親對寶玉的評價:“頑劣異常,極惡讀書,最喜在內(nèi)幃廝混;外祖母又極溺愛,無人敢管。”注意這句話:“外祖母又極溺愛,無人敢管。”外祖母即賈母,賈母對寶玉的溺愛,整個府內(nèi)無人敢管,包括賈政和王夫人都不敢管,只能順從賈母的心意。
什么是溺愛?就是百依百順,要月亮摘月亮,要星星摘星星,寶玉“喜在內(nèi)帷廝混”,賈母就把他養(yǎng)在“內(nèi)帷”;寶玉不愛讀書上進,賈母就要求賈政不準逼他讀書。
被溺愛的孩子,總是有求必應(yīng)的。第五十七回,因黛玉吃的燕窩是由寶釵提供的,寶玉覺得不妥,“雖不便和太太要,我已經(jīng)在老太太跟前略露了個風聲”?!?strong style="box-sizing: border-box;">不便和太太要”,說明寶玉向王夫人提要求很難得到滿足,但他只“在老太太跟前略露了個風聲”,賈母就馬上吩咐王熙鳳“一日給你們一兩燕窩”了。
如果寶玉強烈要求留下晴雯,賈母自然會答應(yīng)。一個丫頭而已,多一個不多,少一個不少,何必違拗寶貝孔子的意愿呢?只要賈母同意了,王夫人那里也就沒有問題了。賈府上下都知道,寶玉不好,賈母便不好,賈母如果不好了,那全府就都不好了,王夫人更是會被指責為大不孝。
書中還有一個細節(jié),第七十九回,寶玉“睡夢之中猶喚晴雯,或魘魔驚怖,種種不寧……故釀成一疾,臥床不起”,因為病勢嚴重,賈母“天天親來看視”,王夫人更是“心中自悔不合因晴雯過于逼責了他”,可見王夫人對攆晴雯一事也并不堅定,是可以商量和通融的。
也就是說,晴雯原本是可以留下的,只要寶玉愿意去求老太太。
但寶玉什么都沒有做。
一個常理,是否看重一個人,就看愿不愿意為了這個人去付出努力。在晴雯生病的這四五天時間里,寶玉沒有為之做過任何努力,只是眼睜睜看著她一天天衰弱下去,何談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