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畫品紅樓——"詩"、"畫"、"品"相結合,詩情畫意,圖文并茂,古韻今聲,一種全新的品紅方式。每周二、五 晚上20點發(fā)布兩篇原創(chuàng)文章。歡迎投稿,敬請關注、閱讀、分享、評論!
《詩畫品紅樓(續(xù)篇)》征集的稿件已于4月30日全部發(fā)布完畢,本書將由中華書局出版,書名定為《詩情畫意品紅樓》,預計今年底或明年上半年出版發(fā)行,請耐心等待。5月份開始,本平臺將發(fā)布新征集的稿件,新發(fā)布的稿件將不再發(fā)放稿酬。稿件不足時,擬發(fā)布《詩畫品紅樓》(北京出版社2021年1月出版)書稿的內容。
詞【金縷曲】曰:
一幅興衰畫。欲將那、辛酸故事,說于看客。便設通靈甄夢里,緲緲玄機誰識?妙悟處、空空即色。粉淚思償前世債,累一干人入仙凡冊。長短路,更平仄。
羨他僧道何飄逸。吐真言、幾人能解,幾人消得?太息中天蟾光滿,花后花前成憶。心曲付、江郎彩筆。萬事了時方是好,見繁華轉眼凄涼易。真與假、任評析。
【品評】 布鳳華 撰
開篇交待《石頭記》的來由:一僧一道攜無緣補天之石下凡,逢姑蘇甄士隱。甄結交了寄居于隔壁葫蘆廟內的湖州人氏賈化(號雨村)。中秋時節(jié),甄于家中宴請賈,得知賈的抱負后,贈銀送衣以作上京趕考之盤纏。第二天,賈不辭而別。第二年元宵佳節(jié)當晚,甄家仆人霍啟在看社火花燈時,不慎丟失了甄士隱唯一女兒英蓮。三月十五日,葫蘆廟失火禍及甄家,落魄的甄士隱帶家人寄居于如州岳丈家中,頗受冷遇;后被一僧一道點化出家。曹公以“諧音寓意”之法,即“真事隱去”“假語存焉”記敘了風塵中所經歷的這段奇緣。注:本文源自翟海潮、范文義、劉承彥主編《詩畫品紅樓》,北京出版社,2021.1,該書當當、京東、天貓有售。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